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作文:如何写好议论文主体段,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 【备考】100篇作文总结出的『12个万能句式』,让论证走向深入 【独家放送】202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关注高考作文的“底层逻辑”,让备考有章可循 语文145分!高考出现“神仙卷面”,字迹工整漂亮,阅卷老师:看到就想打满分! 备考:2024全国甲卷作文题,审题指导+下水作文+技法指导+考场佳作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图南未知,自有鲲鹏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告白。康德将头顶繁星密布的神秘苍穹,跟主宰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法则相提并论,凸显出“未知”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未知不仅让人敬畏,也诱导着人类不懈探索,让人类从蒙昧的荒原走出,走向文明和繁荣。 探索未知,让人类不断进步。从吟唱“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到提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张若虚,再到“苍茫九霄阔无极,身亡魂飞留英名”的万户,中国人既有对星空不断地仰望,更有继往开来地实践。到现在,“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宇宙越来越多地奥秘由中国航天人揭开。人生而具有好奇心,点亮求知的火把,也推动人类不断进步。探索有大有小,有人探索星空,有人向往大海,有人痴迷物理,有人钻研化学,等等。个体的探索可能微不足道,但无数人探索的汇聚,就形成了蔚然的人类文明。 探索未知,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践。翻开书本,那些看起来质朴无华的公式定理,背后都有波澜壮阔的故事。布鲁诺坚持“日心说”,面对强大的罗马教廷,血肉之躯显得渺小而脆弱,在熊熊的烈火中,但他的坚定而响亮的声音却让大地颤动:“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托勒密是错误的、罗马教廷是错误的!”陈景润穷尽毕生心力,也不过是要证明“1+1=2”。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蒸汽机车再到飞机,一次次的探索,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前人探索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今天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广更远,自然也会遇到更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的方式探索,更要将前人的精神品质熔铸进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探索未知,还需要准确找到适合自己探索的“未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原意是感叹以有限之生命追寻无限之知识并无必要。确实,人类科学文化博大精深,书籍资料煌煌巨巨,对于个人来说在有限的生命里,只有找到自我擅长的领域,结合国家发展的方向,确立探索的目标,与科学共同体协同努力,才可能将某个具体的“未知”变成“已知”。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为国家造出氢弹;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人类发现杂交水稻技术;乔布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帮助人类进入移动智能时代。面对未知,我们不能躺平懈怠,而是要积极作为,努力探索,或许最终也不会有瞩目的成就,但探索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美好与充实都在其中。 鲲鹏展翅,图南而飞,正是因为对未知南溟的好奇,让“逍遥”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成为可能。哲学家说,没有创造,就没有幸福。我要说,没有探索,就没有意义。太阳虽然照常升起,但每一个明天都有未知,需要我们保持探索之心,勤自实践,将茫然的未知变成澄澈的已知。 点评: 1、内容项:扣题准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文章紧扣“探索未知”行文,有独到而深刻的分析。 2、结构项: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框架行文,文脉清晰。第一个分论点,论证“探索未知”之于人类的意义;第二个分论点,论证“探索未知”需要的条件;第三个分论点,论证“探索未知”需要注意的方面。三个层次,递进展开,有理有据。 3、表达项:文章文风端正,表达流畅自然。论据多样,古今中外;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演绎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等多种论证手法;论证语言富有感染力,文章的语言以整句为主,富有气势,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做到了以情动人。 【素材拓展】 素材一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 在轨期间,神舟十八号乘组将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包括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进行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等。同时,乘组还将实施多次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进行舱外巡检等任务,以保障空间站的安全运行。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与成熟,也彰显了中国在太空科研与应用方面的雄心壮志。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应该以神舟十八号为契机,继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辉煌展现,更是对未知世界的诗意探寻。这次任务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雄厚实力,更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中,以科技为笔,书写着人类的好奇与向往。探索未知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而科技创新又是实现探索未知的必要手段。神舟十八号正是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它让我们在星辰大海中看到了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也让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感受到了探索未知的魅力。这次发射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觉醒,它启示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素材二 1600年2月。轻风拂过缓缓流淌的台伯河,亚平宁半岛上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狱里受尽了酷刑的焦尔达诺·布鲁诺,已经看不到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绽放的鲜花。“你的末日已经来临,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刽子手举起火把,最后一次询问绑在十字架上等待火刑的“犯人”。 布鲁诺微笑着,向远方的天空投去最后的一瞥。他曾在这片天空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与传教士们激烈地辩论;他反复向大家解释哥白尼的伟大贡献: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托勒密是错误的、罗马教廷是错误的!而现在,他要在这片天空下,为了捍卫真理做最后的战斗。 熊熊烈火燃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满怀信心地向全世界宣布——“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素材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没有参考借鉴,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因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在28年时间里,他的名字曾是绝密,到1988年解密。连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张弛有度。在公明和真理之间坚持选择。他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于敏一生,将个人生命历程与国家强盛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如他的诗句中所表白的那样,“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而这也就是于敏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素材四 我们应当知道,仰望星空是智人特有的习惯,几乎地面上的其他生物都没有仰望星空的习惯。人类的生理构造天生就适合仰望星空,但这仅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直立行走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它赋予了我们对上下空间的全新认识。 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祖先不仅学会了直立行走,而且大脑容量也显著增加。人类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是从爬行到直立,第二次则是从小型脑到大型脑的飞跃。所以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立行走,二是脑袋很大。脑袋很大的后果最为显著的便是对死亡的意识。我们活着,便意识到了死亡的存在。这种意识的觉醒,至今仍是一个谜。然而,生理学的一个解释是,大脑的发达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思考能力,我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思考死亡。这种对死亡的思考,引入了对神明的信仰。于是,人类的意义世界、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一切与向死而生相关的哲学,都由此而生。而星空最早成了神的居所位置。人们尊崇高处,寻求庇佑,同时也向往着神明,因此神明自然被想象为存在于高高的天空之上。所以,仰望星空不仅是对未知的好奇,更是人类追求有意义人生的基本宿命。 ——吴国胜《仰望星空:从智人心灵的诞生到现代科学之母》 【运用指导】 文题写作分析 这是一则读写结合类作文题,和大多数读写结合类作文题一样,写作的重心不在所关联的文本,而在作文材料对文本的概括、转述的方向,以及对思考方向的要求。 这则作文材料分为两段,通读后会发现,第二段是重点,关键句是“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关键词是“抵达未知”,这里用“每个人”和“都”强调了抵达未知之境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没有例外。同时用“不断”指出了抵达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渐进过程。 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指明了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关系,是用太空之旅类比每个人探索未知之境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把第一段中的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就当作一个例证,为如何探索未知做出了示范。 首先,需要对未知保持好奇,要葆有探索的热情和勇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都只能看到月球固定的一面,因而一直对神秘的月背充满好奇。其次,探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加持,中国的探月工程就是长期以来不断地科研攻关,才让解开月背的神秘面纱成为可能,让“未知”成为“已知”。第三,探索未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渐进过程。“嫦娥四号”任务完成后,中国开启的“天问一号”,又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所以,探索未知之境是这样一个过程,“未知→探索→已知→新的未知→新的探索→……” 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停留在歌颂航天精神上,而是要从中发现“探索未知之境”的途径,以及背后体现出的精神。然后再回归现实,反观自身成长,自己如何把握成长中的未知,如何在一次次探索中将未知变成已知,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怎样的经验或教训,等等。也可以整合人类历史上的“群星”,从他们探索未知的经历和精神上获得启示。需要注意的是,“未知”也有合适与不合适、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合适的、正确的未知。 素材运用指导 以上四则素材,给写作“科学创新”类主题的作文提供了找寻素材的四个大的方向。 第一,时事热点,时鲜素材。高考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人,在写作中选择时事素材,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一个素材是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的相关介绍,展现了中国航天继往开来、不断超越的探索精神,可以说,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为人类将一个又一个的未知变成已知。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提升了民族自信。 第二,历史故事,深度素材。从历史中挖掘写作素材,能够展现学生广博深厚的积淀。每一种存在,都是历史的存在,但只有人是有意识不断书写历史、思考历史的物种。同时,人类的伟大,从历史的角度看,最生动的就是那一个个伟大人物用他们的生命书写的动人故事。第二则素材讲述的是布鲁诺的故事,为了揭示未知,他与保守落后的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最后还是被残忍杀害。布鲁诺的故事告诉我们,探索未知,不仅仅需要知识和技术,更需要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舍我其谁的勇气。 第三,伟大人物,典型素材。当代人物中,可以找到很多与写作相关的,这是就需要考生进行取舍。我们应该优先选择伟大人物,因为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他们的事迹人们耳熟能详,他们的品格人人敬仰。第三则素材,选的是“愿将一生献宏谋”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他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国家强盛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的生命熔铸到中华复兴的高大丰碑中。 第四,专家观点,理论素材。在写作中适当引用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公式定理、理论假说、书籍资料等等,能够让让说理更加透彻,增加说理的逻辑力量,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第四则素材摘选自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清华大学吴国胜教授的演讲,在演讲中,他着重强调了“仰望星空”对人类的意义,正是星空那深邃的未知,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而推动人类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