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先秦时代,频繁战乱催生出无数名将与军事家,也塑造出一批顶级劲旅形象。譬如开创职业兵先河的魏武卒,擅长使用各类装备的齐国技击之士,以及最为神秘的赵国骑兵。然而,如此出类拔萃的精英部队,居然在至关重要的长平之战中自动隐身。虽然聊聊数百字的记载可能存有大量遗缺,但也说明其并非赵国军事体系内的中流砥柱。意义深远的胡服骑射公元前3-4世纪。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最著名的诸侯之一。虽然有过不少功绩,但能被后人铭记的还是胡服骑射。然而,这次军事改革可能并不彻底,所受助力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般艰难。 早在战国初年,赵国所处环境就相当特殊,恰好位于传统的农耕区与北方半牧区之间。尤其是河套阴山脚下的代郡,生活着大批向王室效忠的骑马武士。他们不由普通大夫驾驭,最高管理者甚至能拥有“君”封号。因为长期与更北方的林胡等戎狄群体交手,自发产生出一些学习胡人风格的轻装弓骑兵部队。代郡实际上是赵国的独立附庸 赵武灵王继位后,为强化对代郡控制,才将最高长官的封号由君改成郡守。即便如此,本地仍旧保留着相当自主权,可以统一节制下属的各个县级单位。同时,赵武灵王花不少力气加强对北方其他地区的扩张。不仅一再打击东面的劲敌中山国,还从秦国手中抢来河套的额外部分,乃至夺取林胡与楼烦等蛮族聚居的雁门郡和云中郡。戎狄后裔的中山国 是赵王势力扩增路上的重要部分 至此,赵国不得不面临更多北方蛮族的军事威胁,势必发展自己的独立骑兵部队。显然,过去那种只能从代郡抽调辅助部队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才迫使赵武灵王寄出胡服骑射改革,让军事体系能适配国家的地缘变迁 。如此一来,赵国的骑兵来源大幅度增加。除原先的代郡青年,也包括赶来投诚的蛮族老手、最后才是包括都城邯郸在内的南方区域,根据需要将一部分战车部队改组成轻骑兵。赵武灵王还将一些收缴来的贵族私藏奴隶发配过去,将他们训练成专业骑手。
胡服骑射是一种改良 而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 放眼当时的东亚地区,战车依旧是大部分军队的主要机动力量。骑兵则是可有可无的次要选择,经常连独立编制都不具备。因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无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不过,赵武灵王的初衷只是改良,而不是对过去体系的全盘否定。因此,直到战国末年的名将李牧迎击匈奴,还是在用战车部队充当绝对核心。而真正作战的主力则是大量步兵。年代较晚的李牧 也没有将骑兵作为核心力量 先秦骑兵不宜夸大战车时代的王者赫挮人 都被迫转型骑兵力量 在整个军事发展史上,骑兵在公元前10世纪崭露头角。在文明起源地西亚,无论是日趋衰退的赫悌地狗,还是新崛起的亚述帝国,都有发展自己的独立骑兵部队。当然,这些早期骑兵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配合过去的王者--战车。例如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国王提格兰三世,就在作战中让每个作战单位由5辆战车+15名骑兵+25名重步兵+50名轻步兵组成。后来在公元前3世纪的李牧,几乎运用着理念完全相似的编组模式。
混编骑兵 骑兵与步兵的晚期亚述军队 于是,传统战车开始在公元前5-8世纪退出西亚和欧洲的战争舞台。过去由他们所执行的任务,多半交给不断发展的骑兵完成。反观先秦时代的列国诸侯,不仅开始革新的年代较晚,也始终没能让骑兵摆脱对战车的依赖。 另一方面,赵国在北方的最大劲敌秦国,也有事实类似胡服骑射的改良更新。根据已经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显示,骑兵都位于侧翼的2号坑中,而且是与战车部队混编,还额外需要一些使用弩的轻步兵来掩护。而且骑兵俑的装备普遍寒酸,除用于远射的弓弩外,近战武器只剩下短刀匕首,配备护甲的比例更是远少于步兵。兵马俑中的秦军骑兵俑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西方骑兵已初具规模,并不依赖于战车等单位协同。他们普遍配有长矛、盾牌、护甲,甚至会给坐骑也穿上马甲。他们的异军突起和不断升级,正是西亚或地中海将领们愿意彻底淘汰战车的根本原因。唯有如此,骑兵才是真正具备一锤定音能力的铁杆,而非先秦那边的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骑兵的持续发展 才是西亚淘汰战车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读者就不难理解:大名鼎鼎的赵国骑兵,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自动隐身?!毕竟,无论来自代郡等地的骑兵如何厉害,终究是南方战车部队的附属品。在几乎完全以步兵和营垒攻坚为主的情况下,自然更难以显山露水。考虑到秦国已有一定数量的骑兵,赵国骑手恐怕难以在外围交锋中占便宜。
骑兵在赵国始终是辅助力量 地形不是理由秦军一样有将骑兵投入长平战场 或许还会有人提出:长平战场位于山麓地形间,骑兵很难有施展余地。此外,包括《六韬》在内的先秦军事著作,也将此类环境视为部署骑兵的死地。可惜,人类历史上并非没有山区的骑兵强国。无论波斯人的伊朗高原,还是后来成为突厥温床的小亚细亚半岛,都是群峰环绕、平原破碎分布的山地区域。另有高加索山脉的亚美尼亚,以及兴都库什山边的阿富汗,都很早将骑兵视为军事力量的主力。庞贝城出土的伊苏斯战役马赛克画 此外,年代略早于赵武灵王的亚历山大大帝,更是在众多山峦间从容运用骑兵力量。在侧翼临海、三面环山的伊苏斯,他就遭遇到拥有数万骑兵的波斯军队。自己则亲率马其顿骑兵冲杀于高低不平之间。尽管双方主力都是步兵,但骑兵的作用直接左右着战局发展。 数年后,马其顿军队攻入波斯本土,被堵截在地势险要的波斯门。亚历山大继续用骑兵作为先导力量,实施大胆迂回,偷偷迂回到敌军防线的后方。可见无论是哪种骑兵,都可以在山区寻觅出行动策略。亚历山大的重骑兵 常常在山地间纵横驰骋 所以,长平战场不适合骑兵行动的理由根本就不成立。赵国军队若能够拿出足够数量骑兵,完全可以编组独立的机动分队。虽无法正面强攻壁垒,也能在关键时刻袭击秦军后方,通过截断粮道等手段施加影响力。可惜,历史上的赵国人非但没有尝试,反而在决策中显得异常呆板。倒是不以骑兵改革闻名的秦国,组织包括骑兵在内的几股部队,将对手的后勤供应完全切断。从而逼迫廉颇被撤换,以及继任者赵括的灾难性豪赌。因为在这些亲历者心中,本国骑兵真的实力有限,完全撑不起某些后世评论家给于的热切期盼.......(全文完)
三晋的选择: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割裂
沙丘宫变: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凄惨结局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真有投入百万大军吗?李牧: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位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