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末流郎中 解析一个小医案 医案: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先是外出感受暑热,因为觉得热,回到家里,把空调开到16℃。哎,这就不妥了,发烧,还是高烧,咳嗽,舌边尖赤,苔白腻罩黄,喉中痛,大便不畅。其脉左寸关浮滑数,最表层微夹紧意,右寸关浮大数。右尺沉弦滑数中夹气泡感。 于是就开了个方子,用麻杏石甘汤加淡豆豉、青蒿(后下)、黄芩、僵蚕、蝉衣、紫菀、款冬花、生大黄(后下)。嘱1剂药煎好后,分3次服。每3小时服药一次。结果一知二平三已,小朋友就舒服了。 这个医案如何理解呢?关于麻杏石甘汤,古今贤者论述甚多。在仲圣《伤寒论》里,麻杏石甘汤证,多认为是太阳阳明的病。这个理解是不算错的,那么,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去解这个方子,麻杏石甘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麻黄汤的一半和白虎汤的一半,称之为麻黄白虎各半汤也未尝不可,而这个情况,跟孩子中暑热在前内寒在后,是比较合拍的。主基调可以定下来。 孩子的病,容易变化,我们可以借杨栗山的升降散来解决三焦闭塞、气机不畅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来了一个修改,就是我们不用升降散里原来的姜黄,由于大便不畅,我们用生大黄。 大黄可通便撤热。这样做以后,三焦就通顺了。这个青蒿和黄芩,大家很容易联想到蒿芩清胆汤,研究这个方剂,我们可以发现蒿芩是清透少阳郁热的,从六经开合枢看,它们转少阳之枢。 淡豆豉,它有宣畅三焦和导浊的功能。至于紫菀和款冬花,它们是个止咳利咽的药对。 麻黄杏仁炙甘草,这是开太阳之表;石膏大黄,这是清阳明之里,以僵蚕蝉衣淡豆豉宣布三焦,大助蒿芩清透而转少阳之枢。再加紫菀款冬花应标。阳明可降、少阳能枢、太阳得开,体若燔炭之情,则汗出而解矣。机转流畅,气机布达无碍,当然这个毛病就解除了。 先师和先君子,都是用麻杏石甘汤的高手,老友孙玉强先生,友人时光静远,马新童君,吾三弟山东临沂唐广,他们都用的很顺溜,都有建树。我写这个文章,不过是给年轻人开启一下思路,加强在道理上的认知罢了。 末流郎中 甲辰八月初一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