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临床实用方剂辞典》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一张经方。它源于大约一千八百年前的《伤寒论》。它虽然看似古老,却对今人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这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它的基本构成,就是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水煎服。 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教授,在其编著的《临床实用方剂辞典》中,将此方换算成今天的用量,大致是厚朴24克,生姜24克,半夏24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好了,太专业的话,我们先不说。你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45岁,是一个农民。 前不久,因为家庭琐事,和妻子生气,俩人始终互不相让。 作为丈夫,他实在气不过,所以整日郁闷不乐。 逐渐,他就感觉到异常了,这就是胸部憋闷、胃部胀满,整个腹部也跟着发胀,不停地肠鸣,食欲不振,频频嗳气,便溏。 胀满难受,他憋得慌啊,就到医院去看。医院立即给他做了检查,发现没啥大问题,连最起码的浅表性胃炎,也够不上。 于是,医生给确诊一个病,叫做消化功能紊乱。简单开了点药,患者就回来了。 当然,治疗的效果,不太好。 于是,此患求治中医。 医家接诊,细查发现,患者舌暗苔白,脉象略弦,尤其是左侧关部,弦象明显一些。 了解到前因后果和患者的症状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党参15克,厚朴15克,生姜12克,甘草6克,法半夏12克,佛手15克,代赭石6克。 所有这些,开5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惊奇地发现,所有胀闷憋的感觉,基本完全消失,而且心情愉快,食欲增长。 医家嘱咐,将上面的这些药,研成粗末,每次取10到15克,煮茶服用,每日2次。 就这样,患者又用了两个月。随访,诸证悉平,人完全好了。 这是1991年,在《黑龙江中医药》上刊发的验案。 好了,现在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患者。 你看,他发病之初,曾经和妻子生气。就诊之时,又脉弦。左关候肝,肝脉弦,体现肝郁气滞。所以说,他的起病,就是情志不疏、肝郁气滞。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之气不畅,克伤脾土,使得脾虚不运。脾失去了正常运化功能,所以食欲不振、便溏肠鸣。 脾胃虚弱,中气升降失常,再加上肝郁气滞,所以患者就开始腹胀、胃胀、胸部胀闷。 所有这些,我们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脾虚气滞。当然,就症状看,是气滞为主,脾虚为辅。 怎么办?脾虚就补脾,气滞就行气,肝郁就疏肝。 你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15克,厚朴15克,生姜12克,甘草6克,法半夏12克,佛手15克,代赭石6克。 党参、甘草健脾益气。厚朴、半夏、生姜,行胃气而消胀。佛手疏肝解郁理气。代赭石降逆止呕止噫。 你看,简简单单七味药,解决问题了。 好,现在请你注意,这其中的党参、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开篇讲到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只不过,人参换成了比较廉价的党参。 应该说,医案里的治法,就是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基础。 其实,这个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它的功效就是两个,健脾和行气。治的病症,就是脾虚气滞。其中人参和甘草补脾虚,厚朴、生姜、半夏行气滞。它的出现,也是源于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的临床心得。 原来,张仲景发现,有很多人在外感伤寒以后,用汗法治疗,结果在发汗以后出现腹部胀满的现象。为何如此?张仲景没说,但是后世医家普遍认为是发汗上了脾气所致。到底是不是如此,张仲景没有明确表示,咱也不好下结论。 但是,张仲景把患者当下的问题看得清楚,这就是脾虚兼气滞。于是,就用补脾虚和行气滞的办法来应对,创建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所以说,这是改善脾虚气滞的传统经方。 读者朋友,你别小看它。它的现实临床运用,比比皆是。比如说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恶阻、胃部术后腹胀、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都可能出现脾虚气滞的情况。中医就用这个方来治,效果不错。 最典型的,是岳美中老前辈的验案。一次,他治一个患者,腹胀,日夜不适,辨证属脾虚气滞。当时,岳美中老前辈用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党参4.5克水煎服调治,前后仅仅复诊一次,未曾变方,患者痊愈。可见,这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多么有效。 就我们现代人而言,消化功能紊乱,饭后腹胀,证属脾虚气滞者,太多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及上述提到的用法,无疑给我们很好的调治思路。这也算是张仲景老医圣,在1800年前,给我们的留下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认识。 当然,就应用而言,非专业读者,要经过仔细辨证。腹胀,胃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因由很多,未必都是脾虚气滞。不属于这个证,用这个方,是不对的。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