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刘凌峰||圣 姑 传 奇

 望安山文学 2024-09-11 发布于福建


圣 姑 传 奇
文/刘凌峰(广西)


在商周时代,岭南大明山脚下,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名叫圣姑。圣姑生得身材苗条,面容姣好,温柔又聪慧,只是命运多舛,父母早亡,她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每日靠砍柴采药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艰辛,但圣姑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在祖母的悉心教导下,年仅十六岁的她不仅知礼识字,更是胆量过人。
一日,圣姑独自登上大明山的六毛峰采药。在一个幽静的山间石洞中,她意外捡到了一册上古修仙者真武子留下的秘籍,上面记有女娲大仙所写的修炼之法。仿佛是命运的指引,圣姑从此隐身在下水源河谷中,开始了她的修仙之路。
然而,命运的波折并未停止。不久后,祖母离世,圣姑独自一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她迁到了龙头峰下,一边修炼,一边耕种着自己的灵药药园,过着修身养性如同神仙般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圣姑心生触动,决定到澄州一带的大丰西燕游玩。当她踏入这片土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旱灾肆虐,赤地千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圣姑心生悲悯,决定伸出援手。
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珍贵的莲花宝座抛向了大丰之北。刹那间,一座莲花山拔地而起,山上涌出了九处泉眼,清澈的泉水汇聚成溪流,滋润着云陆云蒙大丰云里等周边的土地。原本干涸的土地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此这一带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百姓们的生活有了希望。
但圣姑的善举并未就此停止。她看到城北地势较高,牛头、里丹一带村庄依然受旱,于是再次施展法力。她将头上的纱带挥向龙头峰,纱带瞬间化为溪流,又汇成了一条河,这便是通春河。通春河沿着炭头峰直流向迁江宾州,最终变成了澄江河。
然而,由于地势原因,澄江破大丰城而过,城北的牛头、里丹一带村庄依旧面临干旱的困境。圣姑眉头紧皱,思考着解决之法。最终,她从身上拿出一把银针,作法使其从排然穿过六毛山岭。神奇的是,澄江河从中形成了暗河,在里丹、高秋、云城等村冒出,形成了溪流。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县城北边大片土地的干旱难题,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对圣姑感恩戴德。
圣姑的纱巾带形成的河水充满了灵气。人们饮用了这河水,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变得更加聪明伶俐。男子读书上进,女子贤惠美貌。河水灌溉的田地,产出的大米香甜可口,香气飘万里。食用了这些大米的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美满。
圣姑的善举传到了天庭,玉帝为之感动,看到圣姑一心为民,便册封她为圣水观音。大丰周边的民众为了感谢她的功德,在东春岭边建了一座庵给她居住,名为通津庵。圣姑在此居住期间,时常为百姓们排忧解难,传授养生之道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姑的法力日益高强。她决定前往南海拜如来佛祖为师,继续修行深造。人们怀着不舍与敬仰之情,将小庙改为通津庙。从此,通津庙香火旺盛,受千万民众信仰。
多年后,圣姑修行有成,成为了南海观音菩萨。但她的传说,在大丰一带永远流传。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前往通津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位年轻的书生来到了通津庙。他名叫李会,是一位心怀大志的学子,准备进京赶考。李会在通津庙中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圣水观音的庇佑,金榜题名。
当他离开通津庙时,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在进京的路上,李会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铭记着圣水观音的慈悲和善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终于,李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他衣锦还乡,第一时间来到了通津庙,向圣水观音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又过了些年,一位名叫翠儿的姑娘,因家境贫寒,被父母逼迫嫁给一个富家公子。翠儿不愿屈服于命运,逃到了通津庙。在庙中,她祈求圣水观音能够帮助她摆脱困境。
圣水观音被翠儿的勇气和坚持所感动,指引她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商人。商人与翠儿一见钟情,最终在圣水观音的庇佑下,两人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圣水观音的慈悲和善良,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和希望。
岁月流转,通津庙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而圣水观音的传说,也如同那流淌不息的澄江河,永远在人们的心中传颂。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刘凌峰,男,1965年10月生,瑶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散文选刊》《当代文学》《红豆》《渤海风》《牡丹》《三月三》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200多篇。著有个人专著《行走的春天》,散文《故乡的夜晚有星星》曾获全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