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在手,意在脚 ——太极高手千年如一日的修炼秘诀

 太极的秘密 2024-09-04 发布于江苏

现在有些人学太极拳总是想走捷径,却不曾想过太极有“十年不出门”之说。

也有的人为了一己之私,招揽学员,蛊惑大众,说什么太极拳不是练出来的,是想出来”;“苦练太极拳的都是傻子”。

然而纵观历史,上至宗师,大师,下至嫡子、嫡孙,纵有百年难遇的天赋及家传真经,也仍然要刻苦习练,积久而能成真。

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种树,即使再是聪明,这树也要一点一点的长高长大。这种规律,法则适用于世间的一切。

可见,会打太极并不难,可若想把太极练精了,甚至练透了若是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断然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太极拳,到底怎么去认识它,习练它,也是众说不一。如果把它当成是一种锻炼,无可厚非;如果把它当成是一种修行,也不是不可。

认知决定了我们习练的方向,乃至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乃至最终而言,感受自然也就有了区别。

这种情形正如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下乘看山是山,见水是水;中乘,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上乘,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练太极拳与参禅的情况颇像。同样是参禅,可并不是绝对就都能达到最高境界。参地好,立地成佛。参的一般,也能烦恼减少,生些智慧出来。可后者却不究竟。

所以,如果我们将习练太极拳停留在锻炼身体,武术搏击的层面,那就是不究竟的体现。而很多人之所以会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与不知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所致。

什么是后天呢?

就是我们平时的习惯。

而真正的太极拳的练法是与我们平时的习惯恰恰相反的。这就是先天的所指。

常人练拳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手上,而全然不知练拳的关键其实在于我们的脚下。

你们要是懂了我讲的这个奥妙,也就懂了“其根在脚”这个练拳的要领指的到底是什么了。

脚在《易经》当中寓之为地(坤卦),头则为天(乾卦)。天地之间的气如果上下不通,在卦象上就称之为“否卦”。这是一个不好的卦。

“否卦”就是内气的后天之象。反之,就是内气的先天之象。“否卦”反过来的卦象是“泰卦”。这个卦非常好。

所以,真太极的第一步功夫往脚上练不仅符合《易经》的卦象,也符合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因此,我经常的讲,一定要重视无极桩这个桩,一定要知道无极桩练的是脚。不仅是无极桩,就是练拳也是一样。

功夫先上脚,再上身,后上手。这是我的体会。这种练法和我们平时的习惯正好相反,这种原理更是我们自己想都想不到,以及难以理解的。

若真能做到了放到脚下,我们的心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执着,不再争夺,身轻松,心轻松。

这种修行般的效果正是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所以,真正的太极其实是一种修行。当然,很多人看到这里还是无法理解。那么,也就难免会把太极给降维了。一人一太极。既无奈,也正常。世间万般事,皆在一个缘。

对于一个有福慧的人,在他的眼里,练拳就是修行。一招接着一式,犹如人生的起起落落,去用经历来锤炼我们的内心,渐渐的,精神专注,不受其扰,此时,看似练的是一招一式的拳法,可实际上却是徜徉在修行的大道上。

同样是练太极拳,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就好似“唐僧骑的是白马,可骑白马的未必就真的是唐僧”的道理一样。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练太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