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蕴玉:脱俗为雅创高格,借古开新成一家

 夕妙斋 2024-09-08 发布于上海

赵蕴玉,原名文蔚,后改名赵石,字蕴玉,四川省阆中市人。幼年读过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辍学,专修绘画,先后曾在阆中市几所学校任教。1945年到成都,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艺事得以大进,并在成都的岷云艺专任教,由于喜爱戏剧,故曾从事过一段时期的戏剧工作,并在博物馆研究古代字画,参加了复制的工作,由于他临摹的技法高,工作又认真,不但大大地扩大了自我的学养,摹写的作品,几可乱真。

图片

赵蕴玉幼年即承私塾教育蒙养,青少年时期沉浸书画,养成了对传统艺术的爱好。当他40年代投师于张大千门下时,对老师的艺术理念早已是心有所归,所以,他自觉接受大千先生的影响,走上了借古开新之路。在求学过程中,他把研习传统作为自己的日常功课,其学习对象遍及书画、诗词和传统戏曲。

图片

在绘画领域,赵蕴玉亦深受张大千“转益多师”的启迪,不拘门户,不问贵贱,凡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绘画一视同仁,兼收并蓄。通过大量学习,他养成了横跨书、画、诗、印、鉴的全面修为,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见识,磨砺了书画鉴定的眼光,并日益精进地掌握了古字画修复技术。

图片

在创作上,赵蕴玉追随张大千的足迹,努力摆脱文人画专事一技的束缚,凡山水、花鸟、人物、蔬果、草虫、家禽、走兽、佛道等画题无不尝试,亦无不达到相当高度。他有戾家的修养,却做足了行家的功夫。赵蕴玉也深怀振兴国画描绘能力的抱负,并追随大千先生,同样选择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汲取资源,提炼方法,而不像徐悲鸿等以西化中派那样,完全依靠借鉴西画的写实技巧来达成愿望。

图片

赵蕴玉通诗书,精鉴赏,擅长各种画题,又兼善青绿、重彩、水墨、白描等各种画法,是在学识和修养上最接近于张大千的巴蜀画家。不过,张大千出于丰沛,达于豪壮,赵蕴玉却出于丰沛,达于文秀。

图片

赵蕴玉首先以仕女画享有盛誉。观其仕女画创作,可谓诸法尽善,洋洋大观。其中有重彩,有淡彩,有白描;有工笔密体,有逸笔疏体,亦有工写结合、粗细参化之作。然而无论哪种风格和画法,其作皆能神通古今,雅俗共赏。

图片

赵蕴玉的仕女画包括佛教人物、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和诗意人物。宗教人物多出自佛教,既有观世音菩萨,又有敦煌中的天女散花。前者静后者动,然观其造像,无不面容慈祥,身形窈窕,情态端严,而谨细中出尘绝俗,妍丽中清气回荡。其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多以历代才女名媛为表现对象,但重在诗意造境,搜妙创真。观其画,不论是薛涛制笺、漱玉抽思、文君听琴,还是昭君出塞、木兰簪花,皆取影摄情,充满诗情画意和灵动的美感,实可与其诗意人物画连成一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