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庄子》,你生命的齿轮也从此开始转动

 凤凰山居士 2024-09-09 发布于江西
读懂《庄子》,你生命的齿轮也从此开始转动

 

2024.01.16 上海

前言

生活的河流是无法阻挡的,有宿命也有天命。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方向,冥冥之中牵引人们走向不同的人生。人生的齿轮如何转动?这需要你我静下来,倾听心的声音,因为心来自宇宙之魂,那里有你的天命,并且总有一天你要返回那里。

我们老祖宗很早体悟到了人生的终极境界和生命智慧,留在了经典里。但因为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是和觉悟有关的生命活动,比如琴棋书画,这些“艺”就是达到一种专心致志的心流状态通神以至中和,致良知、止于至善、逍遥游。所以古代圣哲给出很多他们的论断,都藏在我们现在读的《论语》《老子》《庄子》里。

但我们现代生活,把这些“艺”变成了“技”,要考级、谋生,从心的内求变成了外求,就失去了寂而不动,感而遂通的精神修养。我们就更感受不到这些经典里描述的生命智慧,因此觉得这些经典无用不用读,要么读不懂,要么读懂了也无从做起。

元之行知这个公众号,致力于用经典智慧启迪我们的智慧,与领导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支持到个人思维维度提升,生命转化成长。

今天这篇文章,分成两部分,前面解构庄子的《逍遥游》中认知的五个维度,通过经典故事让读者领会在不同认知维度,看到的世界不同,人生态度不同,生命的状态也不同。后面给出我们生命转化的训练方法和解决方案。

花了些时间写这篇长文,共6000字,长文会比较系统。希望能开启你转动人生齿轮的旅程。


《庄子》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我们往往被庄子笔下的离奇迷幻的文字所陶醉,只理解了其表面含义。比如《逍遥游》开篇,讲的是我们初中课本就有的鲲鹏之变,鲲化成鹏从海中振翅高飞,直上云霄的壮丽景象,便有了“鲲鹏展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抱负不凡。

但其实不然。

在经典著作里,开篇往往是全书的一个总括。《逍遥游》是《庄子》的总论,因此全书都在说如何能摆脱十里红尘,游于万物平等,各各自得其美的世界。因此逍遥二字,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功夫。之所以说是功夫,因为要有逍遥的状态要练内功。逍遥要破小至“无功”、“无名”、“无待”的大,是需要在认知上的升维,在心性上的修养。

《逍遥游》其实讲的是认知的五个维度,在不同认知维度,看到的世界不同,人生态度不同,生命的状态也不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方玄远的地方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化而为鸟,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也不知有几千里。

开篇这段话,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大,一个是化,是《逍遥游》的总括。鲲和鹏都很大,都有几千里那么大,都是一望无际的感觉,说的是要学“大”,由小知变大知,破小知为大知。以鲲化鹏,说的是生命的质量和状态是可以转化的。从有限向无限,从封闭向开放,从无法把握向操之在我的生命状态的转化。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这景象像野马奔腾,也像在空气中弥漫着飞扬的尘埃,万物都因为充塞天地之“气”的流动而生成。但是我们向上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难道这就是天的本色吗?因为它太过高远,也有风在奔涌;而它真实的样貌,是否永远也无法触及呢?如果大鹏从九万米的高空向下看,情景也是一样的吗?

然后,庄子借着《齐谐》这本奇书对鲲化为鹏的描述:“这景象像野马奔腾,也像在空气中弥漫着飞扬的尘埃,万物都因为充塞天地之“气”的流动而生成。”形成的雄伟景象,提出了以下几个引发人们的思考的问题。

  • 我们向上看到蔚蓝的天空,难道这就是天的本色吗?

  • 还是因为它太过高远,也有风在奔涌;而它真实的样貌,是否永远也无法触及呢?

  • 如果大鹏从九万米的高空向下看,情景也是一样的吗?

庄子提出这些问题,是在提示我们,人们看到的问题和现象,是有偏差的。这偏差,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维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

就像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远远看是像是三千尺的白布,走近看仿佛繁星点点从空中洒落。那么瀑布这个“物”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同样的事物,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就和我们的认知有关了。

庄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人也可以像鲲化鹏一样转化自己,从低到高、从有限的海水到无限的天空、从小知到大知。要把我们的眼光、心灵、心量变大,变得跟大鹏一样高,一样大,才能够真正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

于是庄子在后面,用了很多例子来讲认知是有高有低的,有厚有薄,有大有小的。

第一个例子说,堂前的水洼,只能浮起一根枯草,一个杯子放上去就沉底儿了。如果风集聚的不够厚的话,也不能让鹏乘风腾空万里。讲的是认知的深浅,集聚的厚度,决定了能载的多重要,能飞的多高远?

第二个例子说,蝉和小鸠只能飞到树梢,所以他们理解不了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屯积粮食的大鹏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就像早上生出的菌类不知道夜晚,因为不到晚上就死去了。夏天出生的虫子不知道春秋,因为不到秋天就死去了。而有的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有的人可以活八百年。这就是在认知上有大知和小知的区别。就像人同样是过一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仅以自己有限的知道看世界,他们反而理解不了那些能用历史的眼光或未来的视角看问题之人。同样是思考,有些人思考得非常浅薄,有些人思考得非常深刻。

在庄子看来,浅薄的不如深刻的,因为浅薄限制了认知的高度;短暂的不如长久的,因为短暂局限了认知的广度。


庄子在《逍遥游》写的这些故事,体现了认知的五个境界,由低到高分别是有蓬之心、自视之心、有待之心、无待无己无功之心、无用之心。

第一层认知境界:有蓬之心

说到有蓬之心,庄子讲了一个大葫芦和护手霜的故事,来说明这种认知境界的人会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

有一天惠子跟庄子说,我有一个600斤(5石)重的大葫芦,若拿来装水,硬度不够容易碎。若剖开来做瓢呢,没有缸能容得下。真的是没有用,我就把它砸碎了。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无奈的看了看惠子,摇摇头说,你真是“拙于用大”啊。他怕惠子听不懂什么是“拙于用大”,紧接着就讲了一个故事。

宋国人因为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生,所以他们就研发出一种防皴裂有奇效的护手霜自己用。有人发现了,以百两黄金买走了宋人的护手霜专利药方。然后这个人去游说吴王,说现在如果攻打越国一定能赢,因为我有秘密武器。吴王就派他领兵去战。吴越交战之地都在水乡,当时正值冬天,吴国将士因为用了这个人的神药,手脚都没有被冻坏,因此打败了越人。吴王很高兴,割地封赏了他。同样一个护手霜的药方,有人能用来得到封地,有人却只能世代用来漂洗丝絮。这就像你有一个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来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要发愁它太大而无处可容呢?

同样的东西,有些人只能从自己局限和狭小的认知看待问题,只知用小,不知用大,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认知不能通达事理。

第二层认知境界:自视之心

自视是“自以为是”的意思。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所以,有些人的才智可以胜任一种官职,他们的行为为一乡之人所效仿,他们的道德合于一国之君的要求,也为一国之人所信赖,他们以此自视甚高。

其实在庄子笔下有“自视之心”的人,已经是社会上的成功者了。他们有的才智可以胜任一官半职;有的有所成就,光宗耀祖,被乡人所称颂;有的能力能够辅佐一国之君的。

有所“成就”是好的,但“有所成”也会成为认知的障碍,因为人们容易陷在自己的成功经验里,老子说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这种认知状态的人会有的四种行为表现。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自己什么都对、自己显耀功劳、喜欢自负自夸。有这四种表现,反而没有真知、不能彰显美德、不会有真正的功德、难以成长。

自以为大,往往是由于自我欲望在作祟,在名和利上打转,被“外”面荣耀、评价、认可所牵制,因此不能完全自主。

第三层认知境界:有待之心

有一个叫宋荣子的人,对上面这种自以为是之人嗤之一笑。

那宋荣子做到了什么?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宋荣子这个人,他能做到的是:全天下都夸赞他而不为所动,全天下都非议他而不会沮丧。他界定内我与外物的分别,分辨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宋荣子之所以能如此,是由于他确切地划定了内外的界线,使外在的毁誉不能进入心中;更由于他清楚荣辱都是自己内心对外物的反映。

庄子在描写了宋荣子的思想后,接着说“斯已矣”,即是说“如此而已”。庄子为什么有这个评语?因为宋荣子虽然能做到不被外物所牵,有很好的情绪管理,但依然会嘲笑他人,有“内”“外”之分,“是”“非”之辩。这种就是“有待之心”。

第四层认知境界:无己无待无功无名之心

我们生为世人,很难放下功名利禄。要想从“有待”升维,须先修养自性,充实了自己之后,再不执着于自我,才能成至人;须先成就功德,有了功德之后,再不依恃这种功德,才能成神人;须先仁爱万物,有了仁爱之实,而不贪恋仁爱之名,才能成圣人。所以“有己”之后,才能“无己”;“有功”之后,才能“无功”;“有名”之后,才能“无名”。

于是庄子写了一个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

尧想把王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了尧。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得到安定了,而我还要取代你,那我是要追求虚名吗?名声,只不过是依附于实体的外表,我难道要去追求这次要东西吗?

这个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名”“实”的问题。因为尧的名实,和许由的名实似有不同。就尧来说,名是国君,实就是使天下平治。尧做到了圣人之实,而不在乎名,所以是圣人无名。但许由是贤士或隐士,他的名是虚名,实是他的心性之真。他是为了保全心性之真,而不愿因名受累。是至人无己的思想。

对比“有待”,那什么是“无待”之心?

“有待”的意思是依靠外在的助力,或内心有欲,希求外在的物质,而被外物所拘累。至于“无待”,在表面上是摆脱了这种拘累,好像是一无挂碍的意思。但“无待”不只是“有待”的反面,而是“有待”的超越。譬如只求“知效一官”是待,但“无待”并不是只做到没有一官之效,而真意是要我们精神上扬,不执着于“一官之效”。这就是“无待”,拿得起,放得下。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乘顺天地的正道,驾御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他们又哪里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不执着自己,神人不贪求功业,圣人不为名所累。

于是庄子紧跟着又写了一个名叫列子御风飞行,仙气飘飘。人们会觉得列子这种人,已经如神仙一般。但庄子点出,这样的人,依然是要依靠风的加持。那比这种更高的境界是可以顺应天地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于无穷的界域,还需要凭借什么呢?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榖熟。

这段话是“神人无功”的境界,神人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所以庄子用文学的手法去创造出一位藐姑射山的神人,这位神人也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神凝”两字。神凝是精神内聚,不向外逐物。

《中庸》上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是心性的修养,相当于“神凝”,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正是“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吗?这两者异曲同工地在强调精神的内注,达到纯净的境界,自能和天地相合,与万物共化。“使物不疵疠”是不伤害万物,“年谷熟”就是助成万物的生化。

这样的神人治理天下,只要做到至性,无为而天下自定。因此尧见到了神人,见到了更高层次的境界,顿时觉得自己有为治国太累了,不禁茫然若失,也想得无为之轻松,而去有为之负累。

这个“神人无功”,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情,只求专注,尽本分而为,不受功过的影响。

最高认知境界:无用之心

《逍遥游》文章的最后,庄子写了一棵大而无用的树。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长得弯弯曲曲,树干全是木瘤,实在是劣质不成材,木匠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译文:庄子说,现在你有这样一棵大树,还发愁它没有用。为什么不把它种植在无所用的地方,比如遥远广漠的原野上,不离'无为’左右,'逍遥’地躺卧在树下休息。这样的大树,不会被刀斧砍掉,也不会被外物侵害,正是因为无所可用,又哪里来的困苦的烦恼呢?

“无何有”的“有”承接前面“患其无用”一语,因此可解作“有用”,所以“无何有”即无所可用的意思。也就是种植在一个不讲实用,不被利用,完全没有功利色彩的地方。由于这句话的哲学意义,因而使得下一句“广莫之野”也含有超乎物欲,不为物累所及的旷野。这两句话写的是大树,大树的无用。

这里的无用,有三层意思。一层是外人认为的无用,就像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人们认为树木不能用来制物便是无用。这个认知就是小知,理解不了万事万物都有其性,能尊重平等对待万物之性。能发挥其性才是与天地参,与万物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大。

第二层是对于大树本身来说的无用,就是不强调自己有用,外无待,内无用。不依存外界的评价来按自己的天性生长,长成自己该有的样子。不论世人如何看待,依然站成了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第三层是无用之大用。庄子劝惠子把葫芦放之于江湖,任它漂流,也就是说我是我,葫芦是葫芦,两不相扰;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用”的观念,不要把外物或别人当作自己使用的工具。这是“无用”,这个基于“无用”的“大用”就是“不用”。但无用并不是变成废物,而是借无用,以保生,不为外物所役,而达到无用之大用。这是“大用”和前一点的“用大”的不同,这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如果人们能破掉第一层有用、无用的分别之心,都抱持着无待于名、功、己的逍遥之心,也就无所谓无用了。大树也能立于无所用的广袤荒野,安身立命,人们也能无牵无挂的彷徨于大树之侧,安然入睡。

这就是庄子逍遥的简易处,是人人可行的。

你要成为你希望的转变

但这逍遥生命状态的简易可行,是需要从认知、感知、觉知到行知,进行生命的转化。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被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所处的系统塑造,但我们往往浑然不知。也是我们内心的盲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