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安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不去特别的注意,随手就拿东西不会抖。但要特别注意看看会不会抖,那就一定会抖,握笔写字都会。该咋办啊? 在中医的眼中,血就像是我们身体的“生命之泉”,它负责提供营养,滋润和濡养我们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没有血液的滋养,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正常运作。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比如手抖、手脚麻、抽筋等,其实都可能与血虚有关。 (戳上图,可进店) 1.三种表现 第一:手抖 很多人上了年纪,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手抖,心里就开始打鼓,担心是不是帕金森病。 但在中医看来,这多半跟血虚有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把我们的血液比作一条河流,那么手脚就是这条河流的下游。 血虚,也就是血液量不足,导致手脚部位的筋脉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自然就会不自觉地颤动,中医称之为「血虚生风」。 第二:抽筋 有些人经常会遇到腿脚抽筋的情况,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时,那种突然的疼痛简直让人“惊醒”。 其实,这和手抖的原理相似。 我们的筋脉就像橡皮筋一样,如果长期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就会变得干燥,弹性变差,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抽筋的情况。 第三:麻木 这种“麻”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体验,比如上厕所时间长了腿麻,或者趴着不动时间长了胳膊麻。 这是因为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气血无法到达,导致手脚得不到滋养。 对于血虚的人来说,血液本来就不足,身体的其他部位需要血液供应,到了手脚这里,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说,手麻、手抖、手脚抽筋,虽然症状不同,但根源可能都一样——血虚。这时候,咱们就得想办法补补血,让血液充沛起来。 在三伏天时,微信群的某个患者,手抖一年多了,每天熬五红汤补血之外,还另外艾灸了三个穴位,到现在3个月过去了,手抖都已经好了。 tips:如果不知道五红汤咋整,可以添加我的微信:11772667,回复:「五红汤」,我把做法和配料表发给大家。 具体穴位,我们说下: 2.补血穴位 第一:气血双补的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上,而阳明经可是以「多气多血」著称的。这意味着,艾灸足三里不仅能补血,还能补气,是一个「气血双补」的穴位。 而且,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在五行中属土,与脾脏的五行属性相同,所以「在养胃的同时,还能健脾」,增强脾脏对食物的提取能力,化作气血不断地滋养身体。 记得有一次,我的微信群里面有个学员,她的孩子刚刚上小学,家庭条件不错,但孩子黑瘦黑瘦的,脸色发黄,个子也不高。 家长说他吃什么拉什么,营养从来不缺,但孩子还是瘦瘦的。于是,我推荐他们手持1.8厘米的石磨艾条,距离皮肤3-5厘米,找个温温的合适距离,直接熏。 等到孩子这个学期放假时,家长拍了孩子的照片,面色明显红润了许多,基本上没有吃什么就拉什么的现象了,也比之前喜欢运动了。 「足三里」:屈膝90度,膝盖骨外侧凹陷下3寸。 第二:防止淤血关元穴 关元穴,号称丹田,位于肚脐下3寸的位置。 它就像是咱们身体的“能量库”,藏着一股强大的元气。艾灸关元穴,能够催动这股元气,让气血流动起来,经脉畅通无阻。 气血一旦淤堵,那问题就大了。皮肤上堵住了,会出现色斑;心脏堵住了,可能会心梗;大脑堵住了,可能会脑梗。脏腑要是缺少气血的滋养,也会逐渐衰败,甚至加快身体的衰老。 气血不通的人,看上去总是憔悴、无精打采的。这时候,艾灸关元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艾灸,可以刺激体内元气滋生,让全身气血畅通。 艾灸关元穴的方法也简单。在关元穴上绑个大号滤烟艾灸罐,体寒想增强效果,可以放2~3毫米厚的鲜姜片,用牙签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然后生姜片放在艾灸罐底部,灸30分钟。 艾灸的时候,要感觉到热量绵密柔和地渗透,灸到腹内热乎乎的,就像冰雪消融一样舒适。这样,就能打通元气的关卡,让元气在身体中自由运行。气推动血液运行,血液运行速度快了,就能避免淤血沉积。 「关元穴」:肚脐下3寸。 第三:弥补先天太溪穴 肾,为「先天之本」,是我们从先天过渡到后天的关键。 「肾精不足」时,身体就需要「消耗气血来转换成精气」,以填补身体的所需。而调理肾虚、肾精亏损,其实有一个穴位就能轻松解决,这个穴位就是——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经从这里出发,开始一路循行。如果肾有什么毛病,从源头上开始调理,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就好比河流出现了问题,沿着源头方向找去,就能解决问题。 太溪穴,可以弥补肾精亏虚。肾精充足了,就能「避免气血不停地供给肾精,保证自身气血的充盈」。 而且,太溪穴还是「输穴」,五行属土。脾胃也属土,因此,太溪穴不仅可以补肾,也有变相补脾胃,增强脾胃对于气血的转化。 「太溪穴」:足内踝最高点和脚后跟连线的1/2处。 注意:上面的方法,适合血虚导致的手抖,麻木等问题,如何判断有没有血虚?可以对着镜子看舌头,如果舌头偏白,没有血色,多半是血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