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侃:不必成器,你本美玉

 沐昕mx 2024-09-12 发布于广东
写在前面
做喜欢并能胜任的愉快事,就很可以了。
从儿时起,长辈们就不断地用 “成器” 的标准来衡量我们,那些诸如 “欲成大事者,必须如何” 的训诫不绝于耳。
古往今来,许多人被 “成器” 的观念束缚。我们开始思考:成器真的是人生唯一的方向吗?
其实,不必成器,做好自己才是更重要的选择。
古代的 “箴言”“格言” 大多带有功利性的诱导,做什么事似乎都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才被定义为应该做的。
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其背后的逻辑是为了 “胜人”。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人们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内心的喜好,而是能否获取利益或者达到所谓的 “成器”。
这种观念下的人生就像是一场被设定好程序的马拉松,大家朝着 “成器” 这个终点狂奔,却忽略了途中自己真正的感受。
在家庭中,长辈期望孩子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发展,读书、升学、找到好工作、获得高社会地位,这一整套流程就像是一条被规划好的轨道,偏离轨道就被视为没有出息,不能成器。
社会上也充斥着类似的声音,各种成功学书籍和讲座铺天盖地,告诉人们要想成器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做出怎样的努力。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真正活出自我的人时,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梵高,他一生穷困潦倒,在生前并没有被视为 “成器” 之人。他的画作在当时不被主流所接受,但他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用画笔描绘出内心的世界。
他没有成为传统意义上功成名就的画家,没有在当时的艺术界 “成器”,但他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那些色彩浓烈的画作是他灵魂的呐喊。他遵循自己的内心,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虽未 “成器”,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传奇。
为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获得高地位而拼命奔波。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压抑了自己的个性。
与之相反,有一些人跳出了这个怪圈。例如那些放弃高薪工作去偏远地区支教的志愿者们。
他们没有追求世俗眼中的 “成器”,没有在大城市里积累财富和地位。
但他们在偏远的山区里,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世界,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在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
不必成器,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碌碌无为。而是在尊重自己内心的基础上,做自己喜欢且能够胜任的事情。这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不必按照统一的 “成器” 标准来塑造自己。
就像一颗种子,不必都长成参天大树才是成功,它可以是一朵娇艳的花,也可以是一片翠绿的草,只要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