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普通人往往把像不像来作为评判绘画好坏的标准?

 llljjgg 2024-09-12 发布于北京

在艺术的广袤领域中,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拥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涵。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普通人在评判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时,常常将“像不像”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图片

首先,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认知习惯是影响普通人评判标准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通过直观的视觉来识别和理解周围的事物。这种对现实世界的熟悉和依赖,使得他们在面对绘画时,自然地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与自己所熟知的事物相似的形象。因为相像的绘画能够迅速与他们的日常经验产生联系,从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图片

其次,教育背景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现象。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接受的艺术教育相对较少,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论、历史和各种风格流派的了解有限。他们缺乏系统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训练,不知道如何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因此,“像不像”这种直观、简单的标准就成为了他们唯一能够依赖的判断依据。

图片

再者,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广告、插图、照片等大量具象的图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这些图像往往追求逼真和写实,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长期处于这样的视觉环境中,普通人的审美观念逐渐被同化,更加倾向于接受和认可那些与现实相像的绘画。

图片

此外,普通人对于绘画的目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误解。在他们看来,绘画主要是为了记录和再现现实世界,而忽略了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探索形式和创造美感的艺术手段。这种对绘画功能的狭隘理解,使得他们在评价时仅仅关注作品与现实的相似度。

图片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心理安全感的需求。面对一幅抽象或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普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他们无法轻易地在其中找到熟悉的元素。而一幅相像的绘画能够给他们带来确定感和安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对作品的理解和判断。

图片

然而,仅仅以“像不像”来评判绘画的好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片面的。绘画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从古典主义的细腻写实到印象派的光影捕捉,从表现主义的情感宣泄到抽象派的形式探索,每一种风格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如果我们始终局限于“像不像”的标准,就会错过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所带来的深刻体验和启示。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打破了传统的视觉规则,通过分解和重组物体的形态来展现新的空间和视角;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以简洁的线条和色块构建出和谐的秩序与平衡。这些作品都无法用“像不像”来衡量,但它们却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为了提升普通人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水平,我们需要加强艺术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绘画的历史、理论和各种表现手法。同时,艺术展览、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也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艺术的机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培养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审美观念。

图片
                    (绘画作者
:赵洋)

总之,普通人以“像不像”作为评判绘画好坏的标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应该努力突破这种局限,去探索绘画艺术更为广阔和深邃的世界,从而真正领略到绘画艺术的无限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