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辅佐两代幼帝,孝庄之所以不像慈禧那般擅权,主要有2点原因

 宋安之 2024-09-11 发布于山西


一、性格原因。二、从始至终没有完全掌握过最高权力。

先来说说性格原因,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来看,孝庄太后是个德才兼备之人,而且并不是那种贪权之人,是始终处于幕后的,不会主动揽权掌权的,所以自然不会做出擅权之事,反而是尽心尽力辅佐顺治帝和康熙帝两代幼主。

因此康熙帝对祖母孝庄太后很是感激,长大以后是如此回忆:“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意思没有祖母培训,他不会有着日后的成就,这样的评价是很高很高的。再往后的雍正帝则是如此评价:“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慈禧太后则是不一样,她是一个贪权之人,不然不会在丈夫咸丰帝死后,鼓捣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干掉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然后违背祖制进行垂帘听政。虽然在47年的漫长掌权期间,慈禧太后短暂放权于同治帝和光绪帝,但整体而言她并不舍得完全放下权力,并且还是当时守旧派的最大代表,因此当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她的根本利益以后,她便是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反对,并且重新掌握本就没有让出去的大权,是阻碍了时代的发展,留下了骂名,相比之下,更显得孝庄太后的过人之处。

另一方面孝庄太后从始至终,别说掌握绝对权力,就算是初步掌握大权,也是没有完全做到,而没有掌握绝对权力,尝不到绝对权力带来的快感,自然不会衍生擅权和架空幼帝的野心,而且在当时她能将儿子顺治帝的皇位保住,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以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来说,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册封了崇德五宫后妃,孝庄太后在当时只是排行最末,论排名,她不是正宫之主,论受宠程度,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才是皇太极的最爱,海兰珠病逝以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竟然开始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几度悲伤到昏迷,他的父亲努尔哈赤病逝以后,他都没有这么悲伤过。可以说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时代根本不显眼,更没有什么权力。

客观来说,如果不是之后儿子福临成为皇帝,那么孝庄太后不会因此走上政治舞台,更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这点慈禧太后和孝庄太后类似,属于是母凭子贵,清朝一直禁止后宫干政,咸丰帝虽然资质平平,但并非糊涂的皇帝,因此在咸丰帝时代,慈禧太后虽然受宠,但并没有什么权力,直到咸丰帝病逝,慈禧太后因为为他生下长子也是独子的同治帝,地位才开始水涨船高起来,身为新皇帝生母,成为皇太后,由此开始染指最高权力,这个过程不说一帆风顺,也是差不多。

孝庄太后的皇太后之路则是坎坷至极,在顺治朝前期,孝庄太后虽然身为顺治帝生母,是母以子贵成为皇太后,虽说皇帝年幼,是皇太后最容易掌握权力的时候,但当时实际权力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掌握着,等于皇权在宗藩手中,所以孝庄太后别说掌握实际权力,就是与顺治帝母子俩是自保都够呛,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出现孝庄太后为了保全儿子顺治帝,是委曲求全下嫁于摄政王多尔衮的传言。

到了顺治七年冬,独揽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猝死以后,顺治帝在父亲皇太极旧部之两黄旗大臣和以郑亲王为首的宗室王公的支持下开始亲政,之后为了集权,顺治帝再度剥夺宗室王公掌管六部事务的权力,并且打压和限制宗室王公,开始朝着独揽大权的方向走去,在这种情况下,孝庄太后同样没有掌握大权机会。

也就是之后顺治帝为了集权,太过重用汉臣,为统治集团所忌惮,孝庄太后身为守旧派的最大代表,为了维护满洲势力与儿子顺治帝是矛盾频发,才获得满臣的支持,不过这时期主要在于是重用汉臣还是满臣的路线之争,并非是权力之争,孝庄太后获得满臣支持的源头不在于自身权术,而在于她可以代表满臣利益。

同样辅佐第一位幼主,慈禧太后在同治帝时代,则是开始有些彻底放飞自己,利用慈安太后敦厚并且权力欲望不重的有利条件,开始肆意操纵权柄,打压小叔子恭亲王,并且架空儿子同治帝,同治帝之所以英年早逝,虽然史料记载是正常生病而亡,但背后什么说法都有,甚至有着因为寻花问柳得了花柳病而死的说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太强势,使得这位少年天子掌握不了真正的实权,是过的并不如意,因此自然出现皇帝无所事事之下,竟然要靠寻花问柳打发时间并且因此而死的传言。

等到了康熙帝时期,顺治帝在临死之前,鉴于摄政王多尔衮擅权的前车之鉴,害怕再发生类似事情,害怕再出现一家独大情况,所以不再以宗藩辅政,而是与孝庄太后为首的守旧派达成一致,以满洲大臣进行辅政,设置四大辅政大臣来辅佐年幼的康熙帝,来实际代行皇权。

有了四大辅政大臣,虽然同为守旧派,孝庄太后可以影响他们,也可以命令他们,但还不至于使得四大辅政大臣对她是言听计从,不然鳌拜之后也不会一家独大,等于孝庄太后同样没机会染指最高权力,更何况当时她年事已高,如履薄冰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自然是想着颐养天年,而不是想着如何操纵大权,所以康熙帝智擒鳌拜以后,孝庄太后是尽心尽力辅佐他亲政,而不是趁机擅权。

再看看慈禧太后,同治帝时代,她为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之一,天然就有掌握最高权力的机会,唯一可以牵制她的慈安太后只是一个敦厚之人,是起不到太大牵制作用,所以等到同治无嗣而亡以后,慈禧太后为了可以继续垂帘听政,不想成为太皇太后,因此选择了与同治帝同辈的堂弟之光绪帝,同时光绪帝不只是咸丰帝七弟醇亲王奕譞之子,其母还是慈禧太后之胞妹叶赫那拉·婉贞,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亲近,是慈禧太后的外甥,这样更方便慈禧太后擅权,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私心,而先后架空两位幼帝,掌权时间达47年,尤其是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更是一家独大,之后独揽大权27年,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更加不舍得放下手中大权。

整体来说,两位太后一对比,孝庄太后这位开国太后根本没有慈禧太后这位末世太后那样染指最高权力机会,是接触不到最高权力,所以自然不会更进一步产生野心,而是尽心尽力辅佐两代幼主。

最后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孝庄太后是蒙古人,虽然满蒙一家,但是天下终究是八旗满洲打下的,在晚清这点区别影响不大,但是在开国初期,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孝庄太后可以掌握一定实权,但是做不到真正的独揽大权,因此自然是聪明的选择了尽心尽力辅佐两代幼帝,这点高明的很,使得清朝康熙帝及其之后的皇帝对她评价很高。

对比慈禧太后,虽然孝庄太后生前没有那般独揽大权,没有那般风光无限,但她赢得了身后之名,在历史上留下贤名。慈禧太后虽然赢得一世之风光,但身后之名,则不是那么好,不说骂名滚滚,也是相差不多。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