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祠,建于东汉初年,免费开放却鲜有游客!

 驴游记 2024-09-10 发布于广东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南的孝堂山顶,有这么一座小石房子,看起来不大,也算不得精美,但这座石房子可了不得,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筑石刻房屋建筑,建造于东汉初年,也就是公元25年之后,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如今这座建筑被称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早在1961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极其丰富的山东省,也只有8处,足可见其地位之高。

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石头房子,据说已经在此近2000年了,连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也对这座小房子有所记载:“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山是一座小山包,叫做孝堂山,墓叫做郭氏墓,而郦道元又说石房子叫做孝子堂,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二十四孝中那位“埋儿奉母”的郭巨,郭巨也是东汉人,所以早在北齐时,人们就已经普遍认为这里是郭巨之墓。

直接导航“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路边停好车,顺着山路步行大概3分钟,你就能看到“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国保碑,这里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至于能不能看到,还得讲点运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不是正规景点,有一名守祠的老人,他在的时候可能就会开门,有时出去办事什么的,游客就得吃闭门羹。

我们来的那天运气非常好,据说是某级领导要过来,所以大门敞开,门院整洁,以迎接领导的状态迎接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里面其实很小,山门进去之后,就是保护石室的大殿,挂着“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牌匾,题字人是罗哲文,古建爱好者都知道罗哲文先生,梁思成的弟子,古建界的泰斗级人物。

所谓石祠,其实就是用青石建造缩小比例砌成的一座汉代民居,祠堂坐北朝南,东西长4.1米,南北宽2米有余,高2.6米。室内由一根八角石柱分为两间,面阔3.09米,进深2.08米。墙壁为厚约20厘米的石板。

正面加装了不锈钢框架的玻璃门,可能是为了防止游客进入石祠内,但也极其影响观瞻,而且这个不锈钢框架,不会对石祠本体造成破坏吗?

石祠外观朴实无华,但真实地还原了2000年前的东汉民居形态,屋顶为单檐悬山式,由石板接成,石板上雕有屋脊、瓦垄、连檐等构件的形象。

细看石祠,其石梁和室内的三面皆有浅线刻画像,画像图案包括朝会、拜谒、出游、狩猎、百戏等汉代贵族墓葬石刻的常见题材。

由于室内昏暗,加上玻璃门影响,室内的壁画看不太清楚,依稀可见横贯西、北、东三面内壁上部的出游图,场面宏大,人物、车马众多,且刻有“大王车”三字。其他画像有伏羲、女娲、西王母、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等神话、故事题材。

石祠外壁有大量的游人题记,最早的有纪年者为东汉中期所题,因此该祠堂的建造年代不晚于东汉中期。就是我们看到的外壁的文字,基本都是历代游客的乱涂乱刻,当然能在这上面刻字的大多也不是普通人。

大殿正前方有玻璃覆盖的一处汉墓,清晰可见墓室顶端的石刻,从附近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历代碑碣集中存放于墓园内。

小院中还摆放着一些石像和画像石,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齐鲁大地的地下还不知道埋藏着多少这样的宝藏。

到此一游的话,打卡国一“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也就只需要十来分钟,石祠虽小,却是货真价实近2000年历史的文物,据文献记载汉代石祠不少,但均已倒塌,现在所发现保存完整的,也就只有这一处了。 

    其实石祠所在汉墓的墓主到底是不是二十四孝中的郭巨,着实只是传说,虽然年代大致对得上,但郭巨是河南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一说河南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总之郭巨就是河南人,一个穷得要埋掉儿子来奉养母亲的穷人,不大可能死后埋在了数百里外的济南,而且石祠内的画像多为王者出游及战争等场面,更与郭巨身份不符,有人认为实际上是汉代济北王墓或是二千石等高官之墓,因墓主人身份无从考证,因此定名为郭氏墓石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