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重庆向“绿”而行

 常心舟 2024-09-11 发布于重庆
眼下农作物收割洁净接近尾声,收割后产生的大量秸秆也接踵而来。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防止秸秆焚烧防火队又忙碌了起来。
9月8日下午7时,位于双桥经开区龙滩子街道太平村,防火队员蒋小平站在地表温度达到35°左右的农地里,开始了一天一次的定时巡逻,查看秸秆的收放情况、防止村民焚烧秸秆。
“我们会采取劝诫、引导、扑灭等方式,管控秸秆焚烧,防止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扩散到空气中,切实降低空气颗粒物浓度水平。” 蒋小平说,双桥区按照“分区管控—网格收运—企业加工利用—农户换肥”流程,划定核心区、重点区、重要区“三区”,组建了7人24小时防火队进行巡查。据了解,防火队员每天巡查从晚上7时到11时。
图片
巡查禁止秸秆焚烧(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双桥区生态环境局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覃鹏介绍,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2月,是秸秆集中收存粉碎打包的时间,杜绝秸秆焚烧巡查贯穿其间,双桥通过区、镇、村社三级联动,实现秸秆焚烧清零和秸秆的收运、粉碎打包。据介绍,截至9月10日,双桥经开区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在全市领先。
秸秆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对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针对农村大量的秸秆焚烧难题,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通过实施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等举措,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空气质量提升。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双桥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修建秸秆初加工厂2座、临时堆放场33个及配套田间池33口,依托当地污泥处置中心及2个养牛场,实现了秸秆垫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三化”利用,收获有机肥实施“秸秆换肥”计划,多措并举构建起“疏堵结合”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年消纳秸秆6万余吨。
图片
秸秆粉碎打包现场(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了解,双桥区“疏堵结合”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实现助推该区相关企业降成本20余万元、促农增肥200余吨、空气提质增优的“三重效益”,其经验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肯定,相关信息被生态环境部政务信息系统采纳。
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有14个,2023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达到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预计今年综合利用率将继续稳定在90%以上,成为重庆积极探索打造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样板,助力重庆“治气治废”。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优良天数达到325天,无重污染天;今年截至8月,PM2.5浓度为3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优良天数已达220天,同比增加3天。
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碧水保卫战”成绩喜人
垫江县,长江一级河流龙溪河的主要支流桂溪河穿城而过,牡丹湖、三合湖、迎风湖等湿地公园相映成趣,尽显“康养垫江”人水和谐的生态之美。守住一城碧水,在建设美丽重庆中展现垫江作为,垫江交出了“碧水保卫战”的靓丽成绩单。
据介绍,垫江县在全市率先建立跨镇街的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和污水处理设施进口浓度补偿机制,将涉及26个镇街的48个监测断面和5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水COD浓度精准监测。
“为解决镇街管网建设资金短板问题,我县2022年期财政预算500万元叠加镇街缴纳的负面生态补偿金,建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激励考核资金池,按照'60%以建代补’和'40%达标奖励’两种方式进行分配。”据垫江县水生态环境科科长何川江介绍,此前,因污水COD进水浓度不达标,2020年垫江县24个乡镇向县财政缴纳流域补偿金1070万元,2021年24个乡镇向县财政县财政705万元。
图片
垫江龙溪河水清岸绿(垫江县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介绍,垫江县实施进水浓度考核后,相关镇街积极行动,推进辖区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
以垫江县太平镇为例。2021年,该镇太平污水处理厂因进水浓度不达标向县财政缴纳流域补偿金45万元,卧龙河市控断面水质有4个月超标,因此向上游桂阳街道缴纳补偿金18万元。2022年,太平镇政府投入110万元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污水主次管网23公里建设,推动污水处理收集率、处理量不断提升,倒逼推进太平污水处理厂技改提标。2023年4月,太平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完成后,污水处理规模由1500吨/天提升至3000吨/天,其进水浓度也实现每月达标,因为获得垫江县财政2023年激励60万元,辖区卧龙河水质实现每月达标也获得了该县财政激励12万元。据了解,今年1-8月,太平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河流断面持续保持每月达标,预计将获得该县财政奖励金72万元左右。
“我镇通过全面推进管网建设,强化生活污水治理,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污水乱排、直排现象消除,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太平镇副镇长张锐介绍,如今的太平镇城镇辖区河流水质改善明显,河畅水清、水美岸绿的环境让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极大提升。
图片
湿地汉丰湖(唐东 摄)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今年截至8月其优良率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长江水质也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将“问题清单”转变为“改革清单”“成效清单”
近年来,重庆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美丽重庆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重点工作,以治水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九治”,全面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推动生态治理系统重塑,把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变为“改革清单”“成效清单”,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努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图片
快递盒循环利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强化限塑减废协同治理。重庆各区县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建成“无废城市细胞”2548个,重庆还成为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发布“无废指数”的省市;2023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回收利用废塑68.9万吨,农膜回收利用率提高到94.1%。
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514公顷,新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0.5万亩,治理提升“两江四岸”57公里。建成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107个,治理农村黑臭水体8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61.8%。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累计发现问题2155个、整改完成2131个。建成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40个,升级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计野外回归崖柏3200亩。抓实长江十年禁渔,监测鱼类较禁捕之初增加1倍以上。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达66.85。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重庆新建国家绿色工厂54家、绿色园区4个,累计分别达到133家和12个,绿色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3.1%,碳市场累计交易5128万吨,低碳城市试点成效居中西部首位。
图片
矿山公园新颜(刘华民 摄)
推进生态治理系统重塑。重庆集成建设“九治”攻坚、生态报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数字生态环保“四条跑道”。建成运行“巴渝治水”应用系统,水环境问题处置效率提高80%左右,“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应用加快建设。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重庆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清单化推进川渝合作148项重点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司法体系更加完善,环保财政投入同比增长4.9%,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7300亿元,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4.44%。
重庆正锚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总体要求,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重庆直辖30周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等重要节点,完善支撑美丽重庆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标志性成果。
图片
渝中鹅岭公园瞰胜楼航拍美景(张发志 摄)
据介绍,重庆正以“九治”为抓手,系统推进治污减污改革攻坚。“治水”方面,重庆正建立污水溢流直排监管治理机制,建立黑臭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污水处理效能提升激励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治气”方面,聚焦快速实现空气质量跨越式提升,建立精准治理机制,迭代升级工业源深度治理体系,完善“车油路”一体化管控体系,完善扬尘污染视频动态精细监管体系,优化生活源污染治理体系。“治土”方面,健全耕地污染防治机制,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机制,建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统筹防治机制。“治废”方面,健全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机制,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综合利用。“治塑”方面,健全快递包装、商务、农业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机制。“治山”改革攻坚方面,健全矿山生态修复巡查检查机制,加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监管。“治岸”方面,健全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机制,完善港口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制度,完善事后监督执法机制。“治城”方面,制定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健全市级部门建筑垃圾产生信息共享和处置协调机制。“治乡”方面,健全农村黑臭水体闭环治理机制,探索适合巴渝乡村特点的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
此外,重庆还将持续完善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降碳增长为目标,全面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重塑现代治理体制机制,推进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体系,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着眼城乡建设,打造市域整体大美;健全政策体系,支撑美丽重庆建设,奋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