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材到手!才翻了3页就懵了,这变化有点太猛了... | 头条

 大奔h1wmjlcm1r 2024-09-0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自媒体创作者

前两天,收到一位朋友的消息,说新版的数学教材变简单了,让我给分析分析。

我一听,还有这事?现在理科越来越重要,数学教材还会变简单?顿时来了精神,决定好好研究一下。不料,拿到新版本的数学教材,真让我吃了一惊。

图片

我花了一周时间,拿它跟旧版本做了比较,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趋势,对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和考试很有参考意义。

先说结论,新版本教材越来越向新加坡数学这样的国际化数学教育靠拢,有这么几个特点:

  • 让孩子理解知识点的本质而不仅仅是给出结论。

  • 注重思考过程以及批判性思维。

  • 注重生活中的数学。

  • 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听我慢慢分析。


图片

让孩子理解知识点的本质,

而不仅仅是给出结论


老教材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掌握知识和结论,然后能利用知识去答题,就算达到课标要求了,不是很需要孩子去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和本质。

但我从新教材的几个细节里面,感觉到了新的变化。

举个例子,教孩子认识“11-20”,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不然。

大家可以去翻翻旧版教材,它是这样讲的:用小棒从十一、十二……一直数到二十,然后告诉对应的阿拉伯数字是11、12……20。

图片

发现没有,它很直白地告诉了孩子结论,阿拉伯数字“11-20”就是这样写的,至于为什么,并没有说,孩子也无需理解。

但其实,在这一部分,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十进制。

也就是说,为什么从1到9都是一个数字,但是到了十,就变成了两位数:10。

这一点如果不讲透,将来学习加减法进位、退位、位值制、二进制等等,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顺畅。

在新版教材中,就不一样了。同样是“认识11-20”,新教材并没有急着让孩子从10数到20,而是花了整整一页的篇幅来讲 “10的再认识”。

图片

这里的重点是:为什么十要写成两个数字:10。

这就涉及到了十进制的原理

首先10个一就是1个十,它可以变成一个整体。

图片

9再加上1,这是时候变成一个十,因为没有一个数字表示十,所以写的时候就要往前进一位,在“十”位上写1,个位就变成了0,于是就写成了10。

图片

接下来,它会问你,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答案是不可以!
原来“0”是占位用的,表示“没有”,不写当然是不行的!

图片

10和0~9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

图片

这就是十进制的由来,也是位值制的本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把它讲透非常重要。

再来看个例子:9 几。

旧版教材是这样的,用的是凑十法,

图片
(旧版教材)

它举了酸奶的例子,直接就从具象化的酸奶场景转化成抽象化的算式:

图片
(旧版教材)

这个在我们大人看来很简单,但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理解起来没那么容易。

来看新教材是怎么做的?

图片
(新版教材)

同样的例子,同样的酸奶场景,中间增加了用小棒来演示的环节:

图片
(新版教材)

我一看,这不就是新加坡数学中CPA教学法嘛,从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

图片

我记得在给女儿讲十进制的时候,就用了新加坡数学的方法,用乐高积木给孩子演示。

我们用乐高来表示数字,比如3 5是这样来表示。

图片

那怎么计算3 5呢?

我跟女儿说,只要“3号小人”跳到“5号小人”身上,得到新的小人就代表了数字8的结果。

图片

女儿接受起来毫无难度,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给她引申一点呢?来个进位加法如何?

于是又改了一下,画了一张这样的表,又规定:“数字10”必须放到左边一栏去,而“数字0~9”都得放在右边一栏。

按照这样的规则,“数字10”就是这样:

图片

“数字12”就是这样:

图片

下面我开始计算“5 7”,我找了“5号小人”和“7号小人”。

图片

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图片

因为右边只能放0~9,目前的小人太高了,得拆一个10出来,于是就拆成了这样,一个“数字10”和一个“数字2”。

图片

而“数字10”得放在左边,“数字2”放在右边,变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最后的12不就是“5 7”的计算结果吗,左边是十位数,右边是个位数,分得一清二楚!

你看,通过积木的组合分解,进位加法也轻松搞定!

所以,我研究了新教材之后,明显感觉到,教学方式从注重知识点直给,注重结论,向重本质、重理解转变。

孩子不仅仅要记住知识点,而且要从本质上去理解知识点的精髓和背后的逻辑。

所以说,新课标对于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解答问题,而是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理解了十进制的本质,将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能从源头上解决。

举个例子,这是北京东城区三年级的题目,没有直接考两位数乘法,而是结合了图形化的方式,考察孩子对乘法算理的理解,并找到算理与模型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片

题目出得很巧妙,它把两位数乘法、十进制、图形化表达结合在一起,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理解了知识点的本质,具备具象>>形象>>抽象的思维方式,这道题不难解决。


图片

注重思考过程以及批判性思维


新教材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原来的教材重视知识的掌握,只要解答是正确的,就意味着达标。而新教材就不同了,要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给孩子。

比如这个应用题:篮球被领走了6个,架子上还剩下5个,问原来有多少个?

图片

它把问题分成了四步:

图片

它不仅教孩子们怎么解决问题,还增加了“回顾反思”的环节,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思问题。

比如这一题中,孩子需要去思考:

为什么“领走”的问题,明明是减法,却要用加法去解决呢?

我一看,这不是我在给女儿学习新加坡数学的时候,老师讲到的波利亚解题四步法吗?

就是这本著名的《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波利亚在书中给出了经典的解题方法,至今被全球的老师和学生广为应用。

图片

他提出了著名的解题四步法:

理解题意>>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反思。

图片

尤其是最后一步“回顾反思”(Look Back)特别重要,其实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

比如新教材里这道例题,同一个加法应用题,会给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图片

解决问题之后,还会引导学生们进行反思:

为什么同一道题列出的算式却不一样?

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

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不要满足于找到一个答案,而是要深入从不同维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女儿在学新加坡数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场景,它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从不同的思维和解决方法入手,去讨论反思。

比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为什么不是直接拿分母与分母比,分子与分子比?

图片

还有分数的加法,为什么不是分子 分子,分母 分母?

图片


图片

注重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个在新教材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质上就是在生活情境的呈现数学,这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读懂生活中的数学,第二个是孩子自己创造生活情境。

先来看第一点:读懂生活中的数学

这次新教材有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大量的生活场景,比如之前旧教材里面的“位置”章节,被拿掉了。

图片

那“位置”这个知识点怎么教呢?

全部融在了生活场景里,这里讲第几层:

图片

这里讲前后左右:

图片

这里讲身体的左右以及顺序。

图片

新教材花了整整11页篇幅,呈现了各种生活场景,然后把数学知识融在里面。

图片

这就是新教材的趋势,读懂生活中的数学。

那么反过来,就是第二点:创造生活情境。

举个例子,旧教材课后习题,可能是简单的计算题,但是新教材画风变了。

你看这个:根据7+3=10来编一个数学故事

图片

这是不是很像语文里面的看图说话?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孩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加法?

还要创造一个场景,把问题放在里面,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要放到生活情境中,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高考题目,出现了大量的跨学科生活情境的应用题,像这种800字题干的,讲的是如何开超市,考察的就是读懂生活中的数学,读懂跨学科场景中的数学。

图片

所以,这项能力的培养,一定是从小就开始的,从看图说话、讲数学故事,到读纯文字理解数学问题,逐步培养。

就像女儿学的新加坡数学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

比如看图编乘法故事:

图片

这是编分数故事,并表述分数与小数的转化过程。

图片

还会讨论滑梯倾斜度不同带来不同的游戏体验。

图片


图片

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新教材还有个大变化,那就是知识点的关联。以前在课后有一个复习环节,就很简单,叫总复习:

图片

现在变了,叫复习与关联,要求孩子去整理知识点,自己去画知识图谱。

图片

这个要求就高多了,不仅要回顾知识,而且需要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比如这个知识点:多边形的类型,它是一个复习总结,不同多边形有各种包含关系,就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图谱。

图片

再比如这个10000以内的数,它就涉及到计数、位值制、数轴等知识点的关联。

图片

综上所述,新教材虽然今年只更新一年级,但很显然,已经反映了未来数学学习和考试的趋势。

它越来越像新加坡数学这样的国际化的教学方法靠近,让孩子成为真正理解数学,对数学感兴趣的人。

但同时,也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需要把知识点背后的逻辑、批判性思维、生活中的数学以及知识图谱融入教学中。

我想这也是数学新课标想要达到的效果: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来源丨憨爸在美国
责编丨张凯
美编丨张天禹
执行主编丨安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