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如果你想人生顺一点,可以看一看他的失败!

 谋略那些事 2024-09-05 发布于江苏

《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 魏纪八

曹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原文】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父瑾常以为戚,曰:“非保家之主也。”父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译文】

当初,诸葛恪少年即名声大振,吴大帝孙权非常器重他,而他的父亲诸葛瑾常为此事忧虑,说诸葛恪不是能保护家族的主人。诸葛瑾的朋友张承也认为诸葛恪必将败坏诸葛氏家族。
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在我前面的人,我必然尊奉他,与他共同升迁;在我之下者,我就去扶持接引他。如今我看你气势凌驾于你前面的人之上,心意中又蔑视在你之下的人,这不是安定德业的根基。”

【解析】

先说一下背景。

昨天提到诸葛恪发动全部孙吴军队讨伐曹魏失败撤退,国内政治压力极大,诸葛恪一改往日态度,对内用强压制,矛盾被彻底激化。

孙峻和诸葛恪虽然在孙权病逝后诛杀另一辅政孙弘过程中积极站队表忠心,但两人也因为种种事而和睦不再。

于是孙峻设局,以宴请为由诱杀诸葛恪,并诛族,孙吴诸葛恪时代仅持续两年即宣告落幕,由此进入孙峻时代。

这当真是,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兴亡变化,世事无常。

其实早在诸葛恪掌权之前多年,就有人对诸葛恪存在的问题有所预言,比如他爹诸葛瑾说:

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意思就是,诸葛恪不会兴盛咱们家,但被灭族一定是因为他,之前文章咱们也分析过。

包括用诸葛恪的孙权也评价道:恪刚愎自用。

而诸葛恪的叔叔,诸葛亮评价道:恪性疏

所以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也是最后一次聊诸葛恪,聊聊他为什么失败?

我个人是坚信一个观点,成功者的成功有运气成分在也有历史进程的加持,往往并不具备太大的可复制性。

但失败者的失败一定是实打实的,你但凡碰了一个,无论到什么时候,一定会再次失败。

所以说读失败反而比品成功更具有借鉴意义,因为读成功不见得成功,读失败一定能避免失败。

第一,性格上的问题

诸葛恪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评价其有才的也不少,但诸葛恪的问题是在他的性格中。

最大一点就是刚愎自用,通俗的说就是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话。

这性格上有问题,就如同一台设计有缺陷的机器,你可以通过更换零件或大修来提高性能,但有些问题是你不管怎么优化都改不了的。

诸葛恪的性格有问题,他爹说了、他叔叔说了、甚至孙权也表示过了,但有用吗?

人一旦成年尤其是30岁以后,性格上的东西极难改变,不可能你轻飘飘说两句,他就真的去改了,就算短时间压制住了,长时间看也会再次反复。

才能可以主动提升,但性格这种东西,除非你经历一些事情,让你刻骨铭心,否则你想改是不可能的。

对于什么是好性格,什么是不好的性格,这里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

可以是自己静时自观反思,也可以是多问问别人,看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如何。

每个人的性格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有问题不怕,你知道有问题或问题在哪,尚可以防范未然,但你不知道还沾沾自喜、志得意满那就真完蛋了。

第二,太顺反而不顺

之前好几篇文章都提到诸葛恪在孙吴的仕途很顺。

仕途顺利关键你从哪个方面来看。

如果说是从升迁、往上爬的角度看,顺一点自然好,到点提拔、压线起飞,快一步,步步快,早一点,未来更高,身在官场的朋友肯定明白其中奥妙。

但如果从心态、能力角度来说就不见得如此。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你怎么了理解这句话?

一是,苦难、磨难会把一个人锻炼出来,或者说这就是上天的一个筛选机制,把合适的人筛选出来。

二是,你要做的事,他就本身就需要你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不经历这些,你这事就成不了,或者说这些都是成事的“成本”。

其中最关键并不是能力,而是心态。

世事无常,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是常态,你首先得接受世界是不完美的,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来运行。

当你接受之后,再发生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你才会当然一笑无所谓,继续聚焦解决问题。

如果走的太顺如诸葛恪一样,顺利时到没什么,一旦不顺才是噩梦的开始。

一方面,不顺的出现颠覆了他的认知,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事情不按照自己想象的运行。

另一方面,以前太顺了,没遇到过问题,然后不断给他加担子,做的事情越来越大,可能要遇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大。

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大问题,他也慌张了,小问题他没有解决处理的经验,大问题就跟抓瞎了。

所以为什么说人的经验并不是在成功的环境下做过什么,而是要面对、足够多、足够复杂的问题才叫经验。

就好比说诸葛恪带兵攻打合肥新城不克,他就彻底没招。

倒也不是说顺不好,也不是说人非要去吃苦头,而是你怎么去看顺或不顺的问题。

人生顺利,不要觉得自己牛逼,而是更要心怀敬畏。

人生不顺,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更要奋发向上。

第三,待人有问题。

这是陆逊点评诸葛恪的话:

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前半段是陆逊的做法,后半段是诸葛恪的做法,两人是反着来的。

我记得之前有个文章提到,如果要学别人成事的经验,你不光要学别人做了什么,更要学别人的为人处世。

因为别人成功不是打某个牌才胡的,而是打组合牌才胡的,为人处世就是其中一张牌,但要么就全学,单学一个是没用的。

回到正题,之前提到诸葛恪刚愎自用,看谁都瞧不上,这也是陆逊点出的问题。

具体做事上如此有什么问题,就不赘述了,咱们从做人的角度上来说。

对待上,可以是比自己地位更高的、资历更老的的人。

诸葛恪用了“气陵其上”的态度,意思就是态度上不到位,比如说不耐烦、不谦卑等等。

我就在想,就诸葛恪这个态度,他能上来真的是贪天之功、运气极好,反正我在单位混这么多年,有这种态度飘,对老资格、老前辈态度上不到位的,没有一个能上的去。

这个态度背后的内涵是什么?

以小见大,你现在没上位就如此,等你掌权之后那不就更不得了了?

我单位以前就有个领导如此,能力强没得说,但做人不咋地,属于表面笑嘻嘻,背后妈卖批那种。

他混了好多年都没提,很大原因就是他对他直属领导态度非常不好,倒不是直属领导卡他背后使绊子。

你要记住职场里面提拔,直属领导的重要性有,但不高,一般重要性在往上两到三个层级的领导。

之所以他不被提拔,原因就是上面的领导觉得,现在对直属领导尚且如此,等他上来对自己恐怕也如此态度吧。

继续说诸葛恪,对待下,陆逊用了“意蔑乎下”,简单来说就是对下面的、不如他的很是无所谓甚至蔑视的态度。

之前文章多次提到,领导牛逼但他也要下面人给他办事才能把他胸中韬略化为现实,不然就如韩信,就算号称兵仙,不给你兵,你啥也不是。

身在领导位置,对于下面人,你怎么去看他们很重要。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领导,下面的人比你低级,你可以随意使唤他们,他们是你功勋路上的耗材无所谓,那完蛋了,你得不了人心。

如果你觉得你成事必须依赖他们,是底下人在帮你成事,他们是你的伙伴、是你的贵人,那么你对他们将心比心、爱兵爱民如子,底下人自然也会对你赴汤蹈火。

一种是高高在上,一种是深入群众,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角度。

诸葛恪是第一种,所以他没得到人心。

而诸葛恪为人上“气陵其上”“意蔑乎下”其实都指向一个点,诸葛恪不会搞统战。

而统战工作,可以说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重中之重的工作,不然为什么《毛选》第一篇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分清敌友只是其一,关键内核是提高你的统战意识,让你认识到,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要去统战。

【闲扯】

诸葛恪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就如同上文提到的,社会如同筛子,把他某个阶段、某个地方需要的人给筛选出来。

有的时候这个筛子并不是那么灵验、及时,也会有一些钻空子的幸运之徒侥幸上位,看似得了好处,但实际上呢?

与这个位置的不匹配的影响会在位置权力之下放大反噬,终归会回到原有。

对上面的把内容做个小结。

想要把事做成,影响的要素有很多,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无非三点。

自我性格、能力心态、人际关系。

自我性格方面,没什么好办法,能做的就是自我知己,知道自己性格优缺点刻意去放大或回避,改是改不掉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完美性格,有的只是你怎么去控制或利用性格。

能力心态方面,重点在于对于失败事件的态度应该持以何种。

而咱们国家恰恰是缺少挫折教育,大家都爱看成功学、成功人物,但成功者又有多少,成功的路径真能复刻?

倒不如看看别人失败的案例,一方面避免重蹈覆辙,另一方面训练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建设。

人际关系方面,其实也没啥好说的,也不会说什么要讨好别人,最基本的就是一个尊重。

对上尊重大多数人都能做的到,但对于比自己不如的依然能尊重平等视之却并不多。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