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郑江涛:“书法”浅悟

 中州作家文刊 2024-08-31 发布于河南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1145】

“书法”浅悟

    
 





闲暇之时,喜欢拿起毛笔写写字,写不好,是个爱好,不敢称“书法”。因为喜欢,便也常常看一些古人的帖子,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名帖,看着那些书法作品,笔画饱满圆润,轻盈流畅,丝滑洒脱,真的是线条的舞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古人的书帖,即使不会书法的人观之,也会觉得养眼舒服,有韵味,有美感。读帖写字之间,忽有所思: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书法大家,有那么多传世神作,而当代书法佳作寥寥,倒是产生了一大批“妖魔鬼怪”,网上说书坛“群魔乱舞”,也是事实。认真一想,忽有感悟,自己觉得茅塞顿开,不知对也不对,且说出来,各位看官评判一下是否有道理。
其实“书法”本质上就是写字,字写得好了,达到一定美感,有艺术感了,便称之为书法。古人的书法并不是刻意为之的。古人写字是为了使用,主要是实用意义。要写信,写公文,写文章,或者抄录文稿,在古人的意识里,写字就是需要,生活需要或者工作需要,他不是为了创作书法作品去刻意写的。当然,既然写了,就要尽量写得好看一点,优美一点啦,也或者写的时候没有压力,写得随性、随意一点。古人许多著名书帖也就是在这无意之中产生的,古人名帖很多都是书信,文稿,像《秋深帖》《十七帖》《寒食帖》《祭侄文稿》等作品就是如此。作者心无旁骛,随性挥毫,成就传世神作。

反观当今,毛笔的使用(实用)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拿起毛笔写字便是“书法”了。书法家们为写“书法”而写,为创作而创作,未免就刻意、造作了许多。书法真正之美,在于真性情,有神韵,之所以王羲之一个墨团一个涂抹都是美的,就在于他真实、真情、有味。今人学“书法”,也模仿着故意去涂抹,则是东施效颦,矫情了。没有真性情是当代书法难以成就佳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古人写“书法”是因为不得不写,要用,要写信,要写文章,所以他不会觉得是“练习”,是“创作”,而写烦腻。但今人为写“书法”而写,为达到某种所谓效果,写百遍千遍万遍,一遍遍的临摹、练习、创作,不由得不让一些人生出腻味烦躁情绪,便有些人走火入魔走上邪路,胡写起来,于是便产生了“吼书”“射书”“乱书”诸多邪派书法。我认为产生这些妖魔鬼怪的原因就是当代书法失缺了使用意义,书法人单纯为写“书法”而写这种局面造成的。

真正的书法是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书法才是真正意义上有生命力的书法。书法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如圈养在园子里的老虎豹子,虽然有人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但已失去了它们山林中的威风精神。书法也是如此,虽然还叫“书法”,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神韵了。书法在当今的意义就是为少数所谓“专家”的一个玩物,可以把玩,可以装逼,书法圈子自嗨自娱,已经与人民大众没有多少关系了。
当今的书法,普通人是欣赏不了的,你说他胡写乱画,他说你不专业,不会欣赏。尼玛王羲之算专业水平吧,为什么老百姓都能欣赏,都说好?《红楼梦》经典吧,为什么老百姓都喜闻乐见?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专业吧,为什么老百姓都能欣赏,口口传诵?偏偏当今的书法专家们老百姓欣赏不了?
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书法”还有什么意义?没有了群众基础的“书法”会有生命力吗?

作 者 简 介

郑江涛,河南邓州人, 文学爱好者。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 张波   刘娜
                主播:雅 晨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  袁荣丽  鲁光芬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