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纪上来之后有心脏病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时不时可能就有些心慌、心悸的不舒服感觉,一体检、做做心电图,就发现时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的问题。 这些病名虽然是西医起的,高科技的仪器也都能查得明明白白,却又不能根治。 而在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文化中,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绝症,那中医是怎么治早搏?怎么治房颤? 这就要说到医圣张仲景的一个经典方子——【炙甘草汤】,这是在治心脏病中最常用的基础方,即使是在没有先进仪器的古代,这个方子就很有效,这是为什么呢? 从医圣的医典中能发现,他对心脏疾病只用了6字来概括,炙甘草汤都是主选,即:“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你看不愧是医圣啊,我们为之困惑、理不清治不明的东西,医圣6个字就概括出来了。 不过可能太简单了有的朋友不明白,我再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脉结代”是什么? 其实这是两种脉,一种叫结脉,一种叫代脉。 结脉,就像是在一条顺畅的脉道中,有一个拦路的结,一遇上它,那就得停一下、想办法绕过去,这个结的位置又是随机刷新的。 回到心脏的问题上,结脉的问题就是心脏正常跳动十下,它停了一下再继续跳,然后再跳八下后又停了一下。 再来说说代脉,这个也是心跳跳动中穿插着停一下,不过这种情况要规律一些,比如每次都是跳十次停一下,是非常规律的。 古代虽然没有现在的心电图这么直观、便捷,但是大夫会通过脉搏判断心脏的状况,脉结代其实都是心跳不整齐跳停,也就是现在说的心律不齐,而那中间的停止,也就是现在说的心脏骤停。 后面的“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有的会感受到心脏明显的怦怦怦的跳,也就是西医检查时常说的“房颤”“早搏”症状。 所以说,不管是早搏、骤停,还是房颤、心律不齐,千年前医圣就给我们指出了治疗道路,就是炙甘草汤。 先说说配方:炙甘草12g,生地黄30g,阿胶6g,麦冬10g,麻仁10g,人参6g,桂枝9g,生姜9g,大枣5-10枚,清酒少许。 这个汤究竟为什么能搞定这么多心脏问题呢? 关键就在于处方中的药材分了三步走来发挥力量。 第一步,以炙甘草为主力军,专攻影响脉搏跳动的因素。 炙甘草汤还有个别名,叫复脉汤,从这名字就能看出,炙甘草在恢复脉搏上是有一手的。 因为甘草的主要作用就是缓和,在其他药方中用作辅药时,就能促进药效稳定、和谐发挥,在这里作为主药了,更是能缓和异常的心跳。 第二步,先用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来滋补心阴。 心阴其实就对应了血液运行的力量,心脏的跳动就是需要能量来支撑的,没有了血液滋养心脏,营养不良的它可能“偷工减料”“罢工”。 在这四味药里,生地黄补全身的阴液,麦冬补肺、胃中的水液,阿胶大家更不陌生,是补血的。剩下的一味麻仁,主要作用是润肠通便,是为了避免滋阴过腻、拥塞在身体中。 第三步,用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再继续滋补,这回补得是心阳。 心脏是由心阴来滋养的,而心阳负责的则是心脏的跳动功能,因此,除了滋补心阴,也不能忘了心阳。 人参是最能补气的药,桂枝是强健心脏,生姜搭配大枣也是生化阳气的补品,这四味的应用就是为了增强心阳的能量。 最后应用的清酒,主要利用的是它能够通行气血的能力,更大的发挥方子的多种药效。 总的来说,这个方子是阴阳同补,共同滋养、强健心脏的,将能量灌注到了心脏中,心脏也就能更好的工作了。 所以说,这个方子是很适合心脏虚证的患者,实证的就不适用了。 而要区别虚证和实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探脉。 虚证的朋友脉搏通常是无力的,脉也比较细,而实证的,脉搏会比较有力,比较硬、也比较涩。 除了脉搏,舌象也会显现。如若舌下没有青筋、瘀血,那就多是虚证,反之则为实证。 当然在辨别实证、虚证的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最好还是寻找专业医生的辨证,而且辨证后的加减用药也更有针对性,更利于病情的调理。 #房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