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朝皇帝在河北驾崩,从此留下了一个奇怪村名

 dongchang 2024-09-11 发布于河北

栾城有村曰“乏马”,井陉有岭名“乏驴”,这两个古怪的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今天我们单讲乏马村。

从今天的石家庄市解放广场坐上216路,大约走40分钟就能到栾城区的乏马村。笔者从村口的石牌坊步行约三四百米,就能看到村中的南北向主干道卧龙大街。民间传说,东汉末年,王莽(实为王郎)赶刘秀时,刘秀曾在土岗躲藏,遂有“卧龙岗”之名。上前问老者,村中卧龙岗何在,老人笑笑,只说已经种树,土岗已不复存在。

原来建国后大家盖房修路,黄土早被挪作他用。笔者一路走到大街北头儿,只看到几颗核桃树和村民散养的鸡。

村名“乏马”,但在本地百姓口中却读做“泛马”,据说过去村子定居人口近五千,是栾城的第二大村。赶上乏马大集,国道边的摊位迤逦几里长,煞是热闹。

唐初武则天执政时,突厥进犯河北,官兵在今栾城乏马一带的树林作战,斩获颇丰,遂有“杀胡林”的地名。这个知识点为后世的岁月埋下了一颗“彩蛋”,见证了乏马村名的来历。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北方纷乱。契丹首领统一草原,还时不时地趁乱南下剽掠,搞点金钱美女,回去好过年。到了946年,统治北方的后晋皇帝石重贵暗弱,契丹首领耶律德光(辽太宗)定睛一看,机会来了。

他举兵南下,在946年12月攻克汴京,灭掉后晋。志得意满的他宣布改国号为辽,河北、河南很多州县插上了辽军的旗帜。

不想,战线太长后援不继,加上骄傲情绪在军中蔓延。无心约束士卒的耶律德光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手下以“打谷草”的名义抢掠。大批民财进了官兵的私囊。

乏马村的卧龙大街可容两辆私家车通过

北方百姓本就对契丹人不爽,加上猝然到来后统治根基不牢,一批军阀趁势而起。百姓们自发组织反抗,让耶律德光焦头烂额。到了947年4月,在草原待惯的耶律德光受不了河北的炎热天气,打算回草原避暑。战后总要饮酒逸乐,难免把身体搞垮,45岁的耶律德光得了重病,他从汴京赶紧北返。一行人浩浩荡荡行经河北。

去世前,神志还算清醒的耶律德光曾对此战做过总结,反思纵兵劫掠的恶果。其实这个皇帝还是很有政治头脑,重用汉臣,设南面官北面官分治都出自他的手笔。只是,在南下战后没及时安抚,政策过于粗暴,激起了民间的反抗力量。如果能怀柔政策,缓上一年,那历史或许就是另一种写法了。

根据《辽史·太宗纪(下)》中的记录,契丹车队行进到高邑时,耶律德光已经病重。勉强起行走到栾城县,他在这儿驾崩。因他行至此地,人困马乏而死,所以这个村子就被叫做“乏马”。这件事儿倒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栾城的古驿道大体上和今天的308国道基本平行,乏马村就在沿线,这里是耶律德光车队的必经地。

龙岗大街北头儿情景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录,耶律德光死的地方就在栾城的杀胡林,也就是今天的乏马村一带。

乏马村民自然知道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在撰写村史时也不忘记录其事。村北原有一座龙王庙,庙中记录这里原叫杀胡林,后改梅家寨、乏马铺。

传说和史书上的白纸黑字给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见于村里的文化墙上的记录。古代还有官员慕名来乏马参观写诗咏叹。近代的乏马村民朱丰参加革命,成为中共七大代表。这些故事都是乏马的历史文化在后世的流传、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