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节省药材、口感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了解其组方、来源及功用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保障,更是灵活、扩展使用的前提。 目前中成药组方来源有古方、验方、科研组方等几种情况。 经方是方剂之祖,配伍精当,有诸多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可供临床选用。其中有的是原方原量,有的原方化裁,本文据其成分、药名与原方的关系,将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01 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 如桂枝颗粒(桂枝汤)、葛根汤颗粒(片)(葛根汤)、小青龙颗粒(小青龙汤)、五苓胶囊(片)(五苓散)、茵陈五苓丸(茵陈五苓散)、麻仁丸(胶囊)(麻子仁丸)、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 桂枝茯苓丸(胶囊、片)、理中丸、葛根芩连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炙甘草合剂、小建中颗粒(胶囊、片)、黄芪建中丸、大黄蜇虫丸、鳖甲煎丸、薯蓣丸等。 02 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方名有变 03 原方基础作化裁 用于小儿的几种清肺止咳口服液均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成分相近,功用类似: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加银花、板蓝根、瓜蒌等,宣肺止咳、清热祛痰。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儿童清肺口服液是北京宣武区四愿堂儿童清肺丸改进,麻杏石甘汤合黄芩、半夏、瓜蒌皮、桑白皮、板蓝根、浙贝等,宣肺止咳,化痰作用更强;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合黄芩、板蓝根、北豆根,宣肺止咳,兼有利咽的作用; 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加现代经典方剂双黄连(双花、黄芩、连翘),再加鱼腥草、板蓝根、麦冬等。 从组方来看,其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力盛,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咳、喘、痰、热等症,适于治疗儿童感冒、肺热、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表虚感冒颗粒即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散风解肌,和营退热,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缓。 感冒疏风颗粒(胶囊、片),是麻桂各半汤加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炒谷芽等,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桂龙咳喘宁胶囊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功能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茵栀黄胶囊(片、口服液、注射液)是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银花,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慢性肝炎; 黄栀花口服液则是茵陈蒿汤去茵陈,加黄芩、银花组成,清泻并举,用于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宁神灵颗粒是国医大师张琪研制的头痛类非处方药,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铅丹而成,具有疏肝开郁,镇惊安神的作用,用治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心悸不宁,胸闷少气,少寐多梦等症。 少阳感冒颗粒是小柴胡汤加青蒿,作用扶正解表,清热和中,用于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心烦恶心;而柴黄颗粒则是取方中柴胡和黄芩两药,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 麻仁滋脾丸是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原方用治脾约,故名滋脾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属于胃肠燥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者。 金匮肾气丸本是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组成,温肾化气,用于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等。 而市售金匮肾气丸是由在原肾气丸八味药基础上加牛膝、车前子等由十味药组成,较原方利水作用增强; 桂附地黄丸则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将肾气丸中干地黄改为熟地黄,将桂枝改为肉桂,功用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等; 济生肾气丸是《济生方》中肾气丸,是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等利水药,温补肾阳,行水消肿。所以《金匮要略》原本的肾气丸没有成药可用。 今天先介绍太阳病第一方也是伤寒第一方——桂枝汤的中成药。 桂枝汤的中成药有两种,一个叫桂枝合剂,另一个是桂枝颗粒,配方主要都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伤寒论》中原文提到: 太阳病,就是人体气血能量充足的时候表这个病位发病的情况。接着说明太阳病又分为具体的病证,这就是在太阳病下进行分类具体分析了,太阳病——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此时病人已经有发烧的证,汗出,指出过汗但没有退热,也可以指正在出汗,或时不时出汗,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或者限制,汗出我们就应该理解为已经见到了汗。 脉缓,因为是太阳病的总纲下,这里就是指脉浮缓,脉浮是因为人体的能量和津液都在体表,所以脉搏的跳动也浮在体表,轻搭即可取得,且脉搏跳动不太有力,是缓和的跳动,这说明气血能量并不是那么充足,可以充满血管,但力量并不强,所以是浮缓。 以上证合起来,可以命名为中风——但这里也需要注意,这并不是英文stroke,这个词现代医学一般翻译为卒中,即猝然中风的意思,西医一般指脑卒中或者心脏卒中,也指中风偏瘫这类疾病——而《伤寒论》里的中风,仅仅是命名,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太阳病少阳病一样,是个命名方式,不能和后世翻译拿来用的中风相提并论。 人体通过发热、出汗的方式来排出风邪,是正常的排异反应,因为出汗,所以人体的毛孔是打开的,这时风吹在人体表面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会恶风。恶风在临床时,有的病人会陈述为,虽然穿得很多,但总感觉有风,并且吹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因出汗而导致津液虚,但因病邪还需从表排出,所以需要补充津液,继续出汗,这就是中风本质——津液虚,没有足够的津液排出病邪。 当营养物质和水分大量流失于体外,但病邪却没有完全被排除体外,所以身体还处于排邪的状态,还要发热,还要出汗,但营养物质和汗液都已经缺少了,胃中比较虚弱,所以脉浮但脉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发热恶寒,对于病人来说,发烧是被测量出来的,不管是其他人的手还是体温计,是他人的感知,并不是病人的感知,病人此时的感受是恶寒,是怕冷,所以应该归为寒证,中医辨证是从病人的感受出发,而不是从测量数据出发,所以发烧只是一个症状,但怕冷怕热才是判断病人是寒还是热的重要依据之一。 这里我们用八纲辩证的方法来排一遍证: 阴阳:浮脉,是阳脉; 表里:头痛、汗出、发热、恶寒,是表证; 寒热:恶寒,是寒证; 虚实:脉缓、汗出,是津液虚。 这样排过证据后我们就对病人当下的状态有了了解,这时《伤寒论》给出了一个方剂——桂枝汤。 这里发热、恶寒、汗自出都是主证,是作为辨证的主要证据,鼻鸣、干呕是辅证,鼻鸣是因为气血能量在排邪是向外、向上行走,鼻孔中的血管就会充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塞,有小缝隙时,就会出现鼻鸣,干呕是因为人体出汗过多,胃中津液缺失,就是食欲不振,胃肠蠕动变差,食物不容易消化,人体就会想呕出多余不能消化的食物。当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人体就会视其为异物,就会出现排异反应,这都是人体的本能。辅证不一定每个桂枝汤证的人都会出现,我们在辨证是,要抓主证,抓主要矛盾,当主证齐备时——即脉浮缓,发热恶寒,汗自出——就可以大胆的下方,桂枝汤主之,这就是《伤寒论》教给我们的,辩证的时候要小心仔细,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证据,然后大胆下方。 桂枝汤的中成药吃下后,第一要喝热粥帮助发汗,因为外感病邪,一般要靠发汗来排出病邪,桂枝汤又是津液虚的病症,所以要靠浓米汤来补充津液,千万不能给蛋白质,因为消化蛋白质身体还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得不偿失,此时最好吸收的是糖类,所以浓米汤是最好选择,甚至可以只喝米汤不吃米,取最好消化吸收的汤液来补充身体损失的津液。 第二要盖被子睡觉休息,桂枝汤喝完会发汗,所以盖被子第一是保温,第二是避风,避免出汗受凉导致病程二次反复。睡觉休息则是不消耗津液,养津液的最好方式。 中成药在用药和用量上是相对安全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病情程度酌情使用,只要学会辨证,学会抓主证,一旦对证,效如桴鼓,所以用桂枝汤的中成药,一定是“中病即止”,发汗退烧后就不要再吃了,不需要巩固。如果吃了 3 天没有效果,说明辨证还存在失误,也不要继续吃了,可以找专业的医生来诊治调理。 小儿感冒发烧、小儿肺炎常用经方——麻杏石甘汤之所以说是小儿感冒常用药方,事实上是说在遇到的小儿感冒发烧、小儿肺炎中,经过辩证后,十个有九个都是可以用这个方子治好的。对医生来说,小孩子很难看病的,因为小孩不怎么说话,也很难表述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有的时候就是不舒服,哭闹,所以古时儿科和哑科一个待遇,哑巴怎么看,小孩就怎么看,这就要求医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01 阳证类 一,桂枝合剂,桂枝颗粒 二,桂黄清热颗粒(大青龙汤) 三,麻杏止咳片(糖浆,合剂)(麻杏石甘汤) 四,葛根汤颗粒(片,合剂) 五,小青龙合剂(颗粒) 六,桂龙咳喘宁胶囊(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炒苦杏仁) 七,小柴胡颗粒(丸,片,胶囊) 八,大柴胡颗粒 九,苓桂咳喘宁胶囊(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十,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十一,玄麦甘桔颗粒(桔梗汤加味) 十二,抗病毒口服液(白虎汤加味) 十三,感冒疏风片(麻桂各半汤加独活防风谷芽) 十四,葛根芩连片(微丸) 十五,小儿咳喘灵颗粒(看似[麻杏甘石汤]与[银翘散]的合方加减,但不推荐) 十六,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主药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葛根加浮萍、蝉蜕) 十七,清肺消炎丸(麻杏石甘汤去甘草,加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羚羊角) 十八,止嗽立效丸(麻杏甘石汤加罂 02 阴证类 一,桂附地黄丸(肾气丸) 二,鳖甲煎丸 三,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 四,小建中片(颗粒,胶囊) 五,乌梅丸 六,大黄蛰虫丸 七,归芍调经片(胶囊)(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八,五苓散(胶囊、片) 九,香砂胃苓丸 十,党参理中丸 十一,附子理中丸 十二,桂附理中丸(参桂理中丸) 十三,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 十四,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 十五,金嗓利咽丸(半夏厚朴汤加味) 十六,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十七,温经养血合剂、参桂调经丸(温经汤) 十八,炙甘草合剂(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 十九,酸枣仁合剂(酸枣仁糖浆,安神胶囊) 二十,脑乐静糖浆(胶囊)(夜宁颗粒)(甘麦大枣汤) 二十一,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二十二,四逆散(气滞胃痛颗粒) 二十三,茵栀黄(茵陈蒿汤加减) 二十四,(同仁)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 二十五,麻仁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二十六,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 二十七,寒喘丸(射干麻黄汤) 二十八,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 二十九,妇科养荣丸(胶囊)(胶艾汤加味) 三十,枳术宽中胶囊 三十一,延参健胃胶囊(半夏泻心汤) 三十二,丁蔻理中丸(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蔻仁) 三十三,桂枝茯苓丸(胶囊) 三十四,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 三十五,一清颗粒(胶囊,软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三十六,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 三十七,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三十八,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 三十九,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 四十,康妇炎胶囊(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四十一,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 四十二,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 四十三,调经丸(温经汤加减) 四十四,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 四十五,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 四十六,舒心宁片、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 四十七,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止痛,黄连、黄柏全用小檗碱代替(本人很反对这种自作聪明的代替法,有效成分和生药能是一回事吗?!)) 四十八,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 四十九,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鸡血藤、羌独活、防风等) 五十,摩罗丹(当归芍药散合百合乌药汤(《时方歌括》)加鸡内金、地榆、三七、九节菖蒲、麦冬等) 五十一,眩晕宁片(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合方加牛膝、菊花) 五十二,安神温胆丸(《外台秘要》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远志、朱砂、大枣) 五十三,温肾前列胶囊(济生肾气丸加虎杖、瞿麦、萹蓄、淫羊藿) 五十四,前列舒丸(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去芍药,加薏苡仁、冬瓜子、韭菜子、淫羊藿、苍术、甘草) 五十五,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 五十六,小儿厌食颗粒(理中汤去甘草,加胡黄连、砂仁、槟榔、山楂、山药) 五十七,茵陈五苓糖浆(原方,专治肝胃湿热、湿重于热、黄疸) 五十八,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 五十九,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 六十,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 六十一,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六十二,坤泰胶囊(黄连阿 一、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 原方原名 桂枝汤——桂枝颗粒 葛根汤——葛根汤颗粒 小青龙汤——小青龙颗粒 五苓散——五苓胶囊 茵陈五苓散——茵陈五苓丸 麻子仁丸——麻仁丸(胶囊) 小柴胡汤——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 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丸(胶囊、片) 理中汤——理中丸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 炙甘草汤——炙甘草合剂 小建中汤——小建中颗粒(胶囊、片) 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丸 大黄蜇虫汤——大黄蜇虫丸 鳖甲汤——鳖甲煎丸 薯蓣丸——薯蓣丸 二、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方名有变 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片 柴胡桂枝汤——桂芍镇痫片 射干麻黄汤——寒喘丸 黄芪建中汤——黄芪健胃膏(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拘急,心悸自汗,并用于胃、十二脂溃疡,胃肠功能紊乱。)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三黄片、一清胶囊 当归生姜羊肉汤——归羊冲剂 芍药甘草汤——健肝乐颗粒 三、在原方基础上作了化裁 麻杏石甘汤——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四愿堂儿童清肺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桂枝加葛根汤——表虚感冒颗粒 麻黄桂枝各半汤——感冒疏风颗粒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桂龙咳喘宁胶囊 茵陈蒿汤——茵栀黄胶囊(片、口服液、注射液)、黄栀花口服液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宁神灵颗粒(是国医大师张琪研制的头痛类非处方药) 小柴胡汤加青蒿——少阳感冒颗粒 柴胡和黄芩——柴黄颗粒 麻子仁丸——麻仁滋脾丸(麻仁滋脾丸是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原方用治脾约,故名滋脾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属于胃肠燥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