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发现头皮包块,低回声结节,千万别误诊!

 xiejj 2024-09-05 发布于云南

来源:超声学习沙龙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小超人

病例简介:

患者,男,52岁,“发现左侧枕部及左侧颞部包块进行性生长5年”来就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超声所见:左侧头部患者所述“包块”处皮下软组织层查见两个大小分别约1.6x0.8x1.5cm、0.6x0.4cm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较清,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较大者内可见斑片状强回声。

诊断提示:左侧头部皮下软组织层低回声结节:性质?

病理诊断:符合外毛根鞘型角质囊肿改变。

外毛根鞘囊肿又称毛鞘峡部一退行性囊肿,是起源于毛囊外根鞘细胞的病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多发,也可单发。病程缓慢,常在中年期发病,女性好发,90%以上见于头皮(因该部位毛囊分布密集),多表现为逐渐长大的无痛性球形结节,质硬或韧,表面光滑,周围皮肤无红肿、瘙痒、疼痛、脱皮等,患者多无特殊症状,以摸到肿块就诊。很容易误诊为表皮样囊肿和毛母质瘤。

组织学上,毛鞘囊肿的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明显的细胞间桥,囊壁无颗粒层,取而代之的是一层紧密连接的嗜酸性角质层,囊内容物为嗜酸性角质蛋白,呈致密均质分布,约25%伴有钙化;当囊肿破裂时,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这也是少数患者因肿块疼痛就诊的原因。文献报道外毛根鞘囊肿生物学行为良性,但可有局部侵袭;极少情况下可恶变,甚至远处转移,因此,在随访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病灶突然增大、形态改变或血流信号增多等,需加以注意,警惕恶变可能。

声像图表现为:

皮下结节,形态规则,一般呈椭圆形,边界清晰,不合并感染时,无明显血流信号。

内部回声表现为:

①“靶环”征:即病变周边呈低回声或无回声,病变中心或一侧为相对高回声且多伴点状或斑块状钙化灶。

②低回声型,此型少见,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内伴有点状钙化,没有特征性“靶环”表现。

③高(强)回声型,少见,结节整体回声呈高或强回声。

鉴别要点
外毛根鞘囊肿
表皮样囊肿
钙化上皮瘤
皮脂腺囊肿
好发人群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好发于青年、儿童,男性略多见(表皮样囊肿则常见的多,在所有皮肤来源囊肿中所占比例>95%
多见于青年、儿童,女性多见
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以青年多见(皮脂腺囊肿罕见,仅占所有皮肤来源囊肿的0.1%,为潴留性囊肿,先天性者多见)
好发部位
多见于头皮
身体各部位(散发)
头颈部、上肢多见
好发于头部、面部、臀部及背部
超声表现
有囊壁 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可较均匀,钙化多见,CDFI:内部无血流信号。
有囊壁 边界清晰,内部呈裂隙状(表皮样囊肿内为角化程度不同的上皮,以致在超声上回声并非均一,可探及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典型者呈洋葱皮样改变,通常无钙,CDFI:内部无血流信号
钙化性上皮瘤没有囊壁,其边界不如外毛根鞘囊肿清晰锐利,很少发生在头皮,两者内部均可见点状或片状钙化灶;CDFI:常可探及血流信号,大多血流丰富,钙化多时血流信号则不明显。
 
超声上常可探及斜行向体表延伸的扩张窦道(皮脂腺管),内回声细腻均匀,合并感染等情况,则回声复杂。

更多浅表超声知识,主编为您推荐

《浅表软组织疾病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图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