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茶 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王发祯 茶马古道上的万源产茶历史悠久,因土壤、气候适宜茶叶生长,且土质富含硒,所产茶叶多次获奖,闻名华夏,成为四川名茶之乡。茶叶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高标准栽培,茶旅融合,使万源成为四川十大最美茶乡。 万源位于茶马古道之上 在古代战争中,马占有重要地位,与兵一起构成了军队基本元素“兵马”。戚继光说:“夫国之大事在戎,兵之驰骋在马。西北原野,以马为命,所赖不亦重乎?”在冷兵器时代,马是重要的军事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战争所需的战马,却生长在西北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羌马、吐蕃马、西域汗血宝马,被中原汉民视为神驹。 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 茶是华夏最原始的饮品,在北纬32º以南的广大地区产茶甚丰,尤以紫阳茶区(含今陕西紫阳、西乡、镇巴、岚皋,四川万源、宣汉、重庆城口等)产的茶,不但具有一般茶的特质,且因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可缓解、改善西北各少数民族长期食用牛羊肉、奶酪引起的身体不适。明史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病以困”,可见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重要性。 马作为宋、明两朝军事建设必须依赖的资源,需长期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口;茶叶作为西北各民族长期依赖且每日不可缺少的物资,需从中原获得。茶和马成为宋、明两朝以来与西北各部族双方稀缺的物资,交换、贸易自然而成。因紫阳茶区茶叶质优,又与产马地较近,征集、调运省时、省力,国家一直把紫阳茶区的茶作为西北换马的产品之一,长期互换、交易,就形成了茶马古道。2010年,西北大学教授李刚提出了“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的概念。2018年,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茶学会会员,紫阳县委宣传部茶文化学者曾晓勤收集12种县志,翻阅百余万字的资料,行程万余里,考察调研“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青新茶马古道”,写下了《紫阳茶纪行》。 万源与陕西省紫阳、镇巴接壤,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是万源重要的经济作物。紫阳茶区的茶叶一直是由国家主导的“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主要物资。万源茶叶是从县城经陕西镇巴至西乡县经子午道南口到西安。有的从万源出发经官渡滚龙坡入镇巴界,过渔渡坝、镇巴城、拴马岭、杨家寺、西乡再到西安。还有一条道是茶背运到万源大竹街上,经任河用船运至毛坝关,经观音堂、五里坝、高川、分水岭、白沔峡至西乡再到西安。还有一部分从任河用船装运到紫阳,再转运到湖北老河口销售。 无论是人背、马驮、船运等,都可看出万源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万源南面的宣汉的茶叶也要通过这条茶马古道运出。茶商将茶叶运至西乡等地,再换回盐巴或马匹,这条古道被称为“茶马古道”,又被称为“盐茶古道”。 万源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万源产茶历史悠久 万源位于四川东北边境大巴山南麓,处在海拔355.7米至2412.9米之间,境内以中山地为主,沟壑纵横,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春秋多雾,适宜茶树生长,是古今著名产茶区。 万源产茶历史悠久。《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西周时期巴地“园有芳蒻、香茗”。1991年1月,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茶叶专家刘勤晋为《万源县茶业志》作序指出:万源,地处秦巴山区南麓,为我国古代著名产茶区。“大巴山茶业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武王伐纣,古代巴国即以五谷、茶、麻纳贡。”宋代,万源百姓就重视茶叶生产。万源石窝镇古社坪邑人王雅与其子王敏将福建建溪(今福建南平建瓯、建阳一带)茶树良种引进种于宅旁,生长繁茂。为传后世,宋大观三年(1109)王敏著《紫云坪植茗灵园记》,请路过的山东僧人刻于石上,见证了万源茶农的名茶意识。此记是中国迄今保持最完好、最早记载种茶的摩崖石刻文字资料,20世纪90年代已被中国浙江茶叶博物馆收藏,可见万源种茶历史悠久。 万源茶叶生产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不断。1938年,四川农村合作委员会训令成立万源县农村合作指导室。4月1日,指导成立了青花溪茶叶生产运输合作社。1951年3月,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在万源设立中茶公司万源收购总站,组织茶叶生产、收购,试制功夫茶。1953年春,四川省农林水利厅在万源青花乡设茶叶试验场,负责川东北万源、宣汉、南江、通江县的技术指导。1954年,生产红茶出口苏联、东欧等国。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茶叶生产的重视,茶叶生产突飞猛进,受到上级表彰。1966年,中央召开茶叶工作会议,万源县大竹公社蒲家梁生产队被国务院评为“粮茶双丰收”的茶叶增产先进单位,受到表彰。1976年,万源被列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1987年,西南农业大学在万源科技扶贫,将茶叶作为骨干项目和支柱产业,联合研制了“巴山雀舌”名茶,开发了万源“富硒茶。”2007年4月,万源茶园通过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证书编号WNCR-S024-00196,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万源市为“中国富硒茶之都。” 万源在扶贫工作中,把茶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茶园24.75万亩,年产茶6000多吨。在浙川东西部扶贫工作中,舟山市普陀区对口帮扶万源时,选择具有多项优势的茶叶作为万源产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股权量化、保底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采取“返租倒包”“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投入资金10528万元,依托四川国储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石窝、固军、石塘等地建高标准茶叶基地2.87万亩,为推进万源茶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示范。万源茶叶成为“四川茶业十强县”。 中国名茶之乡 “通江银耳万源茶,渠县黄花大竹蔴”。这是人们对原达县地区(今达州、巴中)几个名牌产品的认同和赞誉。 地处巴山腹地的万源,砾砂土、砾质土地占耕地的80.6%,壤土多,过粘过砂的较少。土壤PH值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占74.7%,这些土壤很适宜茶叶的生长。特别是被称为鹅卵石夹砂土或干鹅包土的茶叶质量尤佳。青花镇上游的矿山,地质以海层积硅胶结岩为主,与城口鸣鸣寺,固军三青庙、罐坝(今属青花镇辖)锣锅岩土质系一脉走向,所产茶叶最佳。青花“矿山茶”昔为贡品,汉中、西乡、镇巴、兰州、泰州及四川绥定(原达县)、大竹、渠县、新宁(开江)、岳池等地茶商极为推崇青花矿山茶,多由陕、甘输送出境。 《万源县茶业志》载:“矿山茶外形浑厚,叶尖带圆不显白毫,叶梗比一般茶状实,开汤绿豆色,清澈见底。其味清香浓郁,饮时先微苦涩而后回甜,比一般耐泡,真正矿山茶七泡仍有余香,为县内名茶。五十年代中茶公司与青花乡政府专门制几斤矿山茶,送到北京,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品尝后都赞赏不绝”。清末民初,绥定府川东老茶馆有一副对联:“宣汉清溪水,万源矿山茶。”著名诗人梁上泉填词《诉衷情》赞誉:“青花溪水溅青花,浇绿富硒茶。盘龙旋入云雾,忙了万户千家。含雀舌,采春芽,品味佳。城乡传讯,陆海飘香,誉满天涯。” 万源地处巴山腹地,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茶园多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山区,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空气、土壤、灌溉水清洁无污染。茶区土壤多为海相层积硅质胶结岩发育的干鹅包地,肥力较高,有机质丰富,茶区群山起伏,云蒸霞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叶生产。所产茶叶外形状条索紧细,色泽墨绿油润,开汤呈绿豆色,香气鲜爽、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清香,饮后令人久难忘怀。 曾在四川为官、从军30年的浙江金华拨贡王梦庚,曾在灌县(现都江堰市)、打箭炉(现康定市)、松潘三处重要边茶贸易区督理茶政、茶事,对川茶品质了然于胸。1908年在万源任官,权知太平厅(万源建县时为太平县,嘉庆七年(1802年)升为太平厅,设直隶同知,1822年复降为太平县),多次品尝万源茶。1826年春三月,有缘再次来到驮山脚下太平县品饮令人魂牵梦绕的太平春茶,诗人写《社前试新茶》,赞其为“灵腴”“仙液”“绝品”。 社前试新茶 清·王梦庚 驮山重到真前缘,三河百岭登眺便。 灵腴最早社前出,石花甘露输芳鲜。 瓦炉莹洁凝活火,瓷瓶清洌搜飞泉。 松声沸腾竹声碎,鱼眼突起蟹眼圆。 当年快饮忍难割,别离常在东西川。 纸封箬裹还远寄,一瓯剧喜随芳筵。 色香及味已少变,每思新颖常流涎。 雀舌芒欺峨顶撷,龙团饼压临邛研。 兹来再得吸仙液,屈指刚盈二十年。 尘驱踪迹复何定,鸿爪雪泥随后先。 西塞长驰二千里,酪乳熬茶银作钱。 南归衔恤往复返,富春龙井交牵緾。 东循齐鲁北燕赵,非其土性劳烹煎。 便向淇泉陡秦岭,如酒谁为区圣贤。 何如此地擅绝品,旗枪未展尤争妍。 茶评应教翻旧谱,细摩岩石精劖镌。 当年的万源茶,还是未经雕刻的碧玉,尚被文人墨客如此赞誉,实乃天地之灵气,秉日月之精华,不愧巴渠茶中珍品。 不过,万源茶真正成为珍品的还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 1986年,万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将茶叶作为扶贫项目和支柱产业来抓。万源县人民政府与西南农业大学签订《万源县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责任书,实行县校联姻,依托该校派出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对7个系列24个科技扶贫项目和省科委下达的6个星火项目,进行了全面实施。西南农业大学对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和星火项目的茶叶更是倾注全力扶持。土壤专家对万源土壤进行了取样、检测、分析,科学认证了万源土壤富含硒元素,硒的水溶态含量为3.93-12.35ng/g,与中国生态景观土壤中硒的水溶态含量临界值比较不高不低,茶叶平均含硒0.359mg/Kg,是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万源茶叶科研人员在西南农业大学技术支援下开发了巴山雀舌、万源富硒茶等系列产品。万源茶叶技术人员研制的巴山雀舌、雾峰茗尖、广山雀舌、金山雀舌、大巴山富硒茶等近20种名茶,获全国省部级奖项81个,获资源、产品质量认证30项。特别是巴山雀舌先后获“中国文化名茶”“七五星火科技成果金奖”“中国首届'中茶杯’一等奖”“中国第二届农业愽览会金奖”,四川十大名茶(第一、第二届)等22个奖项。1991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上对巴山雀舌给予称赞。张爱萍将军题书了“巴山雀舌”。魏传统将军也题《富硒茶二首》:“星火运筹奇,万源开拓广。富硒赢品题,茶道今神怡”“富硒今日庆丰收,赢得国家褒奖优。星火运筹多巧计,燎原至胜存神州”。巴山毛峰先后10次获“四川省优质名茶·甘露杯”“第八届国际茶博会金奖”“四川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巴山富硒茶亦10次获“四川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用户满意特别金奖”“95中国成都中国精品暨第二届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食品工业名牌产品”等殊荣。 2006年,达州市和成都理工大学实施“市校合作协议”。成都理工大学对万源土壤检测、分析,科学认证万源土壤硒含为0.05-1.74ug/g,平均0.32ug/g,是全国十大富硒区之一,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2007年12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万源市“中国富硒茶之都”称号。2006年,因万源茶区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空气、土壤等无污染,产品经四川省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检测,无农药、无重金属超标,全市茶叶基地整体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万源市抓住茶叶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无公害茶叶基地,万源的茶叶不但得到有效发展,巴山雀舌、巴山毛峰、广山雀舌、大巴山富硒茶等一批名茶多次获国、省金奖,而且被授予“最令人向往的十大生态茶基地”“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发祯(万源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稿: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