分享

把“教训”修成“教养”是真聪明

 红日东晴 2024-08-28 发布于山东

人无完人。经遇教训,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做人应不惧会有错,但怕在不悟不改。

由教而知训,从训中得于教,能在教训中知悟、提升和完善完美自我,则非常难得。



【由训到教应诚然】

当做一件事情,处置不是得当,甚至是糟糕的时候,要的不是当事人如何去推卸责任、刻意洗白、故纵其劣,要的也不是一味负气认错,而是要求当事人明白错在了那里特别是自己错在了那里,如何发挥个人能动性不在下次犯同样的甚至是很低级的错误。

在错失上做弥补不是最终目的,让自己在“训”中得到彻底知悟醒悟,看清错的本质并得到有效改正的从形到质的教益,才应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亡羊补牢,不仅是形式上的补牢那么简单,而应是从心而知其举一反三、做人成事的内在通理、哲理。

得到教训,无论是接受批评、听闻谏言,还是内心的自痛自悔,都应转变成闻过则喜、诚心改错、提升自质的真诚心路历程。这需要用谦诚和虔诚对待教训,用最实在实际的心知和行动来践行由训到教的质变,必须用心有勇气面对“不骂不成仁”,而非浅薄。

教训到训教,应是最良性的人生互动。自有失误在先,或预知他人在做同类事情上的深刻教训,都应警儆于自我,承认自我的缺点,直面现实的问题,把训的风险、错谬深纠自心自性,找准改和正、善和美的最佳策与行,把损失尽可能降到最小,把自能自质提升到最大。

【克弊修正方利生】

到达尽善尽美,需要勘正弊错短缺,尤其是克服偏知偏见和人性之劣。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汲取教训,克弊修正的过程,让自己从不完美逐步改正、弥补、提升到完美,就是生发中最关键的过程。

以正正人,心行为圣;放纵其劣,心行为魔。有的人本质是好的,当不在大事小情上汲取教训,不能及时改正其差,往往就会向不良而惭延惭变,甚至会到自危之境地。有的人本来有些错谬,但在得所教训之下,正其心行,去尘且不染,后成君子。

教训是严厉的,也是深刻的。但从教训中成长,则是人生最重要的由差变优的必然过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心。在教训面前,就要敢于直面自我存在的致命问题,不护短、不隐晦,以教训斧正自己,并在教训之中规范和修正自己,无论大缺点还是至微瑕疵,都不能轻易放过。

遇过失错失,不得教训只讲后悔是没用的。想要不做后悔的事情,就要注重把教训预置前置,从自心自行出发,先除自我存在的可能影响正常结果的一切不利之弊,以规矩规范一言一行,用好教训随时检验和事中事后复盘,不有后悔之痛或不令再有后悔之失,都是利好的。

【当止知返涵人性】

人的苦恼就是欲望与现实,自性与自质之间存在着偏差,甚至是矛盾。人的恐惧就是自性自能与目标、原则方面发生了冲突。知止就是要努力做到位,而不能越位、错位、失位,适可而止,有令禁止,不以放纵、不漠教训而引发更大的损失。

回头知返,皆是岸。这个道理的本真就是要求当事人在错误的教训面前,或预知有错失发生时,能审慎地进行反思,该止则止,该返必返,重新回到规矩规则的框架之下,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想清自我的人性该如何以正、何以生发。

明知是对的,偏要在错失的倾向上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是绝对不行的。已然知道自行有错,偏要在同块石头上拌倒多次也不知省,更是绝对不行的。做人做事要理智,那就是在教训面前,知止知耻,知返知正,而绝不能做有教有训而死不悔改的事。

人性必须从于天性。这个天性就是明确知道那些是对的,如何倡扬;那些是错的,如何自知于止能返。若不正天性和人性,放纵不敛,那就必然会趋向劣性、恶性,性不涵己质,亦令人所不齿。常言人生有不易,其实就是知教训而做人成人所至珍、难得,但只要做到了教训成教养,人性成其德,则人生有至贵。

(文中图片选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