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新生代表在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全文)

 昵称30214245 2024-09-09 发布于湖北
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新生代表在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全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2024年开学典礼 · 本科新生代表发言

杜思语:在中文系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级本科生杜思语,很荣幸今天可以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有一个观点曾非常打动我,大概意思是说“真正的喜欢是单纯的,不喜欢才需要权衡利弊”。当我进入北大中文系后,对这个观点中“单纯的,真正的喜欢”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今天我想就“真正的喜欢,真正的中文人”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一些分享。

什么是对中文真正的喜欢呢?我觉得是对文学的表达力产生一种不含任何杂质的欣喜,仅仅是因为文字描摹出了心中所感,让满腔的爱与美,悲与想有了一个畅快的出口。就好比,漫溢的夏水打开了奔流的闸口,拥挤的鱼群跃出了化龙的鲤鱼,沉闷的天空降下了爽快的大雨,我们热爱文字,不为别的一切,只是为了看见或写出心中所想那一刻的酣畅淋漓,纯净澄澈。

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喜欢是在读《项脊轩志》的时候,开始看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便惊叹于文字的表现力,仿佛看到树影摇曳,人不用抬头看日斜几何,只需观墙上花摇影动,便知时间是怎样过去的。接着读下去,每读一句都不住地赞其精妙。看到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周遭好像突然响起了环佩相击之声。在那个安静下午的书页转角,我因为这句话撞进文学的世界,从此流连忘返。我曾想该怎样描述思念的潜滋暗长,试过无数次都觉得不尽人意,直到归有光告诉我:“思念抽条拔节,疯狂生长,直到成为亭亭如盖的梧桐模样;爱和想念滋养它枝繁叶茂,从此我的生活遍地是思念投下的阴翳。”

这些文字似乎已不依赖于纸张而存在,当我的手指拈过书页,它们轻盈地跳动,在呼吸间融入我的脉搏。我相信,在那一刻我的精神穿越千年,拾起了一片微微泛黄的梧桐落叶。大家文章竟然能如此准确地讲出我的所感所想,“共鸣”已不能描述我的喜悦。小时候总喜欢写“读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总结语,现在的我认为,读别人的文字就像有飞鸟掠过我的山头,或许只是一刹那的相逢,但有时飞鸟的影子会与山上的某片阴影重合,影与影相融相知,这时的山峦必然拥有了飞鸟的一部分记忆。

文学带给我的喜悦在此后的岁月里频频出现,就像珍珠项链上的一粒粒的圆润光亮,点缀着我的生活,让我的人生多出一份隐秘不显却鲜活跳动的幸福。有因为偶得佳句的自得其乐,也有被短句文章下深厚的精神内核所触动的静静思索。

来到燕园,了解文学大师的求索之旅,接受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我逐渐开始对“什么是真正的中文人?”产生思考。我曾以为学文学的人都是谈四书五经、雪月风花的,但了解的越深入,我越觉得真正的中文人应既有闻一多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果敢坚毅,又有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温暖。真正的中文人应当有“士”的精神,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演说呐喊,都是为国、为民、为学术、为文明,而绝非为己。《中国文脉》中将中华文明历程比做连绵的山峦大川,“士”的精神就是山的脊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心中有丘壑,才能笔下生花,我们既要有勇气走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以笔为刀,剖开社会问题民生所系;也要有爱,有温情,坐看云卷云舒,感受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寒窗十余载,看山观水,读书行路,写文章做小诗但无所精,学中文做研究甘付余生。进入燕园,愿似小鱼入海,用乐观和谦逊畅游未名学海。博雅塔下,一湖春水;年轻心中,壮志激荡。我们常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我们都能够牢记对文学最初的热爱和悸动,在四年中打磨,雕琢自己,为成为合格的北大中文人而努力!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