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途如虹 || 贾宝玉为何成为“多余人”?

 墨染千秋诗社 2024-09-08 发布于四川

贾宝玉为何成为“多余人”?


什么是“多余人”呢?就是像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奥涅金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思想叛逆,却矛盾重重,优柔寡断,性格颓唐,崇尚自由、平等与博爱,最终却无力改变任何人的命运,落得个悲剧结局的人物。

贾宝玉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不喜读《四书五经》等科举考试的教材,厌恶八股文;不愿意和官场中人结交,不愿意讲谈仕途经济学问,爱在闺阁内厮混;崇拜女儿,反对男尊女卑,对上至贵族千金,下至贫民丫鬟,皆温柔体贴,怜惜尊重,平等以待;只愿做富贵闲人,对家族事务漠不关心,一心安富尊荣。

可是,贾宝玉的叛逆是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的,是一种消极抗争。因此,面对王夫人的疾言厉色,他沉默寡言,逃避怯懦,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钏、晴雯、四儿和芳官被侮辱一番后再被无情撵走。

为什么贾宝玉的叛逆如此软弱无力呢?

首先,贾宝玉势单力薄,没有支持者。贾宝玉对女儿的推崇是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所容不下的一种超前思想。除了林黛玉支持理解他之外,连他关怀的对象,比如香菱都无法真正理解他。王夫人为了让贾宝玉不再沉醉于温柔乡,考取功名,立身扬名,采取了杀鸡儆猴的方式,撵走了自己心中的“狐狸精”。贾宝玉作为一个晚辈,在母亲王夫人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他如果和王夫人争辩,只会激怒王夫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敢于得罪皇帝的陆游也迫于母亲的威严休了爱妻唐琬,可见封建伦理纲常对古人的影响力有多大。

其次,贾宝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道路,不愿意为官,也没有选择其余职业的自由,所以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贾府的供养。经济不独立的人,人格也不可能独立。贾宝玉不愿意做封建贵族阶级的孝子贤孙,却也不可能走出家门去独立开创一番事业。所以,他只能成为一个疏离于权力中心的边缘人,而无力也无意成为封建贵族阶级的掘墓人。所以,当他因为晴雯的惨死而看透本阶级的冷酷无情和封建礼教的腐朽黑暗之后,只能更进一步地龟缩在女儿当中,在林黛玉、袭人等人身上寻求精神慰藉。由于贾宝玉过度沉醉于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忽略物质生活,毫无实干能力,也没有经济头脑,所以他没有叛逆的资本。

再次,贾宝玉耽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行动力,注定了求而不得。贾宝玉幻想在女儿的眼泪中死去,幻想女儿“虽死不死”,幻想一直生活在清静优雅的“太虚幻境”里,这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他最大的心愿是和自己的红颜知己林黛玉在一起,却无法为自己的婚姻做主,也无意靠金榜题名去争取家长的支持,只能寄希望于贾母的溺爱。可是,已经步入老年的贾母不可能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保护伞”,而且贾母本人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坚定维护者。所以,贾宝玉对贾母的期待也只能是幻想。

再次,贾宝玉具有追求和谐的中庸思想。贾宝玉讨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喜欢调和矛盾。他自己被贾环烫伤了他都替贾环掩饰。可是,有些问题需要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才能解决,有时候偏激的矫枉过正是有必要的。贾宝玉善良有余,抗争的锋芒不足,只能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贾宝玉的叛逆追求越具有高尚纯洁的人道主义色彩,越是在那个等级森严,腐朽污浊的“末世”里没有生存的土壤,这就注定了贾宝玉和本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贾宝玉又不愿意改变自己,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无路可走的“觉醒者”,成为封建末世的“多余人”。

贾宝玉自身的性格弱点也决定了他最终的反抗失败,于是,他只能“自色悟空”,跟随一僧一道出家。贾宝玉的最终选择说明他虽然无力改变现实,却也拒绝和现实合作,始终是疏离的,是叛逆的。正是因为他的叛逆程度足够深,所以他最终会对本阶级彻底失望,用出家的方式彻底和自己出身的阶级决裂。

贾宝玉虽然是无力的,但是他代表了一种朦胧的力量,新生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足够强大,便可以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剥削阶级,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解放自己的个性。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归途如虹 || 薛宝钗为何喜欢《寄生草》

归途如虹 || 贾探春与数字“三”

归途如虹 || 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依旧是兄弟

归途如虹 || 陆游诗中的空白与张力

归途如虹 || 大观园之“大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