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从魏文侯魏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存续179年。魏文侯留下的家底足够厚,魏国经过改革,已经是当时列国中的“超级强国”,魏武侯、魏惠王继续扩大版图也是理所当然的操作。这两个人作战指挥能力和治国能力其实并不算差,所以在他们的主导下,魏国打了不少胜仗,也继续传承魏文侯留下的治国之策,国力到达顶峰。一是用人。人才这个事,在纷争不休的战国时代,可以说是能重要到左右一个国家的走向。魏国能强大,主要是魏文侯不拘一格降人才,敢启用平民背景的能人志士,做到了任人唯贤,李悝打响了变革第一枪并成功,吴起强大了军事,西门豹治邺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魏国人才策略,不仅本国出现了很多人才,其他国家的人才也毅然前来。然而,魏武侯却不是这样,他任人唯亲、任人为贵。在吴起用五万人打败了五十万的秦军后,他开始刻意压制吴起,吴起后来去了楚国。重用出身显贵但实力不行的田文为相。而且这样的用人方式还影响到了后来的继位者魏惠王,最著名的事便是魏惠王没有听从当时相国公叔痤的谏言提拔或者杀了卫鞅(而后的商鞅),还重用了庞涓而错过了孙膑。魏国接连错过卫鞅、张仪、范雎、孙膑……这几个哪一个不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而错失的这些人,都去了魏国的对手国,比如秦国。后来发生了什么,后世的我们也很清楚。西面是秦国,魏文侯时期夺取了秦国在西河地区(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洲)的控制权,而秦国已经被逼得退守在函谷关外。若是它专注于扼制秦国以及抵御戎狄,再伺机而动,历史将被改写也是有可能的。但到了魏武侯、魏惠王时期,把战略目标放在了争夺中原霸权上,南征北讨是扩张之路,也是树敌之路。魏武侯疑心了吴起而导致吴起远走楚国,便给了秦国一丝喘息的机会,秦国慢慢开始疗伤强大。秦国开始逐渐强大,也开启了对魏国的复仇之路。魏惠王时期便已抵挡不住,大败于秦国,不得不将都城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北面的赵国,魏文侯在位时,清晰认识到与韩国赵国的关系维持和平稳定对魏国的发展壮大是必要前提条件,即使自身很强大,也对韩国赵国以礼相待。但魏武侯、魏惠王却没有这样的高瞻远瞩。魏武侯时便放弃了继续与赵国同盟的可能性。随着赵国自身强大,赵国也想插手中原事务,因为利益的不均和争夺,那么三晋同盟必将坍塌,而成为敌人。东面的齐国,一直不好相与,我们知道的桂陵之战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国都是大败。而自从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逐渐走向了没落之路。经历了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魏景湣王,到魏王假为秦所灭。细读魏国的这一生,站在某种角度来看,它像是为秦国的大一统做的尝试,是秦国的前车,唯一不同的便是魏国只想争霸,而未想过统一。它的变法改革,它的任人唯贤,让其他诸侯国看到了获得新生的办法,是大家纷纷效仿的榜样,而秦国是执行得最彻底的诸侯国。还能大胆想一想,正因为有了魏国四面树敌的扩张结果,而让秦国吸取了教训,有了远交近攻聪明之策。魏国的历史很是值得仔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