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工作| 变与不变

 坤德拉 2024-09-04 发布于江苏
某些名词是行业内称呼,并不因被一个公司谈论的时间长了,就成了该公司的专有名词。

嗯 这是第一个有意思的项目,虽然从介入到现在大约两个月,但事实证明,那确实是一个标杆项目,,一个有意思的标杆。

不管是从那个角度,与我来说都是,就行当初误打误撞签MAXCOM的GPON项目一样。


我接手的时候,客户已发询价函,虽然最后报价使用另一个主体,不过,采购内容倒大差不差,但也并非完全一致,据前期参与过讨论的老师说,新需求还是略有不同,但好在完美解决,顺利签约执行。

过程比较有趣,不过那个与变与不变关心不大,暂时就不多说

还是谈一谈变化的事情。

当然,信息化行业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瞬息万变,那种态势直接传递到具体项目。虽然今天诸位老师做了最终决定,但能不能坚持下去,或者坚持几天,也是一个未知数。

说到的变化,就是关于某ITI项目会议纪要的变化。


项目涉及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标准产品,一部分是非标准。所谓的非标产品,其实也是针对公司业务来说,对具体行业而言,其实没有那么严格。主要是对外采购,而多数情况下,涉及到到对外采购,列为ICT项目。

项目签下来之后需要立项采购,所以需要对合同进行拆分,自有一部分,外采一部分。

而ICT项目评审评的就是外采部分,自有那部分内容,按照审批要求实现即可,我将那部分内容纳入评审单,在测算的时候,单独列了出来。


在评审单上,呈现两部分内容,成本多少,报价多少,毛利率信息等,而其他自有产品那块,一笔带过,毕竟标品流程相对简单,有章可循。

这不是说ICT项目运作过程没有章法,只是章法与标准产品、传统产品、通用服务产品运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PM说修改会议纪要,大约在两个星期之前。

纪要没有将ICT和通服产品拆开,通服部分描述不清楚,无法立项,而立项的前提是需要拆开合同,这是他的诉求。

当他说问题的时候,我找到了那个纪要,其实也就是表单,基本内容出自我手,当然在后面附有商务老师补充的各专业评审意见。

在表单里,对于通服那部分以xx部门审批结果为准,是这样的描述。


当时处理也是基于要拆分的考虑,只要将非ICT部分的审批意见附上,基本就完成了闭环。

开始的时候是PM找我,后来销售老师也过来,不过,这个做不得数,又找到负责评审流程的商务老师。

三位老师聚在一处,研究如何调整才能立项的问题,无外乎要找到拆分的依据。

做ICT项目是我的职责,对于非ICT部分做了单独描述,测算表里体现,表单上也有体现,但若想再多一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评审时,似乎没人提到。

在讨论的时候,他们提到另外一个项目亦是类似处理方式,算是开了口子。

他们研究的时候提到了我,看我过去,说干活的人来了,还是PM之前跟我说的那个意见。

项目变更不是第一次操作,要改不是不可以,只是改之前最好能够讨论清楚,我将意思跟他们表达了一下。

他们在商务老师那里继续讨论了一会,就各自回去了,只是没人告诉我最终结论。


事情就那样过去,只是当天过去而已。

再后来的某天,路过商务老师座位时,我询问了下项目进度,她说不用再改,已经跟他的领导做了汇报,按照原先的纪要描述可以处理,所以她直接完成了合同拆单。

当然,具体合同在系统里怎么拆,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商务老师能拆就行,下一步就是PM小哥处理立项了。

我遇到他,问了同样的话,估计是上次讨论起了作用,他说先往前跑吧,遇到问题再说。

嗯,看得出来,领导参与的那个讨论起了作用,比我解释一百遍还要有效的多。

哪知道,在有天快要下班的时候,那会我正在跟某个公司一起讨论学习ECSS合规系统产品。

手机上蹦出来一条消息,发信息的是PM,他说会议纪要还要改,同时将修改的立项遇到的问题发了出来。

不同意通服部分类型B,意思是没有依据。

咦,哪里来的类型B?我记得当时上会讨论的是类型D,为了确认,我翻到原来的信息,确实没有类型B的描述。

他说要把通服部分说清楚,这样看来,PM说更改会议纪要,也不是没有凭据,确实遇到了立项审批问题。


不过,那天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讨论了,时间已经够晚的了。

晚上下班之后,看到领导还在,我将我的疑问跟他做了沟通,他说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统一纳入ICT测算,二是单独拆开立项。

会议纪要是你输出嘛?他突然问我。

那是一个好问题,按照流程来看,我写的是评审单,评审单完成了之后,才是纪要。


严格说来,会议纪要更改是商务老师的任务。

果然有道理,我暂时放下心来,不过,若真的要改的话,还是得到我这里。

第二天上午PM找到我,重申昨天的问题,说要在纪要里增加一句话

增加哪一句?

通服部分按照类型B处理,平进平出,他说那样的话,就可以立项了。


听他说完,我耐心的将自己的理解跟他说了一遍,同时将平日里处理业务的流程跟他做了,不过,我跟他说,如果真的要改,不是不可以,需要商务老师配合才行。毕竟,更改会议纪要,需要他来处理,而且还有个上会环节,也是她在处理。

我们一起找到商务老师,那会正好在位子上,滴滴答答敲着键盘,看到我们过来,大约猜到了要讨论的问题。

说要改也可以,只是上次讨论,领导说不用改,你们都在讨论,当时也没有人说有问题,材料里面写的一清二楚,现在要改,就去领导那里说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要改。

PM自然不会自己去找领导,再说也说不着,毕竟PM不是那位领导直管,自然不好去找。

那就一起去吧,商务老师说。

虽然我没有参加他们说的那次讨论,但事情到了我这里,自然无法置身事外,跟相关当事人一起参与沟通,还是可以的。

其实,我也倾向于说个清楚,不要给PM留下难办的问题,不过去的时候,最好请那一位负责立项流程给出不同意的老师一起参加,毕竟流程在那里。当然,中途还讨论的一些内容,都是关于变更依据的追溯。

其实商务老师和PM老师均都有一定道理,讨论的时候,基于自己的岗位和立场出发。

PM回头去找那位负责立项的老师的组长,我跟商务老师就在领导办公室边上随时待命,他们人来了,可随时进去汇报。


等了两分钟后,商务老师说还有一个紧急的事情要办,干等不是办法,就先回去了。

办公室外剩下我一人,在那里等着,我看着商务老师离开,用目光寻找PM的身影,他好像消失在办公室的角落里面。

过了一会,远远的看到他过来,他也看到了我在等他,于是向我摆摆手,但并没有向我这里走来的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距离有点远,他口里说着什么,我听的不太清楚。

但从他的手势来看,似乎又不要再去沟通的意思。

好吧,看来似乎也没有必要在那里等了,我拿着本本回到座位。

刚坐下之后,觉得不放心,还是去PM那里一趟,问个明白。

PM见我到了,转头跟我说暂时不改,已经与立项那边的同事达成了一致。

如此,会议纪要变与不变的话题,到此就有了第二个定论,这个定论与前一个略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个人参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