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有史】~清人述评《金瓶梅》(捌)

 藏龙卧虎a 2024-09-01 发布于湖北

茶 余 客 话

阮葵生

绣像《水浒传》镂版精致,藏书家珍之,钱遵王列于书目,其像为陈洪绶笔。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版刻亦精。

此书为嘉靖中一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指分宜,林灵素指陶仲文,朱勔指陆炳。

又云:有《玉娇李》一书,亦出此名士手,与前书各设报应,当即世所传之《后金瓶梅》。

前书原本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今所刊者,陋儒所补,肤浅,且多作吴语。

后来唯《醒世姻缘传》仿佛得其笔意。然二书皆托名齐鲁人,何耶?

《玉娇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得 一 录

余 治

窃世教当极弊之时,非得有仔肩世道之人,出而整顿之,则流极将不可问。

孔子之删定笔削,孟子之息邪说放淫辞,圣贤救世之心,昭然若揭。自此以后,去圣渐远,文人学士,家自为说,标新领异,百喙争鸣,固已畸重畸轻,醇疵互见矣。

乃迄于今,则高文典册,秘阁尘封,小说演义,家弦户诵,甚至淫辞艳曲,灾及枣梨,海内风行,流毒无尽,功令虽有严禁之条,而奉行者多以为具文,坐视其荡惑人心,败坏世教,而曾不少为整顿,可慨也。

先儒惟陆清献公有《国策去毒》一书,尚有删定遗意,此外更不少概见。

近时始有右汾山人《劝毁淫书录》,痛言淫书之害,大声疾呼,洵足发聋振聩。

江苏绅士遂有禁毁淫书之举,计费万余金,各书坊均取具永禁切结,诚盛典也。惟收毁淫书,搜罗必难遍及,况利之所在,旋毁旋刻,望洋惊叹,徒唤奈何。

向尝于无可如何之中,拟一釜底抽薪之法,欲罗列各种风 行小说,除《水浒》、《金瓶梅》百数十种业已全数禁毁外,其余苟非通部应禁,

间有可取者,尽可用删改之法,拟就其中之不可为训者,悉为改定,引归于正,抽换板片,仍可通行, 所有添改之处,则必多引造作淫词及喜看淫书一切 果报,使天下后世撰述小说者,皆知殷鉴,不致放言无忌。

如用药然,大黄巴豆,一经泡制,即堪治病。抽换淫书一法,洵足以济毁禁之穷,标著作之准,宜约集同人,筹款设局,汇集各种小说,或续或增,或删或改,仍其面目,易其肺肝,使千百年来习传循诵脍炙人口诸书,一旦汰其芜秽,益以新奇。

更如治盗然,引邪而归正,即化莠而为良,荡瑕涤垢之余,即训俗型方之选,此世道人心千秋大局,因非寻常操选家区区小补者比也。

孟子曰: “ 经正则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关心世教,力挽狂澜,当必有应运而兴者。安得与之把臂入林也哉?

《得一录》(清)余 治 著

江苏省例

丁日昌

巡抚部院丁札开:淫词小说,向干例禁;乃近来书贾射利,往往镂板流传,扬波扇焰,《水浒》、《西厢》等书,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

原其著造之始,大率少年浮薄,以绮腻为风流,乡曲武豪,藉放纵为任侠。而愚民鲜识,遂以犯上作乱之事,视为寻常。

地方官莫不经心,方以为盗案奸情,纷歧迭出。殊不知忠孝廉节之事,千百人教之而未见为功,奸盗诈伪之书,一二人导之而立萌其祸,风俗与人心,相为表里。

近来兵戈浩劫,未尝非此等踰闲荡检之说,默釀其殃。若不严行禁毁,流毒伊于胡底。

本部院 ······ 谕令各书铺,将已刷成本,及未印板片,一律赴局呈交,由局汇齐,分别给价,即由该局亲督销毁;乃严禁书差,毋得向各书肆藉端滋扰。 ······

计开应禁书目: ······ 《隔帘花影》、《金瓶梅》、《唱金瓶梅》、《续金瓶梅》 ······

《丁日昌年谱》孙淑彦 编著

极力描绘市井小人

杨懋建

常州陈少逸撰《品花宝鉴》,用小说演义体,凡六十回。

此体自元人《水浒传》、《西游记》始,继之以《三国志演义》,至今家弦户诵,盖以其通俗易晓,市井细人多乐之。

又得金圣叹诸人为野狐教主,以之论禅悦,论文法,张皇扬诩,耳食者几奉为金科玉律矣。

《红楼梦》《石头记》出,尽脱窠白,别开蹊径,以小李将军金碧山水楼台树石人物之笔,描写闺房小儿女喁喁私语,绘影绘声,如见其人,如闻其语。

竹枝词所云:“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 ,记一时风气,非真有所不足于此书也。

余自幼即嗜《红楼梦》,寝馈以之。十六七岁时,每有所见,记于别纸。积日既久,遂得二千余签。拟汰而存之,更为补苴掇拾,葺成《红楼梦注》。

凡朝章国典之外,一切鄙言琐事,与是书关涉者,悉汇而记之。不贤者识其小者,似不无小补焉。其禅悦文法,托诸空言,概在所屏,似与耳食者不同。

今忽忽十余年,未能脱稿,殊自惭也。

嘉庆间新出《镜花缘》一书,《韵鹤轩笔谈》亟称之,推许过当,余独窃不谓然。

作者自命为博雅君子,不惜獭祭填写,是何不径作类书,而必为小说耶?即如放榜谒师之日,百人群饮,行令纠酒,乃至第三四卷不能毕其一日之事,阅者昏昏欲睡矣,作者犹津津有味,何其不惮烦也!《红楼梦》叙述儿女子事,真天地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之作,陈君乃师其意而变其体,为诸伶人写照。

吾每谓文人以择题为第一谊。正谓此也。正如《金瓶梅》极力摹绘市并小人,《红楼梦》反其意而师之,极力摹绘阀阅大家,如积薪然,后来居上矣。

《经典丛话 · 金瓶梅话》 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本文选自张兵、张振华选编《经典丛语·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转发请注明出处。标题均为原编辑所加,特此说明。( 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