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流祖地行

 严陵散人 2024-09-11 发布于四川

安流祖地行

李东

安流原名横流,其名源于横流渡,是广东省五华县内三大中心镇之一,周江河、棉洋河在此处与琴江交汇,故安流墟过去又称三江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这片绿色的山水之间,安流镇郊区约四华里外住着一支庞大的李氏家族,主要分布于安流镇的蓝田、低坑、双福、福华、福龙、福陂、福西,梅林镇的新成(成塘)、福新、福塘,长布镇的琴口塘,周江镇的狮潭、良宁、利河、增洞等村落。该族李氏始祖李藩,绍兴二年由福建清流县初迁揭西,绍兴五年移来五华县(原长乐县)安流镇陂下。五世孙春华公复迁回揭西,八世孙子高公又移回今五华县安流镇陂下。后,子高公再迁父致祥公(七世致祥公)骸于福龙村饭篓地(宦罗寨)安葬,合族尊致祥公为陂下始祖。经八世孙子高公艰苦创业,发展至十世为一郁、二实、三荩、四广、五通、六盛、七幼七大房,一时人文蔚起,五房十世通公任福建长泰县事;长房十二世世宽公于明嘉靖末年捐粮五百石,并自带义勇一千助朝廷剿匪,承恩赐“中顺大夫”衔及冠带,授“纶音宠锡”金匾,事载邑志。三房十二世世亨公,任广西思恩府照磨,升浔州府通判;七房十二世曰巽公中经魁(举人),任广西苍梧县事,后升广信府同知,转升藩王府左长史。自此,有功名义冠显于史或族间,后裔人丁壮大,远迁川渝、广西及海外等地。

1665公里(今之公路里程)外遥远的四川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桥凼村斑竹林同样住着一支李氏,分布于周边各村及镇外。该支李氏先祖,自康熙末年祖孙三代人由粤东惠州府长乐县陂下入川,其父李奕盛先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率两子一孙迁居今内江市中区朝阳镇太仆村周家桥。后康熙六十一年(1722)奕盛公长子即相儒公一家又从广东长乐县琴江都陂下迁来,经十余载农业兼营工商,稍有盈余后,购地威远县东乡今界牌镇桥凼村斑竹林建房,育七男为一松久、二柏久、三槐久、四桂久、五梓久、六棕久、七标久也随迁至此。自威远二房柏久公于雍正十三年(1735)返粤,将懋棠公坟修整后,托腾凤公照看,再将先祖邱妣、张妣金骸携回四川内江安葬,至今已二百八十九秋矣!

我斑竹林之李氏,有民国十三年(1924)旧谱记载先祖来自粤东长乐,系七房幼公后裔。现今科技发达,通讯往来,十余年前已联系到广东祖籍地族人,喜于心、重于情,祖地宗长更是热情相邀回祖地。怎奈各有家事未能如愿到祖地瞻仰,后经两次参与修广东五华县安流镇致祥公裔《李氏族谱》后,终决定于公元202454起程,坐高铁前往粤地,追忆祖宗足迹,祭拜先祖。

54日清晨,搭乘威远高铁,在成都东站转车,南下到达广东广州南站,已是晚六点半了。一路上长房后裔锡球叔时不时发来微信问候,关心备至,询问旅途情况,并通知我一定先到他那里的家紫金县城。经本房(七房幼公)后裔焕兴叔寻得网约顺风车电话,与之电话联系,终于在晚上九点坐上了车,一路驰骋,在十一点多钟到了紫金县城锡球叔的家。因修《李氏族谱》,与锡球叔手机联系十余年了,今天相聚,兴奋得喜于色、悦于心,看到锡球叔夫妻俩忙前忙后为我张罗晚餐,我十分感动。

55日,锡球叔夫妇带我在街店吃早餐,是当地有名的八刀汤,也叫猪肉汤。上午9时,坐上锡球叔开的车,从紫金县城出发前往目的地五华县安流镇祖地。950分到达首站——安流镇福陂村(陂下),路边看到了五房通公祠堂和通公墓。这原只在族谱上看到的图片,现今真实的展现在眼前,激动的心情顿时油然而生。路旁早已等待的五房通公后裔炳荣叔(参与修谱的编辑)与锡球叔打着招呼,又与我相互握手,一种几百年未见的喜悦心情涌向心头。前行几步,抬头观望,三层建筑的门楣上“金怡楼”三字映入眼睑,门联为“一帆风顺、四季平安”。进入堂屋,有“天井”造形,屋中摆放一长方形茶桌,桌上有茶盘、茶壶、茶杯等器俱。这时又有长房郁公后裔育成叔闻讯从福西村驱车前来,握手问候,众人落坐,炳荣叔现烧开水,娴熟操作一套流水线似的泡茶、洗杯、倒茶水动作,同时与之交谈。他们相互说的都是客家话,我是听不懂的,但与我交谈时用的是普通话,交流完全没问题。

茶过几杯,话聊一会儿后,我们两辆小车起程,由育成叔开车带路前往福龙村饭篓地祭拜本族陂下始祖致祥公墓。在路边购买了钱纸、蜡烛、香,再前行不远上山至半坡,下车后行走不足百米就到了致祥公墓地,喝形“飞凤含书”。首先见到的是墓前大大的月池,半池浑水表明刚刚雨过天晴。在月池后面是三座圆形的广东本地式特色墓地,处在半斜坡上,分上下两部分圆,下圆外还有一环形圆作为跪拜之台,全是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上部分是墓,有的墓周围外面还有一大环外圆包括进来。在中间沉下去的一个圆形内,有积水,育成叔在水的下面用手扒开一个堆积堵塞物,水就经过暗道缓缓下流入墓前月池了。正中是我们的陂下始祖致祥公墓,在致祥公墓左侧,是我七房幼公墓;在致祥公墓右侧是长房郁公的曾孙雍公墓。在靠右远处有一通长方形功德碑,记录着后人捐款芳名和修墓情况。在七房幼公墓左侧靠近月池角落附近,有三座小形墓龛,两座正中刻“本山后土神位”,另一座上刻“本山兴旺龙神位”,旁还有一座较矮圆体形烧纸钱塔。原来这是客家风俗,如墓中是男主人就在墓左侧修建土地龙神位龛,如是墓中是女主人则建于右侧;烧纸钱侧专门在塔内,钱纸在专制的塔里烧化才能到达祖先手里,这样不仅干净卫生,还防止了烧山的风险。

陪同的宗叔们和我各自分工,纷纷拿出钱纸、蜡烛、香,摆放点然,开始了祭拜仪式。我们肃然站立在三座墓、三座皇天后土神龛前,就听育成叔口里念叨着什么,能听到他说在场人的名字,其中有“四川的李东”。念完毕,手持一把香三拜,再跪下三叩头,尔后上前插香。依次三座祭拜,烧钱纸则在专门的塔内进行。我用手机记录着这来之不易的时刻,临走也不忘回头再拍几张,以作留念。

随后,驱车来到了福龙村的福龙小学校。校旁有长房郁公裔河源叔开的小卖部,我在此购买了钱纸、蜡烛、香后,由河源叔带领前往学校旁的五华县陂下开基之祖子高公祠堂。河源叔介绍,福龙小学原名上升小学,以子高公的“号”命名,后来学校由子高公祠堂搬出新建。果然,走进大门后,发现两旁耳室内还堆放着满满的学生课桌。该祠在大门左上角墙壁上悬挂着一块金属牌子,上写“梅州市历史建筑,上升公祠堂”,落款“梅州市人民政府”。大门正上方四大字“上昇公祠”,还拉着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印有捐款名字和数额,猜想应该是办清明会操办时留下的。祠堂为三进式两天井,放眼望去,能见到十八根石柱矗立,虽没雕龙刻凤,却朴实无华。顶部为木板土瓦结构,两旁有悬空木制走廊,地上种有花草,还堆放着许多办清明会的桌凳。祠正堂神桌的墙上,挂着两块神位牌,上面一块毛笔书写“陇西堂,李氏始历代高曾祖考妣列列之神位”,下一块书写则为子高公考妣神位。祠堂祭祖仪式以河源叔主持,而后参观了福龙小学校,有多块李氏族人捐款修校的功德碑。

然后,一行人来到了蓝田村山外山培德楼,这里是长房郁公裔培安叔公的居所,他还是五华李氏南片分会会长,办有企业:山外山古建筑有限公司。大门左侧地上有小墙洞一个,供猫狗进出,俗称财门,后来知道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有财门洞。跨进大门也是一座天井建筑形式,会客厅里茶桌旁已经坐有前来的我本房幼公裔曰乾公系的青峰叔、木荣叔公、培荣叔公及我曰坤公系慈华叔,还有培安叔公儿子建豪叔,这时我才知道锡球叔早已通知了会长培安叔公,并做了相关陪同人员的旅程安排,包括育成叔和青峰叔担当司机。锡球叔一一做了介绍,我握着这些近在眼前的亲人手,感叹现代社会先进科学带来的方便,让两千公里外分割了几百年的宗亲居然数小时能再次相见!落坐以后,又是冲茶又是寒暄,虽然我听不懂客家话,但是声音进入耳中却十分亲切。很是高兴的是上了年纪的宗叔和叔公们都会说普通话,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中午,与培安叔公家人一同午餐,有客家特色八刀汤、酿豆腐、酿苦瓜、酿茄子、凉拌鸡……十分丰富。

午饭以后,休息了一段时间,一行两辆车前往蓝塘祭拜致祥公妣叶老孺人墓。有点遗憾的是,因前段时间连续下了几十天雨,墓部分浸泡在水中,难以近前祭拜。这时,远在深圳打工的我本房曰坤公裔焕兴叔骑着二轮车到了,他知道了我要来的消息后,立马坐车从深圳赶回老家。这份情难得可贵,这份意难以割舍,今日相会,也是祖宗保佑,我们紧握双手,亲人呀!焕兴叔是唯一与我年纪相仿的年青人,他大我一岁,长得英俊帅气。随即又驱车到了蓝塘焕兴叔家,大门对联“平安添福、富贵吉祥”,横批“鸿福”。大门正中一个圆镜,门楣上贴五张门笺条,上面分别写有“合家平安、龙马精神、得心应手、花开富贵、财运亨通”等吉祥语。不只如此,他家里凡是有门的均贴有门笺,如“学习进步、金玉满堂”等等,厨房灶墙壁则贴“定福灶君神位,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我们客家祖地的风俗,家家如此,户户一样。焕兴叔家旁是一块菜地,该地和包括周边部分原是我七房幼公祠堂,可惜年久失修,在1990年春雨之时墙倒祠毁。据本族人讲,幼公祠为明代藩王府左长史曰巽公主持修建,曰巽公后人至今不见,谱载湖广填川时的乾隆年间后人迁内江县龙门镇了。从祠址前月池面积来看,原幼公祠的建筑面积也是挺宽广的,现今变成栋栋楼房,真是时过境迁,日新月异啊!

紧接着,我们两辆车又开往福龙村河洞头,看望叔公太乃资。乃资叔公太是我本房曰坤公裔老前辈,算起来我是他曾孙辈啦。再看大门之上,石质牌匾“资群楼”镶嵌在墙壁上。我所看到的客家祖地建房几乎都有这样的门额牌匾,观看了好多家,取名一般采用男主人的一个字和女主人一个字组成,还有男主人和儿子名各取一字组成,当然还有用意义更好的字命名。叔公太今年寿登九十岁的高龄了,还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告别乃资叔公太后,又向福西村上龙坑里前进,那里有我支派曰坤公墓,龟形地,坐南朝北。到了以后却看到杂草丛生,不见坟墓,经焕兴叔打理,烧香、点蜡、焚钱纸后,又赶往低坑村祠堂坝

低坑村祠堂坝居住着曰坤公之兄曰乾公后裔,其父八世富先公就在那里长眠。当祠堂坝的妇老乡亲知道我是迁四川本族后裔以后,也参加到清理富先公墓行动中来。富先公,当地族人通常称富公,船形地,坐西向东。祭拜完我本房富先公墓以后,两辆车又上路过琴江,转到对岸的尖山横石角六世得生公墓地,这里属梅林镇。在一堰塘坎上,得生公墓显得超大,墓外圆圈也特别显眼。得生公是七大房分派之父,生前在周江荷树岗建有宝林寺,裔孙在宝林寺侧建有致祥公祠。现宝林寺迁建左侧山坡,祖祠在解放后分给族人居住,可惜年久失修,现祖祠均已颓圯了。夕阳余晖洒满大地,众老前辈均已汗流夹背,无怨无悔,陪同我这位远方客人又继续向新成村出发。在新成村的成塘下角,有子高公妣罗孺人墓掩映在竹林中。完成祭祀以后,众人又到墓前住户锦威叔公家作客闲聊一会儿。

晚饭则在355国道公路边福龙村的霞姐饭店,木荣叔公问我:“阿东,你吃过我们这里的鱼生没有?这可是我们五华本地特色呀!”我说:“没吃过。”于是乎,我经历了第一次吃生鱼片的过程。先将草鱼切成片并排一起堆放,用筷子将鱼肉夹到白醋里浸泡搅拌,然后再把生鱼肉放到香油碗中继续拌均匀,等待食客夹取。食客再用筷子夹上几片鱼肉放在自己的调羹里,再夹上泡蒜、薄荷、洋葱、辣椒丝、胡椒、芝麻、生姜丝、油酥花生米,混和调羹里的鱼片一同入口,用嘴一嚼,品味着各种佐料缓缓下咽,别是一番风味。当然还有本地的猪肉丸子、酿豆腐、盐水鸡等,那些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56日,在培安叔公家一觉醒来,打开手机一看,焕兴叔早已发来短信,说趁早没去揭西县藩公祠前,带我出去转一圈,感受一下早上乡村气息,介绍一下本地情况,我欣然应允。不到十分钟,焕兴叔骑着二轮电瓶车就到了,并问我想到哪里?我说想去周江镇看看已毁的致祥公祖祠和宝林寺遗址,但天公不作美,早上是大雾,加之路程又远,不得已放弃。焕兴叔说那就附近随便转转吧!在前行了一段路后,我说去看看新建的宝林寺吧,因为几年前倡建宝林寺,我曾捐资二百元,所以想去看一看。在雾气中穿行一会儿后,来到一条小溪边,过了小溪上走不远就看到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寺庙,崭新面貌显得格外有亲切感。庙前敞坝前面是香炉,左边是焚纸塔,大门上有金色“宝林寺”三字。房脊上两只凤凰头相对啄珠雕塑,绿色琉璃瓦下是青砖砌墙。内三间分别供奉有菩萨。

在经过复兴小学校时,忽然看到学校左边居民房旁有寺庙建筑,走近一瞧,上写太上老君宫。焕兴叔介绍,这里每个村都有太上老君宫,又名老聃宫,不只村里有,几乎每家每户家里也供奉有。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旧时流传下来的习俗,像我们祖地这一片区姓李,自然建老君宫,供奉老子。其他姓氏的片区也建庙供奉有其他神像,信仰不一样,供奉的神祇也不一样,有的供奉关公,有的供奉观世音,而且还流传着古时“教头”相互斗法的故事。不经意间,看到路旁一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与我们四川威远一样有,我想也许当年“湖广填四川”时也把这个习俗带过来的吧。

回到培德楼培安叔公家,众宗老已准备开车上路了。两辆车经过一百余里的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揭西县灰寨镇后联村輋黄自然村。在明媚的阳光下,藩公祠显得特别耀眼,座落在居民楼房中,地基低于地面,喝形“犀牛泳水”,金黄色的琉璃瓦下铁栏大门紧关着。不多时,祠堂管理人来了,打开了大门,门上金色“李氏藩公祠”五大字熠熠生辉。贴有红色门联“宗功馀荫千祥集、祖德昭垂百福臻”。门上两副古代门神将军彩绘威武异常,大门背面上方有匾四字石刻“先型不远”。环顾四周,古建筑祠宇格式特别醒目。一眼就望见正堂上方282个先人牌位有序整齐摆放,牌位区两旁的石柱有龛柱联:“唐家孝子、宋室忠臣”。牌位再上面牌匾“敦睦堂”三个大字悬挂于上。上堂撑梁石柱刻联:

宗公由进士出身,宣化古滇,宋代衣冠垂万世;

吾辈有裔孙分子,报功寝庙,霖田俎豆享千秋。

进门左边墙上是2001年重修祠捐款《芳名榜》,右边墙上则是用瓷片烧制的捐款人像。

据《族谱》所记,藩公祠始建于公元1917年,由当时国民党中央委员李大超之父李秉兴,请来18位地理师堪舆而定,李秉兴主持建成。依照我族旧谱和明代万历年间旧序,藩公原籍福建清流县今灵地镇步云村上云(上寮)人氏,绍兴二年(1132)迁揭阳霖田都猪喷岭梅花坑居住,因考未遂,于绍兴五年(1135)迁移长乐琴江都陂下(在今五华县安流镇)居焉,绍兴十五年(1145)中刘章榜进士,授迪功郎。祭祀仪式由德高望重、年届九秩的访贤叔公主持,他还赠送了我一本薄薄的藩公祠2002年《纪念册》。

合影留念以后,离开藩公祖祠,培安叔公带着我们前往五华与揭西交界的独山,参观了培安叔公的山外山企业正在兴建的莲山(观音娘娘)寺现场。尔后,在回安流镇路上的棉洋农庄饭店午餐,又是美食特色八刀汤、肉骨鱼汤和盐焗鸡等佳肴。

傍晚,锡球叔开车,载着我由培安叔公家到低坑村五栋楼陶背锡球叔老家,即其兄达裕楼锡洪叔家,并通知了其弟锡茂叔夫妻俩。同来的还有焕兴叔,我们三人参拜了琴江河边的太上老君宫,锡球叔说:“每年正月十四,是祭祀老聃和上灯重要活动日子。”然后,焕兴叔带着我沿江而上,沿途介绍河口祠、世宽公墓位置等山水地势、人情风俗。我还见到了路边的“感应大帝二王爷宫”小庙、“石古大王”庙龛,这些路边小庙无不显示客家人崇拜神祉风俗表现,也是客家宗教探索的重要方向,不但形成了对祖宗的崇拜、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还伴随着各种仪式活动地兴办。

晚饭更是其乐融融,锡球叔为了迎接我这位远方的宗亲,硬是把一大家子人招集了起来,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两瓶客家人自酿的糯米酒。我们有说有笑,互动着四川威远与广东五华的语言和事物,感叹先祖走几千里的路、如今交通便利一日可到的变化。晚餐过后,又随着焕兴叔到蓝塘拜见本支曰坤公后裔,再到安流镇焕兴叔新家过夜,我们两人闲聊了很多很多宗族的事,还聊得很晚,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祖地情况。

57日上午,焕兴叔又带着我转游了安流镇政府、农贸市场、东灵寺、安流中学。午饭是同锡球叔、焕兴叔在安流镇上,有任祥太叔公、元坤叔公、红坤叔公、振兴叔、也赶赴而来,与之见面。进入一家陈姓狗肉小餐馆后,焕兴叔问我:“喝过艾叶汤没?”我说:“没喝过”,于是点了一道艾叶鸡蛋汤,虽有点苦味,但还味道还可以,大家吃得干干净净。后来还了解到,我们客家人在当地还把黄荆条嫩稍巅也作食用,焯水后凉拌。在安流镇公路边的惠天石油站旁,与我尊敬的锡球叔合影告别,坐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车。路上下起了雨,越下越大,好似为此次即将离别流泪。到了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焕兴叔打工的家,焕兴叔就急忙电话通知在当地的我族曰坤公几位后裔,又是招待我吃晚饭,有柳兴叔和祥兴叔作伴。让我十分感动的是,焕兴叔这几天不只陪我里外的奔波,还购买当地东西给我带回来,并于58日上午亲自送我上车后才离去。

我感谢这几天以来老祖籍地的前辈,他们上了年纪,不辞辛苦,甘愿陪我这位年青人一同步行,一同走东往西,一同上山祭祖墓、下行入祠堂。特别是年届古稀的育成叔,亲自开着自己的豪车,翻山越岭、穿州过县,为我们做了两天的专职司机。其中的辛苦,难于言表。感动之余,我不禁赋诗一首:千里寻宗情万丈,一朝得见如故人;青山红土琴江畔,感天感地感祖亲。

2024.5.15七房幼公裔孙四川威远县严陵镇李东(谱名晖朝)

后联村輋黄村自然村藩公祠合影

李氏藩公祠合影(揭西县灰寨镇后联村)

mmexport1723216513588

李氏藩公祠大门
低坑村新建宝林寺 (8)
五华县安流镇新宝林寺
福龙村子高公祠 (26)
李氏子高公祠堂合影
福龙村致祥、幼公、雍公墓 (9)
李氏致祥公墓全景(左幼公墓、中致祥公墓、右雍公墓)
mmexport1723216520457
李老君宫
曰坤公裔河洞头旁李乃资家 (1)
幼公裔河洞头乃资叔太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