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薇经·政治经济学》自由与约束

 锡林郭勒王静波 2024-09-09 发布于内蒙古

自由与约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自由和约束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要鼓励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文明社会实行有约束的自由,即约束人的错误行为,鼓励人的正确行为。如:鼓励学习,鼓励创新,鼓励奉献等。

第一节 自 由

自由(Freedom)是指个体的行为不受约束。

自由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追求自由的目的

追求自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因为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所以,人们追求自由的根本目的必然也是为了获得幸福。

人类的所有追求是利益,所以,如果人们觉得不自由,那么人们就会渴求自由,追求自由,那么自由就会成为人们的利益所在。

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但是在追求与获得幸福的路上总是会有许多障碍使我们不容易或不能获得幸福,从而使我们想要得到利益和幸福的心愿常常会受到约束。

自由的意义

1.自由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

2.自由更容易获得真理。

3.自由是创新的沃土,哪里越自由,哪里的创新就会越多。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指公开发表言论的自由。

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由于言论是公民表达意愿、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础,因而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

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表达意见和想法,这些意见表达不受政府的审查及限制,也无需担心受到政府报复。

言论自由的意义:

1.言论自由被认为是民主制度的关键。因为在民主制度下,公民通过公开讨论来了解候选人,从而做出选举决策。言论自由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过程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2.言论自由也被视为发现真理的根本。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曾写道:“对一个念头是否为真理更好的测试,即凭其力量在竞争市场中为人接受。”他认为,只有在开放的思想市场中,各种观点才能进行竞争,最终真理才能胜出。

3.言论自由是个人自主性的必要方面。通过言论自由,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自我定义和自我实现。即便是反战人士的反复呼喊,也不是期望他们的言论会影响战争的持续,而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

4.言论自由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鼓励人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些不同的声音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言论自由是保障公民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通过新闻出版自由,公民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体充分了解公共事务,从而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杰斐逊认为,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否则不能限制言论自由。

6.言论自由也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它允许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建立一种基于宽容的社会秩序。

虽然言论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意义,但它并不是无限制的。各国宪法和法律都对言论自由进行了合理的限制,以确保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例如,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言论自由不仅是民主制度的关键,也是发现真理和个人自主性的体现。它在社会进步、监督权力和建立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言论自由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实践中,这一权利的行使并非毫无限制。各国宪法和法律都对言论自由设定了一定的界限,以确保个人权利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

言论自由的限制可分: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非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

1.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是指限制某一种类型的内容或某一观点的言论,目的是针对言论传播的影响力。例如:限制色情网站的接触、检查特定政治或宗教观点的出版品等。

基于民主思想,避免政府基于家长主义来管制言论内容,进而由人民自行判断并形成社会观念,对于内容限制应进一步区分该言论为高价值言论或低价值言论,前者给予高度保障,后者则依类型的不同而进行类型化的利益衡量。

2.非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是针对言论表达的方法或管道。例如:报纸的张数限制、集会游行的时间、地点管制,非针对内容之限制仍有可能会造成针对内容限制的效果。

言论自由的限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价值权衡原则: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应考虑到该行为、言论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

2.法定原则: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且规定必须具体、明确、可及。

公正评论原则: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人物的场合,言论自由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公共秩序和道德。

各国法律实践中对言论自由的限制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安全: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国家安全。

2.公共秩序和道德:言论自由不得破坏公共秩序和道德风尚。

3.他人权益:言论自由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言论自由虽然是一项基本权利,但其行使必须遵守一定的界限。这些界限旨在保护社会价值、维护公共秩序和道德、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限制,我们可以在享受言论自由带来的好处的同时,避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约 束

约束(Constraints)是指对行为的限制、管束,不越出范围。

规章制度是约束的工具。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约束使社会有序,但约束必须科学合理,绝不能随意约束人的自由。

约束的类型

按约束的自主性分为:自我约束、外部约束。

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是指个体自身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规范,

自我约束力包括:自制力,自控力,自律力。

自我约束力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强调自我约束,立德修身,历来是古代先贤所推崇的高尚品质。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贤。

自制力和自控力能够使我们有效掌控心理及身体的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

自我约束就是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有原则的来对待外界事物。有效控制不良思想、欲望、情感、言语及行为,也就是对不良的欲望产生自主的克制,对不良的情绪产生自我的控制,对不良的习性产生克服,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抵制等等。

人是情感动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社会也是赋予情感的,在人的情感之上有法律的约束,有道德的约束,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人对于自我感情的约束及控制。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己的修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会能够让自我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逐步的完善。

1.个人自我约束

个人自我约束是立德修身的保证。每个人必须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贤。

自我约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2.企业自我约束

企业自我约束是企业为了防止自身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行为,通过自身的结构和机制进行的自我控制。

企业自我约束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全体员工。只有公开约束,才能够将约束活动始终置于广大员工和各部门的监督之下,公开约束要抓好三个环节,即约束内容公开、约束过程公开、约束结果公开。

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要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必须搞好公开约束工作。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公开约束方面,做得较好的是内容公开,而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则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很多企业存在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经经营机制的产物,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自我调整。

国有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中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出资人不明确,法人治理机构难以真正建立起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企业为对国有资产的责任,防范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自觉地建立健全自我约营、短期行为等,都与这些行为的过程不公开、暗箱操作而无法受到应有的约束和预防有关。因此建立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公开约束的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两个方面的工作,增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内容,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企业自我约束的原则:

1.依法约束。依法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依法履行对国家、社会的义务,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纳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保证产品质量、依法履行合同、依法搞好劳动保护、依法保证职工利益等。二是企业必须依法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主要是领导体制方面的关系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关系。

2.民主约束。民主约束的原则是由国有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民主约束是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这一原则,可以使职工不但从经济方面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更加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后勤服务等一系列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管理环节,促使企业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对此,要特别注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落实民主约束原则,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民主化管理的新内容、新形势、新方法。

3.平等约束。平等约束要求约束是统一的、严肃的,对企业的任何部门和个人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一视同仁,决不能有不受约束的部门和个人。平等约束也应是公正的,对任何违反约束规范的行为都要按章处理,不因约束对象的职务、身份等不同而有所区别。要认真吸取褚时健、于志安等人的经验教训,严格落实平等约束原则。为此应从约束对象地位平等、约束内容平等、约束处置平等三个方面,认真探讨平等约束的方式、方法,使平等约束发挥应有的效力。

4.公开约束。

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能否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的关键与核心。企业法人代表作为企业的第一经营者,应依法行使职权,并受法律保护。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突的问题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往往不能圆满地履行其法律职责,盈利无奖励,亏损也不负赔偿责任,使企业产生了自我约束机制不强的负面效应,这是造成企业自我约束机制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激励与约束必须对应。企业经营者理应因良好的经营业绩而受到物质的和精神的激励;也应在经营业绩的考核中受到相应的约束。这样有利于在企业经营者的领导下,全面建立健全企业自上而下的、全员的、全过程的自我约束体系,提高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整体水平,使企业的发展取得内在的、持久的动力。

自我约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全体员工。它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活动,需要抓好约束内容公开、约束过程公开、约束结果公开三个环节。这样,约束活动才能始终置于广大员工和各部门的监督之下。

外部约束

外部约束是指来自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限制和规定。

1.个人外部约束是指组织纪律,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对个人的约束。

好的制度让人做好事不做坏事,坏的制度让人做坏事不做好事。所以,好制度能让人变好,坏制度能让人变坏。

胡适《道德和规则》:“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2.企业外部约束是指市场和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制约。这些约束与企业自身的结构功能无关,它们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力量。

竞争行业受市场的约束,垄断行业不受市场的约束,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约束。竞争行业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垄断行业的价格由政府决定。

自我约束与外部约束的区别

1.来源和性质不同。

自我约束来源于内心的原则、责任感、目标和对价值的追求。自我约束强调个体的内在驱动,是个体内在心理成熟的表现。

外部约束来自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限制和规定。外部约束包括法律、道德规范、社会期望、组织规则等。外部约束通常是被动接受的,它的作用在于防止个体的行为超出社会或组织的允许范围。

2.作用机制不同。

自我约束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涉及到情绪管理、决策制定、延迟满足等方面。个体通过自我约束,能够克服内在冲动或外在诱惑,实现个人目标或维持特定行为模式。

外部约束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监控和惩罚机制。例如,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国家机关的监控和制裁,道德规范的遵守需要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外部约束通过奖惩机制来引导和调整个体行为。

3.效果和影响不同。

自我约束能够培养个体的责任感、自律性和成熟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个人魅力。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保持冷静和理智,实现个人和职业目标。

外部约束虽然可能缺乏主动性,但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组织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外部约束,可以防止个体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自我约束与外部约束虽然在来源和作用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行为控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理想的状态是实现自我约束与外部约束的统一,通过内外兼修,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双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