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卷35《疟论篇》诗解3

 琴诗书画情 2024-09-11 发布于山东

《黄帝内经素问》卷35《疟论篇》诗解3

题文诗: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疟

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

阳已伤,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

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

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

得并者也.帝曰疟不发应何如?岐伯曰疟

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病在阳则

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脉静极则阴阳俱衰,

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

渴其故何?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

客于六府,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

乃作疟者,阴阳更胜,或甚不甚,故或渴

或不渴也.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

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也。

其病异形,者反四时。其以秋病者寒甚以

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夏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

骨髓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

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

所用力邪,与汗皆出,此病藏肾,其气先从

内出于外.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

先热后寒,名曰温疟。帝瘅疟?曰瘅疟,

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

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皮肤

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盛而

不衰则病.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

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间,令人消烁

脱肉,命曰瘅疟。帝曰善。

原文3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
  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瘅疟何如?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帝曰:善。


黄帝道:讲得好!疟疾究竟怎样治疗?时间的早晚应如何掌握?
  岐伯说:疟疾将发,正是阴阳将要相移之时,它必从四肢开始。若阳气已被邪伤,则阴分也必将受到邪气的影响,所以只有在未发病之先,以索劳缚其四肢末端,使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两者不能相移;劳缚以后,审察络脉的情况,见其孙络充实而郁血的部分,都要刺出其血,这是当真气尚未与邪气相并之前的一种“迎而夺之”的治法。

黄帝道:疟疾在不发作的时候,它的情况应该怎样?
  岐伯说:疟气留舍于人体,必然使阴阳虚实,更替而作。当邪气所在的地方是阳分,则发热而脉搏躁急;病在阴分,则发冷而脉搏较静;病到极期,则阴阳二气都以衰惫,卫气和邪气互相分离,病就暂时休止;若卫气和邪气再相遇合,则病又发作了。
  黄帝道:有些疟疾隔二日,或甚隔数日发作一次,发作时有的口渴,有的不渴,是什麽缘故?
  岐伯说:其所以隔几天再发作,是以为邪气与卫气相会于风府的时间不一致,有时不能相遇,不得皆出,所以停几天才发作。疟疾发病,是由于阴阳更替相胜,但其中程度上也有轻重不同,所以有的口渴,有的不渴。

      黄帝道:医经上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而有些疟疾,并不是这样,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是指和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而言。亦有些疟疾形症不同,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反的。如发于秋天的,寒冷较重;发于冬天的,寒冷较轻;发于春天的,多恶风;发于夏天的,汗出得很多。


  黄帝道:有病温疟和寒疟,邪气如何侵入?逗留在哪一脏?
  岐伯说:温疟是由于冬天感受风寒,邪气留藏在骨髓之中,虽到春天阳气生发活波,邪气仍不能自行外出,乃至夏天,因夏热炽盛,使人精神倦怠,脑髓消烁,肌肉消瘦腠理发泄,皮肤空疏,或由于劳力过甚,邪气才乘虚与汗一齐外出。这种病邪原是伏藏与肾,故其发作时,是邪气从内而于外。这样的病,阴气先虚,而阳气偏盛,阳盛就发热,热极之时,则邪气又回入于阴,邪入于阴则阳气又虚,阳气虚便出现寒冷,所以这种病是先热而后寒,名叫温疟。

  黄帝道:瘅疟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瘅疟是由于肺脏素来有热,肺气壅盛,气逆而上冲,以致胸中气实,不能发泄,适因劳力之后,腠理开泄,风寒之邪便乘机侵袭于皮肤之内、肌肉之间而发病,发病则阳气偏盛,阳气盛而不见衰减,于是病就但热不寒了。为什麽不寒?因邪气不入于阴分,所以但热而不恶寒,这种病邪内伏于心脏,而外出则留连于肌肉之间,能使人肌肉瘦削,所以名叫瘅疟。

  黄帝道:讲得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