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9岁“老寿星”写的《兰亭序》,境界高过唐人,网友:如王羲之再世!

 三余字画 2024-09-10 发布于山东

我们现在学习《兰亭序》,大多选择唐人摹本,譬如冯承素“神龙本”,褚遂良“黄绢本”,以及欧阳询“定武本”等等,皆为当前“热门法帖”,后世认为“神龙本”与真迹相似,最能还原魏晋风貌,故而学其者偏多。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临摹最重要的并非“形似”,而是追求内在“神似”,正如清代王淑所言:“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董其昌也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

不同的人临写同一件作品,呈现风貌自然不同,大家不必消除差异,而是学会合理转化,以自我特色,呈现魏晋的虚和散淡之气,意韵和质感耐人寻味。

可是“神龙本”没有达到这一点,它过多重视秀逸、曼妙的外形,笔画缺乏神采,势态不够自然、匀和,个别字体略有几分逼仄感,经不住品析和琢磨。

若从艺术风韵分析,明朝一位89岁“老寿星”临摹的《兰亭序》,真正达到“神似”水准,境界高过唐人摹本,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代表——文征明。

文征明自幼钻研魏晋笔法,临摹诸多的晋唐法帖,晚年悟透古法真谛,重点突出儒雅温润之风,字体饱含君子气度,此作写于明嘉靖戊午年春3月。

彼时他早已笔法大成,进入“人书俱老”的境界,字体方圆尽备、雄秀兼具,线条舒和灵动,就拿“会”字举例,上方一撇一捺,舒展弯曲,意态流畅坚韧。

好像葱翠的竹叶,柔美而不失张力,下方上半部分的转折处,意态锐利方劲,而下半部分转角,则变的圆融凝厚,如此鲜明对比,不仅凸显立体感,还能呈现趣趣味性。

并且搭配时而干涸的墨色,独具苍劲古雅之美,笔笔富有文人风貌,极具魏晋的儒和清雅气象,当然也不乏文征明特有的温迈气,好似一股春风拂面,带有沁人心脾之感。

很多网友观赏此作后,无不赞叹连连,称其如王羲之“再世”,而且相比唐人摹本,文征明的笔势更加简洁、干练,不会过于繁复深奥,易于当代学者参悟,充分掌握传统古法。

同时兼得温润儒和的君子气度,写出汉字的内在质感,让临帖不再流于表层,深入内部达到“神似”境界,提高自身水准,文征明书法的虚和气,还能消除当下的浮躁心境,炼化思想境界。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文征明《兰亭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