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亲人帮亲人,无亲帮来,愁煞人。” 人到中年,日子难过,若是有人帮一把,就再好不过了。 可是,如何帮忙,谁来帮忙,需要分门别类,否则就会陷入感情的陷阱。 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一定就是真心帮你的人,也会趋炎附势,也会互相利用,甚至有见不得人的暗中伤害。 有一句古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戚工。” 借古喻今,就会发现,千百年来,亲人关系的维系,需要根据人性来做,别感情用事。 01 看透人性,就看透了亲戚关系。 不管丈人,还是其他亲戚,归根结底都是亲戚,只是亲疏不一样而已。 先说一说第一种关系:在丈人家种地。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大概意思是说,老丈人的田地,作为女婿即使再穷,也不要去耕种。 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千百年来,都存在。一旦男人去娘家种地,就意味着男人入赘了,是我们常常说的“倒插门”。 很多娘家人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实际言行,却是有偏差的。 唐朝名臣韦皋,年轻的时候,参加了大臣张延赏的一次宴请。 饭局上,张家的人都暗中观察,看看有没有适合做女婿的人选。 看了一个圈,张延赏没有发现喜欢的男子。倒是其妻子苗氏,看中了韦皋。 苗氏学过一些相术,认为韦皋以后有出息。 当韦皋结婚之后,长期住在娘家,并得到了很多读书的机会。 过了两年,张延赏越来越讨厌韦皋,觉得这门亲事,错了。从而,多番做出无礼的样子,家里的奴仆,有样学样,把韦皋当成下人。 有一天,韦皋和妻子聊天,妻子忽然哭着说:“你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 非常明显,娘家人的态度,导致妻子也抬不起头,因此逼着韦皋外出闯荡一番。 当韦皋离开娘家时,张延赏没有送别的意思,反而显得高兴,如释重负。 一转眼过了十来年,韦皋投笔从戎,靠战功,被提拔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然后才回到娘家,接妻子一起享福。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姑娘,每到割稻子的时候,就发朋友圈:“谁帮忙割稻子,我就嫁给谁。” 很快,有几个男人来割稻子。但是秋天一过,恋情就失败了。 如此几年,村里的男人顿悟:不再做免费劳力。 老丈人家的饭碗,不好端,坏处很明显。
再说一说第二种关系:帮亲戚家打工。 “饿死不打亲戚工”的坏处,只要经历过的人,就会明白。 一是亲戚富有,你很穷困,在人情上是不对等的。亲戚给你一点点好处,似乎你就欠下一个大人情,一辈子都还不清。 二是有一部分人,利用很穷的亲戚,尽量压低工钱,或者同样的工钱,让亲戚多干活。对于利益的分配,显然是失去公正的。 三是你帮亲戚打工,万一少了工钱,或者有拖欠,总是不好意思去讨,抹不开面子。 四是亲戚相处,会听到很多闲言碎语,并且迅速传播到大的亲戚圈子。 五是你在亲戚家打工,万一要跳槽去更好的地方,会被认为“没良心”,导致大家都说你的种种不对。 人情和金钱混杂在一起,怎么说,你这个打工人,都是吃亏的一方。 02 理顺关系,是中年人应有的智慧。 回到当下,我们是否一定要拒绝亲戚的帮忙,一定不能去娘家干活呢? 答案是否定的。亲戚之间的互动,不是不行,而是需要一些智慧,保持一份清醒。 第一,制定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合作、帮忙的规矩,处理人情、矛盾就容易多了。 彼此可以按照规矩去安排工作,分配收入。任何东西,一码归一码,别混杂。 第二,自立门户。 亲戚帮一把是一把,不能一直帮。你终究要自己去走路。 在大唐开元年间,河北武阳的郭仲翔,为了谋业,找到叔父、宰相代国公郭元振。 叔父安排他跟随军队去云南剿匪。 这一去,郭仲翔就再也没有联系叔父了。在云南混了十多年,吃尽苦头,终于做了将军。 事实上,他在从军的时候,叔父已经辞官,退隐了。想去依靠,也靠不住。 如果你一开始就有靠自己的打算,那么就不会在亲戚的帮助下,持续很久。以后你要离开,也简单多了,没有什么挂碍。 帮忙是一阵子,不是一辈子,千万别搞不懂。 若是你一直不自立,再好的亲戚,都会赶你走。哪有白吃白喝的道理? 第三,懂得感恩。
不论如何,亲戚是帮助过你的,日后还是要感激。可能亲戚薄待了你,但也让你过了难关。 带着感恩的心去和亲戚交往,你就不会牢骚满腹了。 特别是老丈人,摆出各种瞧不起,其根本是希望你过得更好,有出息——恨铁不成钢。 反过来看,女人到婆家,若是有瞧不起的问题,本质上是婆家希望儿女过得好。实在一起过不好,那就保持距离,小夫妻和公公婆婆,各自一家。恩情,不要彻底忘了,更不能结仇。 03 人的本性,有两面:一面是恶,要占有亲戚朋友的东西,算计周围人的利益,也不希望周围的人比自己更好;一面是善,见不得亲戚朋友落难,有怜悯之心,也会拉人一把。 处理关系,关键是惩恶扬善。如果对方做不到,你也要做到,问心无愧才是。 给丈人种地,给婆家管家,给亲戚打工,帮亲戚忙,关键在于彼此的定位是否清楚。 打工,就是老板和员工;种地,就是子承父业,父老子养。 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不负不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