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古稀老人赵 2024-09-11 发布于北京

言菊朋(1890年—1942年),京剧演员,工老生,言派老生创始人、前四大须生之一。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言菊朋是一位执着而忠实的学谭者,早年的演唱和余叔岩一样,完全效法谭鑫培。创立了风格独特的老生言派唱腔,在谭鑫培以后,将京剧老生表演发展到了一个更高新台阶,其以后的老生演员多从其艺术中汲取营养。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依次为:张少楼、奚啸伯、李家载

言菊朋的传人寥寥,直接受教于言的艺术传人(按时间先后)有: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少楼,以及言菊朋之子言少朋。六位传人中,只有三位拜了师,分别为:奚啸伯、汤志朋、张少楼

奚啸伯,虽拜了师但并未拘于言派,后来更自成一派。汤志朋,只看到说抗战期间在成都演出,不知所终。张少楼,后来嫁与言菊朋长子言少朋,算是言派真正的传人。

除自身成就外,少楼先生对言派贡献有二:一是夫妇二人在青岛京剧团时中兴言派,相夫也;二是生了言兴朋,教子也。所以有人谐谑,老言这关门弟子收的真划算。

一、奚啸伯:后四大须生之一、奚派老生艺术创始人。

奚啸伯(1910年—1977年),京剧演员,工老生,奚派老生艺术创始人,后四大须生之一。

奚啸伯自幼私淑余叔岩的唱腔艺术,1921年拜言菊朋为师,1929年,正式“下海”,成为专业演员。1936年,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被京剧界并称为“后四大须生”。1937年,拜李洪春为带道师。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奚啸伯的唱念艺术委婉细腻、清新高雅,表演才华气质文静、感情深沉,舞台表演气质脱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世称“奚派”。奚啸伯文化素养较高,是他一个重要的优势,他个人风格的建立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他注重研究音韵学,结合个人嗓音特点,对于人辰、衣欺这两个辙口的字音做了处理,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音造型,在他的代表作京剧《白帝城》中,这种独特的声音造型对塑造晚年刘备的音乐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奚啸伯的表演艺术,起初遵循谭派路数,但由于他很早就向言菊朋学习,所以受到言派的影响很深。他登上京剧舞台之际,又是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这些老生流派盛行的时候,他也不拘一格地从余、马、高等流派取得借鉴。奚啸伯的《上天台》和《白帝城》都得言菊朋亲传。三八年的《上天台》唱片颇具言味儿,有些地方听着和老言真像,连嗓子都有些像,最大不同我听来是几处跺板。四二年的《白帝城》唱片,仍具言风,但已异其趣。总体感觉,比如垫字少些,也没有那么明显的顿挫,余派的影响更明显。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言菊朋与奚啸伯

言菊朋与奚啸伯整体上高度“相似”:都是出自贵胄家庭,文化程度比较高,都是票友出身,下海后成为“四大须生”,都是极度注意“唱”,以音韵声腔取胜,都是流派创派的大师,开创老生艺术流派言派、奚派。而且二人命运也类似,都是一生坎坷,晚年不顺。

二、汤志朋1935年拜师言菊朋,抗战期间曾在成都演出,后不知所终。

三、李家载:李鸿章弟李凤章的后代,学老言最好。

李家载(1915年~1986年),男,京剧老生,工言派,由言菊朋亲传。出身票友世家,是李鸿章之弟李凤章之曾孙。半个世纪之前,上海成为言派南方大本营,就是因为李先生的功劳。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李家载演出《卧龙吊孝》

李家载的父亲李国澄是有名的谭派票友。李家载和宋湛清(李家载表弟)从小耳濡目染,对京剧发生浓厚兴趣,他们的表舅任凤苞(李家载和宋湛清称其五舅)与言菊朋非常熟,1931年言菊朋与荀慧生同来上海演出,李家载、宋湛清向言菊朋问艺。

李家载1938年北上向言菊朋先生学习言派艺术,跟言菊朋学了几出戏,如《桑园寄子》、《空城计》、《托兆碰碑》,其中“举鼎观画”和“法场换子”言菊朋只教过他们两个。言派的其他戏他们多半都是听唱片自学的,有的是跟琴师学的。他们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的确是得到了言氏的亲授,这使他们终身受益。有了名师指点,加上自身嗓子好,进步自然就快。

李家载嗓音圆润,音色近似言菊朋,唱起来婉约、流畅、悦耳。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李家载颇具言菊朋神韵,不温不火,骨肉亭匀,偶尔也带一点言氏晚年的苍颓但不过分。《二进宫》有一段“渔樵耕读”,一般演出因为是三人轮唱不大上的,但我很喜欢,余派、言派都有,唱词不甚同。虽然两个唱腔都非常好听,言腔听来更贴近人物。我只找到李家载和言兴朋的录音,更喜欢前者,悠悠然藏而不露又有一点拿着,符合杨侍郎当时以退为进表面上诚惶诚恐实则在讨价还价的心态。言兴朋唱的很多处不同,更爽脆一些,“战战兢兢”那句多了两个虚字别致好听,不过相较之下小言年轻时声音太透亮了尽管动听但少城府——那杨波是“十年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科场,七篇文章”地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才混着个兵部侍郎的——若现在唱来效果定会不同了,沧桑感是须得时间磨砺的。

李家载唱的虽好,别的据说平平,票友出身,这不奇怪。

另外他有些字发音不一样,明显的连我都能听出来的比如象“月”、“日”什么的。言菊朋对字音那是最最讲究的。1976年版本《让徐州》是言少朋饰陶谦、李家载配唱,这一版《让徐州》是言派二代最好的唱配上最好的做了,绝对经典。

在言菊朋先生去世后的40年代,言派戏曾一度冷落了不少,这或许与言派戏难唱有些关系,而李家载始终坚持言派的艺术传统,甚至还适当地发展了言派艺术。因此受到票友和观众们的拥戴,曾被誉为言菊朋之后的言派领军人物。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李家载、新艳秋1957年录制的黑胶唱片

他唱言派戏不仅声似,而且神似。有一次,广播电台里播放他的唱段,言慧珠、言小朋与他们的母亲也在收听,全当成是言菊朋的唱段了,结果电台里报出是李家载的唱段,起初他们还以为电台弄错了,可见李家载功夫了得。

从1960年1月到1966年6月,是李家载艺术生涯最辉煌的年代。李先生在继承言派和发展言派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宋湛清:京剧票友,中国电子录音工业创始人之一。

宋湛清(1915年—2009年),京剧票友,师从言菊朋。

宋湛清出身望族,清康熙时大学士宋德宜之后,父宋选之、叔宋衡之均为昆曲名家。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宋湛清的《让徐州》

宋湛清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物理系。1931年与表兄李家载一同,因表舅任凤苞介绍,从言菊朋问艺。因家世关系,不克正式拜师,终身为票友。

1947年,孟小冬于杜月笙大寿会唱《搜孤救孤》,宋湛清受当时电台之邀作为录音专家现场录音,孟氏此一珍贵音响资料乃得以流传。1949年,宋湛清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钢丝录音机。并与他人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磁录音机专营企业,出任总工程师。1953年,其亲手设计研制的530型录音机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

1955年,宋湛清研制出中国第一架磁带录音机和中国第一条录音磁带。为中国电子录音工业创始人之一。

宋湛清得到言氏亲炙,据说言菊朋教宋湛清的是老谭派唱法。宋先生以票友身份,潜心研究并竭力介绍、推广言菊朋先生的艺术。

五、张少楼:言菊朋关门弟子、儿媳,“余中有言”的著名坤生。

张少楼 (1924年一2014年),京剧坤生演员、言派艺术优秀的继承者,是言菊朋关门弟子,言少朋的夫人,言兴朋的母亲。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张少楼8岁随父张月楼学艺,习旦角,后师从关盛明学老生,1940年拜言菊朋为师,与言之子言少朋结为伉俪。后又得名琴师王瑞芝、刘叔怡、陈秀华等教授余派戏。

张少楼扮相俊逸,嗓音清醇,演唱潇洒委婉,运腔精巧。她早年乃是“余派”的追随者,后拜言菊朋为师,故唱腔“言”中有“余”,唱腔方面尤偏于细腻婉约,缺少老言那份酣畅淋漓和感染力。

【東齋戲谈】言菊朋有六位亲传弟子,都是谁?

依次为::言兴朋、张少楼、言少朋

张少楼的言派录音,比如三段《文昭关》和六段《让徐州》,韵味筋骨具足,但感觉多少有点儿较劲。她的好在其保持着言派的风骨——言菊朋那婉约华丽中的风骨——丝毫没有后来人的那种媚,这是我最喜欢的。

但另方面则多少有点儿硬,特别是断续的感觉,跌宕有余、流畅不足。相对来说我更爱她的几段《洪洋洞》,苍劲醇厚,无雕琢感,显得一气呵成,不过那不是言派的唱法了。

是不是言派并不适合坤生?

事实上,自言菊朋去后,言派传人中,包括李家载在内,已无酷似老言的了。

六、言少朋(另有专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