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邂逅异纤——一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病例报告

 板桥胡同37号 2024-08-31 发布于天津
01
前    言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FIB在凝血酶、血纤维稳定因子(FXⅢa)、Ca2+等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并相互共价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其α链交错重叠共价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网,最终网罗红细胞(RBC)、血小板(PLT)、α2-抗纤溶酶(α2-AP)等成分形成稳定血栓结构[1]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是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基因缺陷导致 FIB 分子结构异常与功能缺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D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如无症状、出血、血栓 形成或既有出血表现又有血栓形成,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患者被漏诊或误诊[2-4]



02
案例经过

6月14日,收到同事的求助,发现一例外院送检的凝血五项结果异常,FIB测不出,凝血酶时间(TT):36.1秒↑,凝血酶原时间(R-PT):13.2秒↑。

Image 

Image

图1 仪器1凝血五项结果

仪器1显示FIB反应曲线低平,仪器报警超出分析时间,凝固曲线错误及超出定标曲线范围(下线)。提示我们这个标本FIB低,低到超出了仪器的最低检测限,而测不到结果。

Image

图 2 仪器1 FIB曲线

我们检查了一下标本基本性状,标本无凝块,采血量在2毫升刻度线附近,无脂血,无黄疸。标本性状基本正常,于是我决定换另外一个牌子的仪器复查一下FIB,如图3。

Image

图3 仪器2FIB结果

在仪器2上复查FIB,FIB-C结果为0.34g/L,与仪器1的结果接近。但PT演算法测定的FIB-RP结果为3.17g/L,在参考值范围内,是一个正常的结果。同一台仪器两种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差异很大,这不由得引人深思。是仪器的问题,试剂过期,还是定标曲线不准确?还是存在随机误差?

我们一步步确认了今日室内质控在控,试剂在稳定期内,仪器也没有报警,重新测定结果与前次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于是我们查阅了一下病历,查找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女,30岁,海南人,久居原籍,14天内无东南亚旅居史。停经8周余,就医于外院门诊要求终止妊娠。外院查凝血五项示凝血酶时间(TT):33.2秒,纤维蛋白原定量(FIB-C)0.26↓。外院的结果与我们仪器1检测的结果十分接近。FIB-C低而FIB-RP正常,我一边念叨,心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难道是传说中异纤?



03
案例分析

PT演算法利用浊度改变与FIB含量呈正比的关系,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凝固曲线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多点吸光度差值(dOD),并建立dOD与FIB含量的标准曲线。在PT的反应过程中,纤维蛋白的形成从基线期到平台期之间会形成一个吸光度差值,这个吸光度差值与FIB的含量呈正相关,差值越大,则提示FIB的含量越高。值得注意的是,PT演算法不受FIB功能不足的影响,只与FIB数量相关。

Clauss法则是通过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来测定Fib的功能活性水平。是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酶,血浆凝固时间所需时间与Fib浓度呈负相关,将凝固时间与定标曲线比较而算出Fib浓度。这种方法是功能实验,不像PT演算法那样依赖浊度变化。因此,Clauss法在测定高值标本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D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当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结果PT和APTT正常、 FIB(Clauss法)明显降低、TT延长时,应该增加PT演算法测定FIB;如果患者FIB-RP演算法结果/Clauss法 结果>1.43,或 FIB-Clauss 法结果/PT 演算法结果< 0.7,即可初诊为CD[5];该患者体格检查基本正常,下肢无出血点,无牙龈出血,无明显症状。

回归本案例,FIB-C测得0.34g/L,已低至危急值,即该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而FIB-RP PT演算法的结果测得3.17g/L,在参考范围之内,即该患者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只是因为纤维蛋白原的结构或者功能异常,导致活性减低。这两者的关系,有点类似CK-MB的活性法及质量法。

本例TT延长,APTT正常,PT稍延长,FIB PT演算法/Clauss法比值为3.17/0.34=9.32>1.43,故本例高度怀疑为CD,下一步需要家属配合对直系家属进行家系调查,如果直系亲属也有类似的凝血结果,需要加做质谱及DNA测序分析以确诊。

我们联系了外院医生及患者,说明了情况,希望完善相关检查。比较遗憾的是,患者出于其他原因考虑转诊上级医院,不愿做后续的检查。CD患者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治疗上也应循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可盲目的抗凝或者促凝治疗。该患者为育龄期妇女,孕期的凝血功能检测尤为重要,也希望该患者在上级医院能接受更好的治疗。



04
专家点评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主任技师邢楣

CD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上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临床实验室应当两种FIB检测方法都应具备。如果只有PT演算法,容易漏诊CD。而只有Clauss法,遇到CD患者,则无法识别FIB功能异常,容易误导临床。一名合格的血液检验者,应该了解仪器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局限性,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设置合理的复检规则和审核规则,提高审核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秀艳, 万广财, 孙洪帅等. 纤维蛋白原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第45卷(5):1092-1097.

[2]Yan J, Deng D, Cheng P, et al. Management of dysfibrinogenemia in pregnancy: A casereport[J]. J Clin Lab Anal, 2018, 32(3):e22319. DOI:10.1002/jcla.22319.

[3]向利群, 林发全, 程鹏, 等.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 其 治 疗 [J]. 广 东 医 学 , 2017, 38(12): 19311933. DOI: 10.13820/j.cnki.gdyx.20170607.010.

[4]Yan J, Deng D, Luo M, et al. Dysfibrinogenemia in a patient undergoing artificial abortion after misdiagnosis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 Chim Acta, 2015, 6(2): 8689. DOI: 10.1016/j.cca.2015.06.002.

[5]周伟杰,闫婕邓,东红,等.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406-410.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