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昵称78562252 2024-09-07 发布于辽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

(选自《世说新语·林道人诣谢公》)

【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信:传信的人。恨:遗憾。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撒盐空中差可( 相比 )

(3)太傅留之( 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

(4)谢公语同坐(  )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B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C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D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王夫人为什么两次传信要东阳回去?结合()()两文概括谢太傅的人物形象。

__原因: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人物形象:和蔼可亲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关爱后辈重视对后辈的锻炼和培养。__

【参考译文】

()僧人林道人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年轻时家门就遭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义都很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而去( 舍弃 )       

(2)元方入门不( 回头看 )

(3)魏文帝( 听说 )    (4)其父钟繇曰( ……说、告诉 )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甲】【乙】两文来源于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该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甲】文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判断【乙】文应该编入哪一个篇章,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A《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

B《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

C《方正》:指为人正直

__B__理由: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__

【参考译文】

【乙】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不舍昼夜。(《子罕》)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悔读书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 愉快 )   

 (2)择其善者而( 跟随 )

(3)逝者如(  )   

 (4)白首悔读书迟(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疑惑。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从学习态度上来看:《〈论语〉十二章》中逝者如斯的比喻,《劝学》中黑发白首的对比,都在告诫我们要__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重要性)__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论语〉十二章》中《学而》篇强调____《为政》篇强调____而《劝学》则重在____(各用文中的一个字作答)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选文中出现的成语。

__不亦乐乎__三人行必有我师__择善而从__逝者如斯__不舍昼夜(答出任意三个即可)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答苏迈

黄庭坚

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注】苏迈是苏轼的长子。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自道:自己所说。顾:只是。鞍乘:骑马乘车。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年与时__迅速逝去__  

(2)与日去__意志__ 

(3)之所在__弊病问题__

2“/”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阅读《诫子书》和《答苏迈书》完成下面表格。

书信篇

共同话题

书信对象

书信目的

成语积累(各写一个)

《诫子书》

《答苏迈书》

惜时、

(1)学习(读书)

儿子

告诫孩子要修身养性、明确志向、静心学习不要浪费时间、虚度人生。

(4)__淡泊明志__

(2)__苏迈(朋友的儿子、晚辈)__

(3)__回复来信中的困惑难得师友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没有时间可以从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__

(5)__三人行必有我师__

【参考译文】

答苏迈书

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裕的闲散时间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摘自《聊斋志异·卷六》)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可笑矣。

(摘自《聊斋志异·卷六》)

【注】():忽然。诸:之于。蚤:同早上。昧爽:黎明。逡巡:小心谨慎。罹:遭受。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屠大__处境困难为难__    

(2)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打算企图__

(3)屠即归:__径直__   

(4)__惊讶惊惧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两狼并驱如故  禽兽变诈几何哉

B刀劈狼首    修身(《诫子书》)

C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博学笃志(《论语》)

D一狼径    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3“/”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4两则文言故事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简要阐述。

__面对黑暗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事要知道变通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__

【参考译文】

【乙】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画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径直(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吃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北人曰:前山后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并壳:连同皮壳。坐:因为由于。(qiǎng):勉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家无井而出( 浇灌、灌溉 )     

(2)其家穿井( 等到 )

(3)国人( 讲述 )   

 (4)北人( 应答回答 )

2“/”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停顿。

食菱/须去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得到了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一个活人。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__

4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两文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一样。两文都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示例二:不一样。【甲】文主要告诉我们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乙】文主要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获得真知真见?

__在生活中我们要获得真知真见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轻信、不自以为是。__

【参考译文】

【乙】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菱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在土里生长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所寄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曰: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杨朱之弟曰布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素:白色。():黑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所寄( 没有 )   

(2)寝食者( 停止 )

(3)因往( 告知开导 )    

(4)素衣而出( 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__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__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__

3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__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__

【参考译文】

【乙】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降雨脱掉白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面向他狂吠。杨布生气了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了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蒙正未及第游一县。胡旦方随其父宰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吕首中甲科使人寄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胡中首选。

(选自《六一诗话》欧阳修著崇文书局2018年版)

【注】吕蒙正:北宋宰相。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宰:主管。甲科:状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游一县( 曾经 )   

 (2)胡旦方随其父宰(  )

(3)使人寄语胡曰( 派遣 )    

(4)既而胡中首选( 果真 )

2“/”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

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

3我们在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请说明理由。

A句:乃是一渴睡汉耳。    

B句: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__A句是胡旦说的应读出不屑、讥讽、嘲笑的语气因为前文提到胡旦对吕蒙正十分冷淡认为他没什么才华故话中略带讥讽。B句是吕蒙正在考中状元后说的应读出得意炫耀的语气胡旦曾经轻蔑吕蒙正认为他是渴睡汉但他发愤图强考中状元故有得意之感。__

【参考译文】

吕蒙正未及第时曾到某县游览。胡旦之父恰在此做县令胡旦随父在县对吕蒙正十分冷淡。有人称赞说吕蒙正工于诗应稍微以礼遇。胡旦问诗的警句客人举了吕诗一首最后一句为:“挑尽寒灯梦不成。”胡旦取笑道:“乃是一个渴睡汉罢了。”吕蒙正听说后很气愤。第二年吕蒙正中进士甲科第一名让人传话给胡旦说:“渴睡汉状元及第了。胡旦答道: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下一榜胡旦果真中了状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