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

 seaload 2024-09-02 发布于美国

在学习腧穴时,要了解古代体表部位的名称。因为古代体表部位的名称,有 的和现代解剖部位的名称相同,有的和现代解剖部位的名称不同,而有些腧 穴是用古代体表部位名称,所以要把腧穴定位取得准确,首先要了解古代体 表部位的名称。兹将各部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如下,对于理解腧穴部位、 经脉所过以及阅读中医古籍,很有帮助。

又称头。指人体颈项以上的部位。手足三阳经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厥 阴肝经、任脉、督脉、冲脉、阳维脉、阴、阳跷脉等,均上行至头。

或作巅。一名颠顶,俗称头顶。为头顶中央之最高处。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督脉均上行至巅。

[xin ] 同囟。顶巅前为囟。即现代解剂学上的前囟。婴儿额骨与左右顶 骨未闭合时,称作囟门。可触及动脉搏动。已合,称囟骨。督脉所过。

发际 头发之边缘。前额处的称前发际,后项部的称后发际,是定取头部腧 穴的重要标志。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阳跷脉 等,均过发际。

或作额。与现代解剖学同。一名额颅。在发下眉上之处。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督脉、阳跷脉、阳维脉等,均行经额。

额角 又称头角,简称角。即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的角度。足阳 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均行经额角。

又称庭、天庭。即额部中央。一说指左右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 央。为督脉所过处。

[que ] 又称阙中,一名印堂,俗称眉心。即两眉之间。阙之上称阙上。 督脉所过。

眉棱骨 现称眉弓。相当于额骨构成眼眶的部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等所过。 奇穴鱼腰即位于眉弓中点。

眉本 与眉梢对举,俗称眉头。即眉毛之内侧端。足太阳膀胱经所过。

目胞 一名目窠,一名裹,俗称眼胞,现称眼睑。上面称上眼睑,下面称下 眼睑。

目纲 纲,或作网,又称眼弦,现称脸缘。即眼睑边缘生毛处。上面称目上 (),或上弦,即上睑缘,下面称目下纲(),或下弦,即下睑缘。足太 阳、足阳明的经筋分别与目上纲、目下纲相联系。

目内眦 [zi ] 又称大眦,即内眼角。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 肠经的支脉,阴、阳跷脉,均经过目内眦。

目锐眦 又称小眦、目外眦,即外眼角。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 阳三焦经等,经过目锐眦。

[e ] 又名下极,俗称鼻梁、山根,现称鼻根。即两目之间,鼻柱之上凹 陷处。足阳明胃经之所起。

王宫 又称明堂骨,俗称鼻柱,即鼻根之下,鼻尖之上。一说指鼻根部。督 脉所过。

明堂 即鼻。一说指鼻尖。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督 脉等所过。鼻之下方两孔称鼻孔,鼻孔之上称方上,现称鼻翼。

[zhuo ] 指眶下缘的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上颌骨和颧骨构成眼眶 的部分。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行于䪼。

[qiu ] 亦称颧,即颧骨,为眼眶外下侧之高骨,或指頄内鼻旁间的部 位。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跷脉等,上行至頄。

耳的前方,颧骨的下方。手、足阳明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 经、足厥阴肝经等行于颊。

[kan ] 俗称腮。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相当于口腔粘膜的外壁。

巨分 现称鼻唇沟。指由鼻翼外缘向口角外侧伸延的皮肤皱纹沟。为手、足 阳明经所过。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中。

颃颡 [hang sang 杭嗓 ] 指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 经、冲脉等行经颃颡。

水沟 亦称人中。鼻下唇上中央之凹陷处。督脉行经。手阳明大肠经交于人 中。 承浆 唇下颏上中央凹陷处。任脉所当处,足阳明胃经交于承浆。

[ ke ] 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颌骨体。任脉等所过。

指口唇。一说指两口角。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任 脉、督脉、冲脉等所过。

[yi ] 口角外下方,腮部前方。足阳明胃经等所过。

颞颥 [nie ru 聂如] 俗称太阳,现称翼点。眉弓外侧,颧骨弓上方,为手、足 少阳经等所过。

曲隅 又名曲角、曲周,俗称鬓角。位于额角外下方,耳前上方的发际呈弯 曲下垂的部分。为手、足少阳经等所过。

俗称耳门,现称耳屏。 耳缺 即耳屏上切迹。

又称辅车。即下领骨支,为下颌骨的耳下部分。足阳明胃经等所过。

曲牙 即下牙床。因其弯曲向前,故名。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上行曲 牙。

曲颊 指下颌角部。足阳明胃经所过。

颊车 指下颌骨。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行于颊车。 舌本 即舌根。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等连系舌本。

会厌 即会厌软骨。复盖在喉的上端。 一指食管上口(咽腔),一指喉咙。手太阴肺经、任脉、冲脉、阴跷脉上行 于咽。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阴维脉沿行于咽的两旁。足阳明胃经、足 少阴肾经、任脉循行于喉咙。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喉咙之后。

[han ] 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即下颌底与甲状软骨之间。足阳 明胃经、任脉等所过。

结喉 又称喉结。与现代解剖学同名。即甲状软骨前上方隆起处。任脉所 过,足阳明胃经在结喉两旁。

头下肩上部位的统称。或指舌骨至胸骨体上缘的部位。手、足阳明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手、足少阳经、足厥阴肝经、任 脉、阴维脉、阴跷脉等行经颈部。

肩上头下之后部,即从枕骨到大椎之间。手、足少阳经,足太阳膀胱 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行经项部。

枕骨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指后头中央隆起之骨。俗称后山骨。为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等所过。

玉枕骨 枕骨两旁高起之骨,现称枕骨上项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等所过。

耳廓 或作耳郭,俗称耳朵。为外耳道以外全部耳壳的统称。足太阳经支 脉、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等行经耳廓。

完骨 又称寿台骨。指耳后之高骨,现称乳突。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等经过完骨。

柱骨 为颈椎的统称。又称天柱骨。手阳明大肠经上出于柱骨之会上。督脉 所过。

缺盆 指锁骨上窝。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 经、手少阳三焦经、阴跷脉等均行经缺盆。

巨骨 又称缺盆骨,现称锁骨。

两叉骨 指肩胛骨与锁骨相接之处,相当于肩锁关节部。古书称巨骨穴在两 叉骨间。

yu J 简称髃,又名[肩髃、肩端骨,俗称肩头。相当于肩胛冈之肩峰 突。手阳明大肠经等行髃骨前缘。

肩解 指肩端之骨节解处,现称肩关节。手太阳小肠经出行肩解。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颈项之下,左右两侧对称,是上肢和躯干的连属 处。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 阳跷脉等所过。

缺盆下、腹之上的部位。十二经脉除膀胱经外,均行经前胸部。

[yinq ]。胸前两旁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处。手太阴肺经、足阳明 胃经、足太阴脾经等所过。

膻中 两乳之间的部位。手少阳三焦经、任脉等所过。

𩩲骭 [ he yu 合于 ] 又称鸠尾、蔽骨。胸骨下端蔽心之骨。现称胸骨剑突。 任脉所过。

肩下胁上之陷窝。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 经等行于腋。

腋下到肋骨尽处之统称。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等行 于胁。

[ qu ] 腋下胁上,是胁肋的总称。

季胁 又称季肋、软肋、橛 [ jue ] 肋。即胁下软肋的部分。足少阳胆经、 带脉行过季胁。

曲甲 肩胛骨上1/3弯曲突出之处。现称肩胛冈。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 经等行经曲甲。古书称曲垣穴在曲甲陷者中。

肩胛 肩下背侧成片之骨,现称肩胛骨。手太阳小肠经等所过。

肩膊 又名 骨攵 [ ba ] ,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一说为肩胛骨的别称。 足太阳膀胱经循肩膊内侧,阳跷脉循肩膊外侧。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胸以下、脐以上称上腹,脐以下称少腹或小腹。一 说脐下称小腹,脐下两旁称少腹。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冲脉、任脉等行于腹。

[ miao ] 季胁下无肋骨之空软处。相当于腹部九分法之腰部。足少阳经 上乘䏚季胁

神阙 即肚脐。任脉贯穿脐中央,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行脐之两旁。

丹田 指脐下三寸左右的部位,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处。任脉等所 过。

横骨 指两股之间横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耻骨。足厥阴肝经、任 脉等所过。

曲骨 位于横骨的中央部,现称耻骨联合。任脉等所过。

鼠蹊 [ xi ] 即腹股沟部。气冲穴在鼠蹊部。

气街 指腹股沟股动脉处。足阳明胃经入气街中。

毛际 指下腹部阴毛的边际。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等经过毛际。

廷孔 或作庭扎。指阴道。《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 央,女子入系廷孔。

[ cuan ] 又名下极、屏翳,指前后二阴之间,即会阴部。督、任二脉均 出于篡。

二阴 即前阴和后阴的统称。前阴又称下阴,是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 称。后阴即肛门部。任脉、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分别行经 前、后二阴。

下极 指两阴之间,即会阴部。说指鼻根、肛门。

躯干之后统称为背。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 阳膀胱经、督脉等皆行于背。

脊骨 指脊椎骨(脊柱)。又名膂骨、中 月吕 骨,俗名脊梁骨。中医指的脊, 多从第一胸椎棘突开始,向下数至第四骶椎棘突,共二十一节。足太阳膀胱 经挟脊两旁循行,足少阴肾经贯脊,冲、任二脉分支及督脉行于脊骨。

[ lu]又称膂筋。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骶棘肌分布处。足太阳膀胱经 循于膂。

背部十二肋以下,髂嵴以上软组织部分。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等 行于腰部。

[shen]泛指脊柱两侧的肌群,或指髂嵴以下的肌肉部分。

腰髁 指腰部两旁凸起之骨,与今之髂后上棘似。古书称上醪穴在第一空腰 髁下一寸。

[kao]尾骶骨部分结称。为足太阳膀院经、督脉等所过。

骶端 又称低、尾低、尾间、穷骨、撅骨。指尻骨的末节,即尾骨。督脉行 经。古书称长强穴位于骶端。

指低骨部两旁隆起之臀大肌部分。足太阳膀胱经贯臀。

又称胳膊。指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一说指上臂外侧面。手三阳经 行于膊的外侧,手三阴经行于膊的内侧。

[nao]指肩至肘内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即肱二头肌部。一说为上臂 的统称。共屈侧称臑内,伸侧称臑外。

即肘关节。指上臂和前臂相接的部分。其内侧面为肘窝,外侧为时尖。 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行过之处。

指肘以下腕以上部分。现称前臂,或包括上臂。手三阴、三阳经所过。

辅骨 在上肢,指桡骨。亦称上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所过。在下 肢指膝两侧之骨。内侧的名内辅,即股骨下端的内侧髁与胫骨上端的内侧髁 组成的骨突。外侧的名外辅,即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组成的骨突。或指 腓骨,又称外辅骨。足少阳胆经下外辅骨之前。

指前臂下端与手掌相连接的可以活动的部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所 过。 手表 即手背。手少阳三焦经循于手表。

兑骨 又称锐骨。小指侧臂骨下端之高骨,相当于尺骨茎突。一说指豆骨。 手少阴心经抵掌后锐骨之端。

高骨 体表高突之骨的通称。或指大指侧臂骨下端的高尺骨,相当于桡骨茎 突。

寸口 两手桡侧掌横纹后,桡动脉搏动处。手太阴肺经入寸口。

俗称手心。指、腕之间内侧面。手厥阴心包经入掌中。

大指后侧隆起之肉。其外方赤白肉分界处叫鱼际。亦有称拇指侧为大 鱼,小指侧为小鱼。手太阴肺经循鱼际。

大指 () 指、趾,古通。即拇指(足趾)。手太阴肺经出大指之端,足太阴牌 经、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

大指()次指() 即第二指()。在手亦称食指。为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 肺经、足阳明胃经所起、止处。

将指 即第三指。俗称中指。手厥阴心包经出中指之端。

小指()次指() 即第四指()。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 经所起、止处。

爪甲 即指()甲。十二经脉皆起、止于爪甲侧旁。 楗骨 指股骨。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一说指髂骨,一说指坐骨。

[ bi ] 一说指股之上端,一说为下肢膝上部分的通称。

髀骨 指膝上之大骨,今称股骨。

髀枢 指髋关节部。又名髀厌、机。或指股部外侧最上方,股骨向外上方显 著隆起的股骨大转子。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所过。

髀关 大腿前上端交纹处。即股四头肌之上端。足阳明胃经下髀关。

髀阳 指大腿外侧部。足少阳胆经循髀阳。

股阴 指大腿内侧部。足厥阴肝经循股阴。

膝以上通称股。俗称大腿。足三阴、三阳经均行经股部。

鱼腹股 大腿内侧,其形如鱼腹处。即内收肌群处。足太阴脾经所过。古书 称箕门穴在鱼腹上越两筋间。

伏免 大腿前隆起的股四头肌,形如免伏,故名。足阳明经抵伏兔。

膝部后面,腿部弯曲时形成凹窝,并呈现横缝(),分别称腘窝和窝横 纹。足太阳膀胱经等所过。

大腿与小腿之交接关节处。其关节称膝解,又名骸[ hai ] 关。今称膝关 节。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所过。

膝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 hang ] 即胫骨。一说指胫骨之下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所 过。

[ zhuan ] 又称腓肠,俗称小腿肚。今称腓肠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 阴肾经等所过。 胫下尽处之曲节,今称踝关节。

[ huai 怀 ] 足上胫下隆起之骨。内侧称内踝,为胫骨之下端;外侧称外踝, 是腓骨之下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 少阳胆经、冲脉、跷脉等所过。

然骨 内踝下前方隆起之大骨。今称舟骨。足少阴肾经出然骨之下。

绝骨 外踝之上3寸许,腓骨凹陷的部位。悬钟穴所在。

又称跌或足跌,即足背。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等所 过。

[ he ] 骨 又写作核骨。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足太阴脾经 所过。

京骨 足小趾本节后外侧突起的半圆骨。即第五跖趾关节外侧的圆形突起。 足太阳膀胱经所过。

三毛 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毫毛处。又称丛毛、聚毛。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胆经所起、止处。

即足跟部。足太阳、足少阴、足太阴之筋结于踵。

赤白肉际 指手()的掌()面与背面肤色明显差别的分界处。掌侧皮色较 浅,称白肉;背侧肤色较深,称赤肉;两者 交接之处称赤白肉际。

歧骨 泛指两骨连接成角之处。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连接处,第 一、二掌骨连接处,胸骨下端与左右肋软骨结合处等。

本节 即指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的圆形突起。共前方称本节前,后方称本节 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