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学而篇第一》5

 新用户2163IBTk 2024-09-07 发布于江苏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老死寿终,追念死亡久远者,这样百姓的品德就会归于忠厚。”

“人生除死无大事。”

当老人告别世界时,后人总要纪念缅怀,举行仪式,表达对长辈亲人的感恩、怀念。

那么,对于更久远的祖先就应该忘记吗?当然不是,我们也要去了解、纪念。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奥南朵《对生命说是》中对祖先、亲人的相关表述。

奥南朵说,我们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摆正序列。

什么叫摆正序列?

就是我们要明确: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小”的。

也许,我们已经长成大人,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个成功人士、有影响力的人。

然而,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小”的。

父母是先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是给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的亲人,我们是在父母的帮助与抚养下才成人的。

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

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个序列,把父母的人生还给父母,不要勉强地“帮助”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轻松自在地扮演(父母)“小”(孩)的角色。

在摆正自己序列的基础上尽一点孝心。

《对生命说是》这样介绍,当我们放下“大”于父母的角色,摆正“小”的角色,我们就可以得到生命力量的支撑,同理,我们可以冥想,想象自己转过身来,我们的背后站着祖祖辈辈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散发着能量的光束,那都是亲人祖先支持的力量。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我们的老师到了一个地方,一定会了解当地的政治情形。是老师自己请求询问的,还是当地人主动告诉老师的?”

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这些品质让他自然得到有价值消息。夫子的请求询问,大概与旁人的请求询问不一样吧!”

孔子周游列国,边教学,边实地考察。他到一个地方,就能得到自己想知道的政治民情。

他是如何“心想事成”,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呢?

子禽认为老师有可能是到处询问打听,子贡却认为,老师是自然而然得到想知道的一切,拥有“心想事成的体质”。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孔夫子的为人处世: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

像孔子这样友善、亲和的人,他的存在对于别人是一件“礼物”,那么,他人自然心甘情愿帮助他,分享一切知道的信息。

这就是“轻而易举”的成功。

这让我想到我非常喜欢的安裘密的《轻而易举的富足》。

安裘密说,富足关乎一种内在感觉,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你只要充满爱,和平,内心喜悦,自助助人(就像子贡口中的老师那样),富足就是你的。

每个人都希望心想事成,我们都为了幸福美好而奋斗,这里就有一个很好的、不同寻常的方法——修心,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