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都有一个敢于扛目标的负责人。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对公司、对团队的承诺。 一个优秀的组织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卓越的领导者不是报时者,而是造钟人。造钟,挂在墙上,大家随时可以看时间,这钟就是组织的目标,指引大家的方向。目标一旦确定,就不再反复讨论合理性,而是专注于如何实现。虽然制定目标的过程和难度可能不友好,但组织的存亡往往取决于这些目标的实现。 因此,讨论应围绕“怎么做”而非“难不难”。责任人的任务是让“目标实现”成为现实。只要资源到位,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除非你能证明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否则目标是不可轻易更改的。 讨论目标时,应该按照“目标,困难,资源”的顺序,而非“困难,目标,资源”。这是因为,优先考虑目标,才能保持职业化的思维。遇到困难是必然的,但目标是必须完成的,而非借困难之名推卸责任。作为负责人,你要主动“扛起”目标,而不是被动“接受”目标。 如何扛指标?
计划是目标实现的路线图,很多项目失败不是因为目标太高,而是因为计划太虚。一个好的负责人,定计划时必须脚踏实地,细致入微。 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只有将其分解为可执行的计划,目标才是可实现的。具体的计划应该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做什么”。负责人需要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再将小目标拆解到每个个体的日常工作中。比如,如果下个月要实现60万的业绩增量,那么就需要明确各团队成员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将工作细分到每日的具体行动。 计划的制定可以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但负责人应保持开放和尊重,少提意见,多听建议。开放意味着公开讨论,把想法摆在桌面上,以达成共识。尊重则是指一旦计划敲定,就应认可并执行,不在执行过程中推诿。只有确保计划的讨论是尽可能开放的,结果是大家共同的决定,团队才会有执行力。 某五金制造企业的生产主管小赵,接到公司提高生产效率的任务。起初,小赵觉得这项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因为车间的设备已经使用多年,无法大幅提升产能。后来,小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瓶颈,他立即调整了排班表,优化了工艺流程,同时引入了一套自动化设备。最终,不仅效率提高了20%,产品的合格率也明显提升。
再好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没有执行力,也是纸上谈兵。好的负责人,抓执行绝不只是开会、发指令,而是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执行过程中,计划常会遭遇阻力。负责人可能会发现:有的人干着干着就不干了,有的虽然按计划行事但结果依旧不理想。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负责人的过程追踪和执行力管理不到位。 为此,需要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比如通过周会和周报快速调整和反思。周会是一个快速的纠偏机会,团队成员可以汇报上周的进展和问题,并制定本周的改进计划。周报则是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帮助他们总结得失,提升成长。 通过这些反馈机制,负责人可以带领团队做三件事:继续做有效的事情,停止无效的行动,开始尝试新的改进方法。 但如果每个人都在按计划行事,却仍未实现目标,这就说明计划本身有问题,需要重新调整。计划是可以改动的,而目标则需要坚持。抓执行,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校正偏差,并及时提供帮助,确保团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某零售企业的运营总监小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将线上线下资源打通。然而,执行过程中,线上团队与线下团队配合不畅,客户体验一度下降。小陈每天亲自跟进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立即纠偏,并安排了跨部门的交流培训会。最终,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让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0%。 落地执行重点关注几点:
一个优秀的负责人,不仅仅是扛起目标、定好计划、抓好执行,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团队的潜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往往是因为一个好负责人的坚持与付出。成功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靠团队的力量去实现。只有学会扛目标、定计划、抓执行,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领路人。 END 花一秒钟就看透世界本质的人注定拥有不凡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