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途如虹 || 贾政:一个父亲的焦虑、无奈和释怀

 墨染千秋诗社 2024-09-10 发布于四川

贾政:一个父亲的焦虑、无奈和释怀

贾宝玉一出生就成了父亲贾政心头的一根刺。这个嘴里含着玉诞生的男孩,这个抓周时只抓脂粉钗环的男孩一出生就注定了与众不同。贾政原本是一个洒脱不羁,流连诗酒,风流放诞之人,走上仕途经济之路后便成了一个在名利场里挣扎,在案牍间劳碌的官场中人。他唯恐儿子将来成为一个沉迷酒色之徒,所以对贾宝玉大为不喜。其实,贾政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一个留恋风月的人呢?

那个时候,贾政争气而好学的嫡长子贾珠还在,他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惜,贾珠英年早逝,他只能把丧子之痛深深埋葬于内心,渴望贾宝玉可以走上正途,成为合格的家族继承人。

可是,贾宝玉偏偏背离了他所有的期待,不是一个有志于金榜题名,为官做宰,光耀门楣,继承家业的大家公子。在贾政看来,熟读《四书五经》,写好八股文,考取功名对于是贾宝玉天经地义的选择。因为他清楚,世袭的前程,皇帝恩赐的功名已经不大可能轮得到贾宝玉了,贾宝玉必须像自己曾经那样酷喜读书,将参加科举考试所必背的高头讲章烂熟于心才能博得功名富贵。可是,贾宝玉偏偏对八股举业文章不屑一顾,认为热衷功名利禄的人是国贼禄鬼,只爱在闺阁内厮混,做富贵闲人。这能不让一心希望儿子出人头地的贾政心生焦虑,对贾宝玉失望吗?

其实,贾政何尝不知道官位下伴君如伴虎的压力,等级制度对个人意志的消磨。可是,他早已经变成一个没有了锐气,庸庸碌碌,战战兢兢,奴性十足的人了。

其实,贾宝玉在诗词上的灵心慧性也让贾政感到有所欣慰,但是他却从不肯表现出自己对儿子才气的欣赏,因为他不希望儿子沉迷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这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人生点缀之中,不希望儿子在少女的温柔乡和闲散浪漫风雅的生活中丧失斗志。可是,他自己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也无心俗务,愿意和门客们附庸风雅一番,以放松身心。

对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超凡气质,贾政也是欣赏的。可是,他依旧会板起面孔教训他是“无知的孽障”。似乎只有如此他才可以维系父亲的威严,让贾宝玉听从自己的教诲。他不理解贾宝玉对传统价值的背离,对世道的厌弃包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后无路可走的孤独和彷徨,只是担心儿子一技无成。贾政对贾宝玉的严厉批评自然是爱之深责之切,是出于父亲对儿子前途的担忧,可是,贾政是否想过,自己又何尝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为儿子树立起了一个好榜样呢?贾政固然没有像贾赦等人那样荒淫无耻,纵情声色,但是也没有做过为民请命的举动,甚至把贾雨村这样的斯文败类视作官场人脉让贾宝玉去见。贾宝玉又怎么会对男权世界,对官场的繁文缛节有丝毫好感呢?

下狠手在贾宝玉身上打板子的时候,贾政也自然是心痛的,可是贾宝玉不仅因为一个戏子得罪了忠顺王,还有玷污母婢的嫌疑,如此不肖,不狠狠教训一般,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弥补自己教子无方,致使家族后继无人的罪过?贾政觉得,是贾母和王夫人的溺爱才导致贾宝玉的无法无天,他何曾了解过贾宝玉对自由的渴望?

贾政对贾宝玉的棍棒教育在王夫人声泪俱下,以死相逼的温情攻势和贾母声色俱厉,咄咄逼人的呵斥威胁之下不得不偃旗息鼓。他这一次是一败涂地,激怒了母亲后不仅没有引导叛逆的儿子务正,反而让儿子愈发叛逆,甚至把除了四书之外的书都烧了。

因为被皇帝安排为各地学政,贾政不得不离开贾府,去外地出差。贾宝玉没有了贾政的管束,便如出笼的鸟儿,任意在大观园里游荡,和姊妹们一起吟诗作画,去乐享雅趣,怜香惜玉,在无边风月中把“正经书”丢在了一边。

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贾政也看透了,看淡了,年华老去的他已经对追名逐利灰心丧气。其实,若不是为了家族责任,他又何尝愿意步入充满勾心斗角的官场,何尝愿意在忠顺王府的长史官面前低眉顺眼,表现得奴颜婢膝,何尝会关心自己的仕途胜过关心儿子的安危,生怕儿子闯祸连累自己?所以,贾政后来也不再逼着贾宝玉去在举业文章上用功了。贾政认命了,也释怀了,和儿子贾宝玉和解了。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归途如虹 || 和贾宝玉同一天生日的四个女子

归途如虹 || 贾宝玉为何成为“多余人”?

归途如虹 || 薛宝钗为何喜欢《寄生草》

归途如虹 || 贾探春与数字“三”

归途如虹 || 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依旧是兄弟


本期编辑|南郑樵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