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闹情绪、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焦虑、啃手啃指甲…都由此而起

 牛妈古法育儿 2024-09-10 发布于北京


开学后,神兽归笼,家长的担子松了很多,但孩子们的弓弦却开始绷紧了。相信目前大部分家长最担心的还是孩子会不会闹病,本来我们也想继续说这个话题,但最近看到《三联生活周刊》的题为《消化科门诊,挤满了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一篇文章,再加上这些年我们在群里的观察,以及目前有抑郁、焦虑、双向等问题的孩子比比皆是这个大环境,我们觉得应该说说这个和孩子身心关系密切却总是被忽视的话题了。 

1

文章中说,一位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他每天接诊的患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做完整套身体检查后还找不到病因,但确实存在腹痛、吃不下饭、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的问题,这种情况在西医里叫做功能性胃肠病,基本都是和情绪关系密切。

胃肠道有着“第二大脑”之称,大脑在情绪变化中会分泌递质,它通过神经系统下传到胃肠道,而胃肠道也会分泌胃肠激素,通过肠道神经上传到神经中枢。情绪和胃肠功能的关系非常密切,远超我们想象。

因此情绪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没有得到适当疏导,就会影响到胃肠,导致胃肠出现一些列病症。这些情绪问题常常包括阶段性的压力,如关键性的考试前复习,长期性压力,如中年的职场、生活双重压力,还有爱操心、太好强等性格特质。

如果不去好好排解压力、疏导情绪,调整性格,这些胃肠上的症状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这些胃肠病患者最终都在医生的建议下走进了精神心理科诊室。

2

在中医里,脾胃主消化,肝主情志,肝和脾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在五行上,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制约关系让两脏各自发挥好自己的功能,而一旦肝或脾出了问题,这种关系就失衡了:

如果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就会对脾胃功能过度克制,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即“木旺乘土”;

如果脾胃虚弱,也会导致肝木的克伐之气过旺,让脾胃更加虚弱,而肝火偏亢,被称为“土虚木乘”。

无论是木旺乘土还是土虚木乘,都属于“肝脾不和”,这在中医里非常常见。简而言之,只要肝一出问题,首当其冲被伤害的就是脾胃。而脾胃虚弱也会引发肝的失调。

3

我们现在总是提,面对大环境中的各种外邪,最根本的做法不是躲,而是养正扶正。而提升正气的关键还是调理脾胃,《金匮要略》里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毕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当脾气健运得当,化源充足,脏腑气旺,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由于肝脾之间密切的联动关系,我们调理脾胃时不光要想着怎么健脾、补脾,还要重视肝,即情志。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现在孩子们的生存处境真的不容乐观。大环境越来越卷了,几乎每个孩子在放学后、周末都要上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回到家除了学校的作业,还要做一大堆辅导班作业、妈妈牌作业。即便偶尔去楼下放个风,也难觅同伴。在学校更是像进入了牢笼,就算在课间,也很难真正实现去操场上跑跑跳跳,有的甚至不能离开座位、出教室,上厕所也需要打报告。所以现在好多孩子连玩都不会了,几个孩子约在一起竟然不知玩什么。可以说就算有放松的时间,也无法在游戏的欢乐、友情的滋润下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随着年级越高,这些情况越突出。

所以肝气不舒、肝郁化火的问题在孩子里非常突出。一方面肝木克脾土;另一方面过多的学习,思虑过度,也会导致脾胃虚弱。这些都是让孩子脾胃虚弱的重要原因。而刚才讲了,脾胃虚弱也会带来肝木疏泄过旺,从而对脾胃的攻伐更甚,也会让脾胃虚弱的情况更加严重,进而让肝的疏泄功能更加异常……。而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孩子整个身心能量都会变弱。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绪障碍等问题的孩子如此之多的原因,即便没有这些明显的病症,很多孩子也是动不动就闹情绪,情绪低落,只想躺平,还有更隐形的总是啃手、咬指甲等。而很多家长一直费心费力给孩子健脾、补脾,却收效甚慢也脱不了这一关系。

4

孩子们由于肝脾不和所导致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在辨证的前提下用小儿推拿等中医外治技术来调理。

左右滑动查看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应看到引起这一问题的根源,重视起来,不要被内卷的浪潮所裹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过上一种正常节奏的学习生活,多享受一些童年的快乐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