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的核心任务,“文化立校”成为校长们的共识。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和误区应该引起注意。 (一)形式化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口号盛行,形式化严重。注重“形象文化”和“面子文化”,企图借此“政绩”获得发展的资本,背离了文化应有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什么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方略、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口号等拟定一大堆。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物,有文化建设之名而无文化建设之实。理念和实践脱节、知行不一的“两张皮”现象严重。 1.庸俗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造成内容的“庸俗”。形式化偏离文化的内在价值,将文化简化为外在形式,必然会导致各种庸俗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这样的文化建设使校园里出现低俗落后、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不健康的恶搞方式以及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等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碎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化”导致学校未能以整体的视角,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境、未来愿景出发进行文化建设。从纵向上看,历史前后表现不一,文化断代发展;从横向上看,没有统一规划,各种校园亚文化互相独立,教育的理念、教学的理念与管理的理念彼此割裂,甚至相互矛盾,等等。例如,许多学校赶文化时髦,国学流行,学校就一窝蜂地搞国学;诵读流行,学校就一窝蜂地搞“诵读”。高潮过后,空留叹息,获得的最多是文化的形式碎片,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整合的立体文化。 在湖南郴州讲学奖校园文化 3.同一化。在文化建设的方法上,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化”引发许多文化趋同现象。一所学校的文化应当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相同。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同一化”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领导坚持文化建设的形式化,崇拜教育权威、追捧教育明星,坚持“拿来主义”,打着文化创新的名号,通过考察、交流、学习、参观、调研等,不顾本校的实际,缺乏自身的理解,完全将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生搬硬套,他们“抄袭”与“剽窃”的只能是文化的外在形式,无法获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二)片面化 1.片面理解。有些学校只追求校舍的宾馆化,设备的现代化、环境的园林化,不惜巨资,盲目攀高;有些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归为学校文化建设;有些学校把教育的美好理想当成办学理念;有些学校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学生课下活动的开展;有些学校把教育的共性主张当成个性追求;有些学校办学理念热衷于引经据典,纸上谈兵;等等。 2.片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虽然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大多是以应付上级有关活动为目的。没有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层面、多内容的特点,没能真正地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建设并未引起重视,片面认为校园活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负担重,对学校文化建设无暇顾及;新课程改革虽然整合了一部分课程,但学校课程门类繁多的现状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这样,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变成了一元化的教学文化,即应试文化。 3.片面设计。当前绝大多数学校文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或者说缺少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办法。学校文化是师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完整性。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建设,而不是单一、片面、局部地认识和建设。在注重全面性的同时,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校面临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问题,突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 理念体系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但现实中,有些学校理念表述各自为政、散乱拼凑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风、领导作风、学校课程单个看还不错,但整体分析,就像一盘零散的珍珠,缺少红线贯穿引领,似乎都是在自说自话、各弹各调。 也有些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不系统,也存在“散”的问题,例如有的学校景观小品很多,但缺少主次,不成系统等。 在广州增城讲学听校园文化汇报 4.片面给力。校长的观念、能力与态度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度、品味与深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校长就把精力用在了应试技巧的研究上,学校文化意义的重大却被长期忽略。部分校长追求的是科层化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的勇气,过于重视以政策制度和命令为特征的外部力量来管理学校,不懂得从内部、从人的思维与行为出发塑造学校文化,用文化来管理学校。 校长的频繁交替,致使不少校长追求眼前利益,影响了校长本身的文化建设自觉意识,学校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与继承性,互相否定,“换校长就是换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个别学校文化建设处于阶段性停滞阶段。 对于原有文化的继承不足,对于现有文化的发展缺少思考。很多校长喜欢在废墟中重建,使学校在自己的手中得到重生,对以往历史不屑一顾。不注重追溯和挖掘学校文化的根脉,不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本校积淀的文化历史和元素,寻找学校文化的基因,这就等于舍弃了一笔宝贵的、独特的财富,失去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不懂得不断地扬弃和创新,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吸取精华,就难以形成并延续学校文化中富有个性的、先进的内容。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封闭的、静态的,而是开发的、动态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五、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一)科学规划 1.学会自我诊断。(1)切入点。从比较入手,无论是外出考察,还是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或听到教师对其他学校某方面工作的反映,或看到其他学校的资料,有比较才有鉴别;从解决工作困难入手,将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地与导致其态度和行为的内在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从总结成功经验入手,在总结经验中自觉地研究个体的行为,对组织文化进行自我诊断;从制度变化入手,对本校不同时期出台的制度进行认真比较,挖掘其异同,并根据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出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不同阶段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入手,研究他们的行为、个性和风格,挖掘他们成长的环境和背景,为建设当前文化作参照…… 总之,要从司空见惯的行为入手,只有对行为、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把握本质,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相关制度进行分析和建设。 (2)基本方法。集资料法、座谈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于一体的综合调查法。 (3)步骤。设计自我诊断方案,包括题目、目的、内容、对象、操作、方法、获取资料要求、时间及过程、完成诊断报告的时间等;实施自我诊断方案;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学校文化自我诊断报告。 在浙江乐清调研听学校文化建设汇报 2.规划切实可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过程。需要经过全面回顾学校原有工作,并进行系统诊断,才能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应体现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表达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描绘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对学校发展机遇、优劣势、发展历史、相关利益群体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要从国家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发展的走向来把握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对学校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与其他学校发展相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发现并把握学校发展的契机;要重视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特色学校的创办;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3. 建设理念要创新。规划的立足点、投入价值、功能科学分区等都要有新思考。在模式转化的过程中,要产生出两个“社会化”:一是部分校园职能的社会化,二是校园内的后勤服务体系的社会化。与之相应,校园建设规划的理念也要发生变化:不再搞“校中校”的规划与设计,而是要从校园总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生活区、后勤区的规划与设计;要从学校与所在城市两者的发展高度,从结构优化与功能分区的角度来考虑建设规划。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和校园原有风格的同时,要着重体现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教育教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诸多元素与环节。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要体现出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氛围,而且它还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还应具有对内、对外的开放意识,突出公众参与理念、特色理念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要重视教学空间和非教学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联系,重视校园、校舍自身与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等。(未完待续)(本文收录于我的专著《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