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了黛玉葬花,也就读懂了整部《红楼梦》

 妙子的宅家时光 2024-09-10 发布于河南

01

《红楼梦》里介绍了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展现出很多女儿们富有生命力的行为艺术,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黛玉葬花了,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充满灵性和诗性。

黛玉葬花在文中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当宝玉在读《西厢记》的时候,黛玉看到满地残红,就拿着绢袋扛着花锄过来了。

宝玉不知道把这些花怎么办,就打算把花散到水里,他认为水是最干净的,但是黛玉却不这样想,她唯恐花儿流到那脏臭的地方,害怕它受到玷污,于是就跟宝玉商议着一块把落花放在绢袋中,随着土一块埋了。

第二次葬花是晴雯没有听清门外的声音,于是拒绝给黛玉开门,这才导致黛玉心灰意冷,于是就有了第二次葬花。

其实黛玉在乎的并不是门是否打开,而是宝玉的心意,黛玉是感受型人格,对于一件事,相比于过程和结果,她更注重内在的感受。

黛玉原本是想等到宝钗走之后,才进去找宝玉谈话的,只是晴雯当时刚好跟碧痕拌了嘴,也正在气头上,一时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不过黛玉很聪明,她清楚丫鬟们平日的习性,又高声说了一遍,奈何晴雯还是没听见。

其实黛玉听完是直接想反驳的,她不是那种软性子,只是晴雯的那句:“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准放人进来呢!”这句话杀伤力最大,让黛玉误以为是宝玉不给自己开门。

“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接着黛玉就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父母双亡,虽然备受贾母疼爱,但毕竟是客人,贾母再疼爱自己,毕竟在血缘关系上,隔了一层,很多私密的话,也不便于表达,如果说了,贾母肯定是偏向黛玉的,也容易让旁人觉得黛玉多心。

而且贾母本身年纪也大了,即便管家有凤姐操持,但诺大的贾府各种矛盾纷争不断,贾母深知儿子的不作为,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约束,对于黛玉在贾府中的成长,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到。

当命运趋于无常,就会衍生出一种极致的孤独和无奈,这是敏锐的思想,面对世态凉薄之时,自发对生命产生的反思和追问。

02

黛玉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亲人的相续离世,让这个小孩子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人活在世上,难免都会有脆弱的一面,加上黛玉童年不幸的遭遇,使她天生对环境就比较敏感。

当然,敏感也赋予了独属于黛玉的诗人气质,让她对万事万物都有悲悯,但是大环境对个性的折压,也成为黛玉精神痛苦的来源。

所以黛玉葬花的那天,园子里的姑娘们都在祭拜花神,满园中绣带飘飘,花枝招展,这一面是热闹的景象,唯有黛玉独自拥抱孤独,拿着花锄去葬花。

黛玉心思细腻,而且共情能力极强,在她眼中,花草跟个体一样,都是平等的,她会因为花柳残败而惋惜,花儿落在大观园里,尚且还有黛玉宝玉去葬,但是倘若那些花儿都流到了外面的阴沟里,岂不是都白白糟蹋了。

大观园的女儿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元春嫁入皇宫,当了贵妃,可这生活过得也是绝望痛苦,最后没有任何缘由就死在了皇宫。

迎春出嫁之后,备受孙绍祖虐待至死,还有尤三姐尤二姐悲惨的命运,本来都是娇艳的花,出了世,嫁为人妇之后,就完全变了另外一个光景。

黛玉怜惜这些花儿,不止是怜惜自己,也是对大观园里其他女子悲情命运的同情。

如果人生没有经历过极致的悲苦,自然对黛玉葬花产生不了共情,甚至会觉得黛玉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只有经历过相似的命运,或者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以及跟黛玉一样孤独的人,才会对黛玉葬花的行为有所共鸣。

毕竟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思考的结论也就不一样。理解了黛玉的行为艺术,也就理解了世事无常。

黛玉之所以葬花,并不是因为晴雯不给自己开门,而是面对人生失意之时,用行为艺术加工制成的自我疗愈,也是精准的捕捉到花开易散、相聚少别离多的现实,对生命存在本身的同情。

 

所以说,黛玉是敏感的,如果她没有敏感的这一面,没有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的一面,她就不会活得那么灵动,就不会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去阅读去写诗,心较比干多一窍,多的是一种生命力,一种对自我意识的维护。

03

黛玉从小就浸润在书海中,精神世界是足够丰富的,能敏锐地识别环境对个体的折杀,所以当她看到落下的花,就能联想到自身无处可依的处境,她和残花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有了释放情绪的出口。

比如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棵树,高敏感的人不仅会看到树木的轮廓,还会感受到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能够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感受到他人无感的细微之处。

以及拥有比他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敏锐的察觉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看穿事物的本质,具备远超同龄人的思考与判断能力,然而大环境对这种高敏感人是充满恶意和不理解的。

所以林黛玉写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今日我还能亲自把花埋葬,等到我死去之后,又会有谁来葬自己。

黛玉葬花,葬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人活在凡尘当中,如果以宇宙为参照物,就显得十分渺小,生命短暂,花落了只要根不死,尚且还能重新开放。

但是人死了便不能复生,很多人活在世间,就像过客一般,都只是暂居者,纵然生命历程再怎么丰富,也如浮萍一般在尘世游荡,没有绝对的永恒。

无论周遭的环境怎么样,林黛玉始终都有自己的那一份坚持,明白生命纵然非常短暂,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也不会随波逐流,被规则同化,不为了迎合世俗的观念,就降低自我的要求。

宁愿不被世人所理解,也要保留自身的那一份傲骨,不为粗糙的现实妥协,纵然生活处处“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



END
点个“在看”,小可爱永远18岁

《红楼梦》:薛宝琴看似温顺,实际上最离经叛道,思想前卫太可怕

《红楼梦》:刘姥姥看似媚俗,城府之深却少有人知

《红楼梦》:她终于活成了跟庄子一样特立独行的人

《红楼梦》:王夫人那么细心,为何养出的儿子不是早逝就是叛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