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入园适应课程,让孩子不伤心、老师不痛苦,平静开学不再是科幻片! | 日观察

 小红与书xh23 2024-08-30 发布于重庆
图片

01

幼儿园新生入园

需要多一点人性关怀

近日,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陆续开学,回想新生入园,宛如一场哭声连天的“大型灾难片”,哭闹、拉扯,筋疲力尽的感觉扑面而来。

很多新入园的孩子都是被老师从家长的身上“撕扯”下来,不是哭就是闹,家长巴望在门外偷偷落泪……

幼儿园老师开学也忙得团团转,甚至没有时间吃中午饭、喝水、上厕所,工作两三天就声音沙哑、身心俱疲。

于是,所有人都受伤了的世界达成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难道不可以改变吗?

传统的一刀切入园方式是缺乏反思的,忽视了一个关键: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建立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太可能在一个早晨匆匆完成。这个过程中缺乏了对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的关怀,和等待孩子认识、适应幼儿园的耐心。

如今生育率降低,幼儿园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家庭的个体需求。因此,我们倡导制定人性化的入园课程方案,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

02

如何制定新生入园适应课程?

当下,幼儿园的新生入园适应方案主要有几种形式:

分批入园:视园所规模,以3天或者1周为一批次,一次只入一个新生或者一组新生,以方便老师能更好地照顾、陪伴到每一个孩子。

渐进式入园:在1-2周内,从1个小时到一整天,逐渐延长新生在园时间,把老师和环境一点点地介绍给孩子。

陪伴式入园:家长陪伴新生入园,从陪伴半天逐渐过渡到独立入园。让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感知到幼儿园是一个安全的、有趣的地方。

有一些园所在不断摸索中将这些方式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新生入园适应课程,让开学这件事变得平静从容,甚至让人感到幸福。

下面我们将分享三个优秀的案例。

淄博市汇英幼儿园:充满等待与尊重的新生入园适应课程

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已经在“入园适应”的课题上研究了9年。每年新生完成报名之后,会开展持续一个多月的新生预备和适应课程,包含“像家一样的”生活环境的布置、生活化的亲子活动、新生和幼儿园大朋友、动物朋友一起玩的游戏方案、预备课程的视频准备等。

在孩子正式入园之前,老师会通过录制欢迎和能力培养视频,引导家长教给孩子取餐、如厕、使用教具、洗手、搬椅子等必备的技能。孩子们来到幼儿园以后,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掌控感,便会更加自信自主地在这里生活。

入园第一天,每个班的新生被分成了四组,每一组孩子有1小时的在园体验时间。接下来是半天试园时间,让孩子们熟悉老师、适应环境。两个星期之后,新生才会带上被子,在幼儿园午睡。

我们去参观汇英幼儿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午睡室里,孩子们的床上被子有不一样的颜色和图案,而多数幼儿园都是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照片来自于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

原来这些花色各异的被子也是“新生入园预备课程”的一部分。被子是幼儿园提前请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买的,他们可能还会一起观看被子的制作过程,然后亲自把它从家里带到幼儿园。

在第一周的半天试园时,老师会组织“我和小床一起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与幼儿园里的床建立情感连接。第一天,老师会让孩子们以玩游戏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小床,并在床上坐一会儿;第二天,孩子们找到小床,闻闻自己的小被子,再在床上躺一会儿,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第三天,孩子们闭上眼睛躺到小床上,老师会讲两个故事;第四天会有三个故事……渐渐的,有的孩子就睡着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被子建立了熟悉感,对上床不再有恐惧,躺在上面会多一些安心和放松,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混龄“大带小”缓解入园焦虑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采实施了多年的“新生入园缓坡适应法”,一个是“时间的缓坡”——第一周每天逐渐延长在园时间;另一个是“依恋对象转移”——将依恋从家长身上部分转移到老师和哥哥姐姐身上。

混龄班总体上比同龄班要更快、更好地度过入园焦虑期,成都五幼开学为期一周的“大带小”活动就采取了混龄模式作为新生入园适应重要的一环。

每年九月新生入园,大班老师们会在班里招募“志愿者”,邀请这些大孩子们参与“大带小”新生入园适应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龄幼儿自主设计的“大带小宝典” | 左右滑动查看

第一天入园,孩子们只需要在班里呆上两个小时,家长也会全程陪同。活动过半时,大班孩子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小班,与弟弟妹妹进行“结对”。

第二天,新生在园时长是两个小时,但是没有家长陪同。从晨间游戏开始,哥哥姐姐就会陪伴新生玩教室里的游戏。玩娃娃家、 看书、玩积木……一个个新鲜的游戏帮助新生暂时忘记了与家人分别的现实,也让他们逐渐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之中。

第三天,新生在园时长是四个小时。“大带小”的活动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起来。哥哥姐姐从早晨就开始带领新生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环节,并且在餐点、午睡、如厕等生活环节的关键点介入,帮助弟弟妹妹学习自我服务。

午睡是新生分离焦虑最严重的环节之一,这时候,与他们结对的哥哥姐姐都会为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安抚和协助。

图片

到了第五天,新生就要全天在园了。哥哥姐姐依然会在早上迎接他们,陪伴他们勇敢地和家人挥手告别。放学时间,哥哥姐姐也会牵着新生的小手,把他们交到爸爸妈妈的手中。

随着幼儿园里父母陪伴的时间越来越短,哥哥姐姐陪伴的时间越来越长,绝大多数新生的入园焦虑自然得到了缓解。

九江市向日葵蒙特梭利幼儿园:家长陪伴体验

江西省九江市向日葵蒙特梭利幼儿园为新生提供了两种入园适应方式,一是提前来园与环境建立链接,二是分批陪伴式入园。每个新生都有机会在暑假期间,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幼儿园待上一段时间。

在家访之后,孩子对老师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会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和幼儿到教室里进行一对一引导,与陌生的环境、老师进行链接。

家里的主要照顾人可以陪伴孩子入园,老师会告诉他一些成人在教室里需要遵守的原则。来到教室之后,家长坐在观察椅上观察孩子,让孩子自己在环境中去自由探索。

家长可以在过程中适时地去跟孩子产生互动,再退出来,但退出的时候一定要退到原来的位置,让他抬头想看你时,一眼就能找到你。关注孩子,不玩手机,也不随意地离开。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利用十分钟与家长分析幼儿在教室里的活动状况。

图片

在这样的一对一引导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老师所有的关注和关爱都在自己身上,会和老师很快建立信任感。与此同时,在陪伴和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分离焦虑也能有所减轻,对孩子的入园生活报以期待。

这样的入园体验会持续三天,每天都是一个半小时。等到正式入园的那一天,孩子们会在教室里展现出自如的状态,和老师进行自然地互动,入园焦虑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03

老师可以做的入园适应活动

上述的幼儿园会在入园的前、后期做大量的家长工作,比如家长入园观摩体验、家长会,需要很多的准备和铺垫。在新生到来后的入园中期,老师只需要专注地带好孩子,然后把做了什么反馈给家长,不必再分心去安抚家长,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支持。

如果没有园所层面系统的入园适应课程方案,这里还有一些老师能够做的入园适应活动。

在幼儿园寻找妈妈的身影和气息

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城幼儿园的小班老师曾做过一个《我的妈妈去哪儿了》的入园适应活动。

一开始,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妈妈,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慢慢淡化了孩子想妈妈的哭闹情绪,也了解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

图片

照片来自于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城幼儿园

后来,大家一起问问别人有没有见过我的妈妈。在询问的过程中,知道幼儿园里除了有老师和同学,还有这么多爱我们的人。

图片

照片来自于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城幼儿园

孩子们还把妈妈的味道收进魔法瓶、魔法袋里,想妈妈的时候只要打开闻一闻,就感觉妈妈在身边陪着自己,让情绪得到缓解。

图片

照片来自于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城幼儿园

用玩偶代替孩子上学

在云南大理的猫猫果儿幼儿园,让玩偶代替自己上一周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传统的入园过渡方式。

在正式开园的一周前,小朋友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偶送到幼儿园,让玩偶们替自己先上一个星期的学。在这一个星期里,小朋友们转换角色,变成了玩偶的爸爸妈妈。

他们一直关注着:我的玩偶在幼儿园都干了些什么?从这个问题开始,他们几乎感同身受地明白了: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幼儿园有什么好吃的,睡觉房是什么样的,幼儿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幼儿园的一天是怎么回事,饭菜洒在桌上怎么处理.....

图片

照片来自于大理猫猫果儿幼儿园

老师们每天把玩偶的经历记录下来发给家长,家长用这份记录每天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在一步步地为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熟悉感、安全感。

在自然里游戏,与环境建立依恋

入园适应期间,花草园(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户外度过,这源于往年老师对新生的观察。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在户外的时候,情绪特别好,哭闹的人数也是最少的,但只要一进屋子,就又会开始哭。” 

在自然中获得放松感是人类的生理特性,对幼儿园孩子来说也不例外。他们天生就会和自然互动,在自由玩耍中得到疗愈。

在花草园,孩子们可以坐上“神奇校车”,畅游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每一个人说“你好”,可以在户外读书,甚至把玩具搬去户外。即便没有玩具,孩子们也能在大自然中玩得很开心,得到自由和放松。

图片

04

改变一刀切的入园方式

我们一直在谈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课程质量,其实真正的质量从孩子第一天进幼儿园就开始做了,但这往往会被忽略。

刚进入幼儿园,孩子是否感到安全?是否感到放松和快乐?第一次的生命体验往往是至关重要的,直抵孩子心理健康与人格建构。

入园焦虑、分离焦虑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它们就是孩子适应环境、家长适应新的养育方式的自然过程。

幼儿园要做的不是去解决焦虑的问题,而是不再去制造焦虑。

孩子和家长所表现出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不够人性化的入园方式带来的——家长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清楚就要把孩子交到别人手里,孩子也稀里糊涂地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不焦虑吗?

未来,生源竞争在倒逼着幼儿园改革管理方式,新生入园不能再用传统的“一刀切”“撕扯式”的方式了!

入园前的充分沟通,让家长了解和信任幼儿园;入园后循序渐进的适应,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幸福感,就是我们做教育最基本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