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勇军散文合集 || 木匠大叔

 花海诗音 2024-08-28 发布于山西

张勇军散文合集





木匠大叔 
作者:张勇军

堂叔是大家庭中唯一的木匠手艺人,上溯至老祖宗,世世代代种地为生,从未出过与匠沾边的人。他中等身材,貌不出众,或许是长期抡大錛拉大锯出大力的职业关系,炼就了双臂粗壮,肌肉发达,臂力超群,就因这人们送他绰号“铁牛”。他一生坎坷,命途多舛。

几岁年纪,就跟着二爷爷闯关东。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二爷爷无奈放弃长春烧锅炉的活计,带领全家人徒步返回山东老家逃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城门,头顶飞机炮弹掠过,提心吊胆,沿路乞讨,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九死一生,历经一年多光景,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弟兄3人,他排行老大,庄户人家过日子,小小年纪便成为二爷爷的得力帮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营着2亩土地,日子过得紧巴巴,不吃糠咽菜,一年打的粮食撑不下来。农业合作化后,生活有所改善,但经济拮据,尽管到了当婚年龄,因家庭贫困,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婚事无人问津。为了扭转家庭窘境,开拓新的养家糊口门路,打破民间“30不学艺,40不改行,50不经商”的老规矩,横下一条心去外地拜师学木匠。

30多岁求师学艺路艰辛。打通路子后,按照当地习俗,带着四承礼(鸡、鱼、肉、点心)去拜师傅,当场举行拜师仪式,上供烧香,师徒叩头,敬天敬地。师傅正襟危坐,徒弟叩头拜师,收为弟子,正式确认师徒关系。从此,跟着师傅在外闯荡,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打理木工活。打家具、八仙桌、条山几、屋架樑,为老人们备打棺木,整天忙得团团转。刚进门的新手,必然先从干粗活学起,解木料拉大锯,抡大錛砍木头,这是木工最苦最累的力气活,干上一天,腰酸胳膊疼,毕竟是30多岁的年龄,晚上倒头便进入梦乡。一次用大錛砍圆木,双手举锛,用尽力气砍下,木头突然转动,锛头砍向脚背,脚面肌肉开口,鲜血喷涌,吓得在场的人们,迅疾扎住脚踝止血,背起跑向村诊所缝合包扎治疗。顽强的男子汉咬牙一声不吭。痊愈后留下了一道永远去不掉的伤疤。师傅见他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勤奋好学,忠厚老实,师傅爱徒如子,将他的拿手技艺毫不保留的传授。学徒3年,自立回家揽活,走上了木匠养家的人生旅途。

已过而立之年,眼看要到四十不惑,终身婚姻大事未竟。全家人十分着急,家境贫寒难以摆脱。幸好还是家族中孤寡老嫂子雪中送炭,看好他的脾气和木工手艺,将她的亲戚哑巴侄女许配于大叔。哑女常住她家,村里人十分熟悉,长相标致,皮肤白晢,身姿矫健,两条大辫子垂过臀部,走起路来左右摆动,更显淑女的妩媚风姿。当年过门结婚,按照传统习俗,深夜送亲,新娘坐木独轮车,一众送亲男女陪伴,最前一人打灯笼领路。婆家早已备好两桌筵席,吃饱喝好,直到黎明东方鱼肚白送客返回。翌日,乡亲们依旧俗陈规送小饭(俗语),用木托盘盖红巾端挂面前去祝贺。尤其是那些受益木工居住较远方的庄乡们,更是诚心诚意来祝福。

成家立业,哑婶主操家务。伺候高堂二老,大叔无忧无虑在外安心干木工活。“七十二行,巧属木匠。”技艺超群,炉火纯青,小有名气,带着徒弟,游走四乡,木工活接续不断。他最拿手工艺卯榫,这也是木匠的关键技术。他经手凿的卯眼,加工的榫头,二者结合,严实合缝,坚固耐用,从不脱节。我家他做的桌椅,使用50多年牢固如初便是佐证。家乡一带的人们夸赞他德艺双馨。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他常年在外忙碌,哑婶料理的家庭头头是道,村子里口碑传颂。奶奶经常夸奖:“你婶子好人好饭食好针线,你大叔好福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哑婶暴病不治身亡。村民们不忿,老天爷不发慈悲,好人咋不长寿呢!身后拋下3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大叔失去了迟到的伴侣和幸福,抖擞精神,柳暗花明,从悲痛中幡然醒悟,人生路还要走,庄户日子继续过,既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奔前程。千辛万苦,老天不负有心人,大女儿中师毕业,成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儿子大学毕业成才。小女儿为父放弃学业,让父亲回家吃上一口热饭。

木匠大叔告老还乡,锯刨锛斧锈迹斑斑,四位徒弟纷纷改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潮,湮灭了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产物农村八大匠,木、泥、篾、铁、船、石、油、剃头匠逐渐消失,但它们在悠悠岁月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并永远载入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文化的鸿篇巨制宝库中。

2023年2月27日





作 者 简 介

张勇军,籍贯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埠村。退休公务员,爱好文学,愿在文苑田地拙笔耕耘,尽享桑榆晚霞文韵之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