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理数理(一):先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1)

 培训班文摘 2024-09-12 发布于山西
由历史上和现行的通行本《周易》里的“系辞传”以及马王堆《帛书易》的“系辞”里,都记述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一段表述内容。由此我们可知,早在秦汉之前孔子及其儒学门生们在编纂《周易大传》时,可能就已经存在有“先天卦”及其“方位分布”了。因为在《帛书易》里,并没有通行本“说卦传”里的“帝出乎震,齐乎巽……”一段有关“后天卦”位及其分布的表述。有可能“先天卦位”分布的存在会早于“后天卦位”的分布的存在。只少可说,两者有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故而说“先天方位分布”只少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及流行了,而并不完全是宋朝邵雍所发明的。说是宋朝或邵雍之后才出现的,是不确切的说法。
根据连劭名先生和刘正先生,对蔡运章教授为主的考古学家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考古成果的研究,以及根据《周易》和商周青铜器铭文的对比研究,在《周易》文本产生前后的商周时代,“先天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方位”就已经存在了,而并不是什么到了宋代才产生的表述方式与方法。
当然还有许多的说法,不管如何,它的结构、分布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所以我们下面将从其“易理”数理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先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八进制” 与“五进制”混合制。
各位数连续相加,其总和数除以8,余数定其“先天卦”的场态。
          
A, 方位分布结构∶
          
上下、左右、前后、南北立体表述模式。    
图片
                     (先天八卦结构分布图1)
          
B, 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a、“八进制”。
          
b、除法特点∶
          
各数除以8,余数为其最内圈的基本分布数(序数),以此数分布所在的位置,定其场态的性质【数=卦=场=象(卦象)=信息】。
          
c、方位分布的内部按数字大小顺序传递相互互补。
说明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系统地寻求”。详见我所著的《易与和谐》一书中“先天八卦结构分布”一章内的论述。
          
C、“先天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规律:
          
由于我们是以“先天八卦”为体的,故而我们采用的是以“先天八卦”序数为配数基础的数理原则。
“先天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规律如下。    
图片
此数阵中,由竖向和横向所矩阵形成的数的方阵中,任何相邻的二二至八八相隅而成的各个(幻方)方阵里的两个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在其相应的本阵中,都是相等的数值。
比如,由横向1至2及竖向1、9组成的“二二相隅”的方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1+10=11,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9+2=11。两条对角线上的数的总和数,都等于11。
又比如,竖向由20向下至52数,横向由20右向至24数所组成的25个数的方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各数的和数,为20+29+38+47+56=190,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各数的和数,为52+45+38+31+24=190。两条对角线上的数的总和数,都等于190。
其他的各种位数组成的(幻方)方阵的对角线上各数的和数,照以上方法类推。
如果是超出这个“八八”方阵分布图,以上其对角线上各数和的规律,是不是也会像“后天八卦”数场以81个数阵为重复性分布一样,就不一定是这个规律了呢?
下面我们随机举例来分析。
比如,由横向50向右到56及50向下到98所组成的7阶(幻方)49个数所组成的数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数的和数,为50+59+68+77+86+95+104=539,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数的和数,为98+91+84+77+70+63+56=539。此方阵两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数,是相等的539之数。
又如,由横向44向下到60及44向右到46所组成的3阶(幻方)9个数所构成的数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44+53+62=159,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60+53+46=159。此方阵内两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数,是相等的159之数。    
其他规律大家还可以照此类推。
以上并没有像“后天八卦”数场分布那样,只重复出现以“九九”方阵为基础的对角线之和相等的规律。而不仅是在“八八”方阵中,在“先天八卦”自然数的连续排序中,始终都存在着这种,方阵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相等的规律。也就是说,这种“八八”数阵的排列方式比“九九”方阵数图的排列方式,更带有数与“几何数学化”的普遍规律性。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邵雍把“先天八卦”及其分布构成,作为首要之“体”来看待和判断一切对应事物的规律的“易理”数理根据之一的缘故吧。
按“先天八卦”排序为“八进制”,将其各卦下所对应的数除以8或连续地除以8,并以8或8以下的余数,定数卦的场态。故上图数列分布得以下数列分布∶
          
图片
其各数被8或连续被8除后的余数,都与最内层的8个“经卦”的序数相同。即∶
          
       1              2              3              4              5              6              7              8
          
也就是说,无论其数位及数字有多么的大小,只要连续被8除,其余数就能确定与其对应的“先天八卦”的每一个场(卦)态数。
由于,“先天八卦”是“八进制”系统。从以上数阵图可以看到,它一共只有8个卦。其各卦所对应的卦(序)数,按顺序也只能有8个位置。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被整除的数[即坤()卦下所对应的每一个数],就应该对应排列的是第8个位置上的坤()8(卦)的场态。    
其他各卦下所对应的数,都是被8除以后,余数与该卦序数相同的数。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的预测方法及《梅花易术》中,确定卦(三爻卦)时,要以余数来确定其对应的“先天八卦”及其卦数值的原因。同时这也是“先天八卦分布”的“易理”原理与定律。这也是古今“义理”派,从来就没能明确涉及的课题。
如果,我们将前面所说的“先天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图中,各个数内的各位数,自行顺次连续相加至10位数之内的数后,看又会是个什么规律呢?
如下图  所示。
          
图片
以上该数阵中,由竖向和横向所矩阵形成的数的方阵中,任何相邻的二二至八八相隅而成的各个(幻方)方阵里的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及和数,“极其数”的连续相加的结果,在其相应的该阵中,都是相等的“最终极”数值。
比如,由全图左上角第一行的1,横向由1向右至2及竖向由1向下至9组成的“二二相隅”的方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1+1=2,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9+2=11,而11=1+1=2。两条对角线上的数的总和数,最终都等于2。
又比如,竖向由离()卦下的第三个数1向下至6数,横向由该1向右至5数所组成的25个数的“五阶”方阵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各数的和数,为1+1+1+1+1=5,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各数的和数,为6+8+1+3+5=23,且23=2+3=5。两条对角线上的数的总和数,最终都等于5。    
其他的各种二至八位数各自组成的(幻方)方阵的对角线上各数的和数,照以上方法类推计算。
如果是超出这个“八八”数组成的方阵分布图,以上其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的规律,是不是也会像“后天八卦”数场重复性分布那样,就不一定是以上的规律了呢?
下面我们随机举例来分析。
比如,还是由离()卦下的第七位的6横向向右到坤()卦下第七位的2,再由6竖直向下到1,其所组成的6阶(幻方)数阵分布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6+6+6+6+6+6=36。36=3+6=9;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1+3+5+7+9+2=27。27=2+7=9。此方阵两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及“极其数”之和数,最终都是相等的9之数。
又如,由乾()卦下第6位的数5向下到7数,横向再由此5向右到坤()卦下第6位的3数所组成的8阶(幻方)数阵分布中,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的5+5+5+5+5+5+5+5=40。40=4+0=4;而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的7+9+2+4+6+8+1+3=40。40=4+0=4。此方阵内两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及“极其数”之和,最终仍然还是相等的4之数。
其他数及数阵中对角线上数的分布规律,大家还可以照此法类推。
以上随机举例中,并没有出现像“后天八卦”数场分布那样,只重复出现以“九九”方阵为基础的对角线之和相等的规律,而是始终都存在着这种(幻方)最终方阵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相等的规律。也就是说,这种“八八”数阵的排列方式比“九九”方阵数图的排列方式,更带有数与“几何数学化”的普遍及普适性的规律性。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邵雍把“先天八卦”及其分布构成作为首要之“体”来看待和判断一切对应事物的规律的数理根据的来源及根源。以上的“易理”数理规律,也是自古以来“义理”理论未曾涉及过的原理与定律。就连宋朝易学大家邵雍都未曾提及到这些原理与定律。只是在假托是他所著的《梅花易术》(数术学之书)中,略能见到该方面规律的某些应用。可是其中也未曾提及到如此推导的原理。    
由以上数列分布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其【竖向排列】:
无论是“先天八卦”所对应的任何一个“经卦(场态)”下,都是有重复性排序规律的。即由987654321这么9个连续排列的数,构成重复性有9个层次的不同变化。可这9个层次的数,正好与“后天八卦”9个卦的对应排序数相同(一致)。
其【横向排列】:
每个“先天八卦”下的数字(数序),也是以由123456789这样的顺次重复性排列为基础。这9个数序正好也与“后天八卦”的9个卦及其序数相对应一致。
故此“算法”中的“加法计算”方法,能将“先天八卦”的8种场态与“后天八卦”的9种场态混合在一起,进行通用性计算与判断。也就是说,我们把“八进制”与“九进制”两个“类化”表述系统,统一到了同一个表述系统之中了。
用这种方法,无论数与数值有多大,用很简单地横向各位数的连续性相加,所得之和数被8来除,由其余数,很快就能知道此数(场态)所对应的“先天八卦”中的哪一个卦(场、态)。然后再根据此卦象内涵的“后天”(“外象”、“类”、“群”等)意义,对应解释或解决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此方法也可以计算找出任何数值(包括分数、小数、比例等)所对应的“八卦”场态。具体成卦与对应计算方法,可参阅本书另册“十六、度量衡与卦数的对应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分析。
如果,上面这个“先天八卦”数序排列图中,每个数值都被“后天八卦”的9数相除,又可得到一种数序排列状态图。
计算方法如下。
比如∶    
64=64÷9,余1。故64=1。(即64=6+4=10=1+0=1)。
34=34÷9,余7。故34=7。(即34=3+4=7)。
7=7÷9。不够除。可看作是余7。故为7数本数。(即7=7)。
81=81÷9。正好整除。可看作是余9。故为9。(即81=8+1=9)。
用以上方法推算,前面“先天八卦”对应数的排列图,可得如下的对应数阵排列图。
图片
此数阵图的排序及位置,正好与前面“先天八卦”数阵图的各个数中,其各个数自行相加或连续相加至小于等于9的排序数阵中的排序与位置一致。也就是说,此两个数阵图中的数的结构分布规律是同样的。也可以说,前后这两种数阵图数的排序位置,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是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也即是说,这两种计算化简(“极其数”)的“类化”方法与效果,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数学领域里,才将该9个数,认知为是数的根本的“根数”。这个“易理”规律、原理与定律的确立,也是古今易学“义理”派,在“极其数”、“极数知来之”的探讨中,根本就没有公开涉及到的问题。
由上面数阵中,我们会发现∶
9以上的各数,被9除以后的余数,正好等于,各数的各位数自行相加再减去9的余数。
①、比如∶
原数阵中的82=82÷9,余1。故82(等同)=1。
此外,还可以由以下方法得出结果。
原数阵中的82=8+2=10。10-9=1。故82=1。    
原数阵中的82=8+2=10;10=1+0=1。故82=1。
三种结果的算法不同,可是所得结果,最终都是相同的1数数值。
②、再比如∶
原数阵中的31=31÷9,余4。故31(等同)=4。
还可以由下面的计算推导方法得出结果。
原数阵中的31=3+1=4。4-9不够减(等于余4),故31=4。
原数阵中的31=3+1=4。故31=4。
三种不同方法的计算,其所得结果,最终也都是相同的4数。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
我们为了计算的方便、迅速、准确其间,我们不使用一般除法的方法,而是用该数本身各位数自行相加或连续自行相加的最终结果,再不断地减去9(或者除以9),以其余数(不足或等于9的数)来决定数场的性质与状态。
③、另外,更快更简单的化简方法是∶
将一个或者多位的数,其各个位数上的数自行相加或是不断地连续自行相加,一直加至拾位以下(不含10)的数。最后,照样会得出与上法同样的结果。
这么一来,我们就把“先天八卦”排列、方位分布图中,各卦顺序相对应的“数场”确定方法与“后天八卦” 相对应的“除九法” 的结果,统一到了一起。也就是说,这样做的结果,就通过场(态)(象、空间结构)与数之间的关系,把“八进制”与“九进制”统一到了同一个运算系统之中。同时又把“先天”之“数”与“后天”的“象”(包括“几何形”的卦、爻象)统一到了一起。这样做的结果,可为易卦的“函象”及“几何代数化”的表述方法,提供了思路和可能性。
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多位数的“数场”性质的判定,迅速地得到结果。一般再大的自然数或整数间地运算,都能化简成最大数是28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4种过程)。所以用心算的方法,就足以轻易地得到它们的结果。    
即我们得出∶每个自然数或正整数,其各个位置上的各位数值自行相加或连续自行相加,其总和数,就是此数的总体(卦、象)场(态)的“易理”数理定律。
如果,再将此总和数(总体场态)除以8,它的余数就能确定其所对应的“先天八卦”中的某卦所对应的卦数、卦场(态)。由下面D节中的分析可知,在“先天八卦”的每一个卦所对应的(数)序列中,都含有了顺次排列的“后天八卦”的9个卦的重复性排列。只不过是,“后天八卦” 排序及其重复顺序的起始点与状态(各自对应的“后天八卦”的卦)的对应位置,是不同的而已。
“后天八卦”对应的卦,每往后、往下顺序排一个位置,就说明了,“后天八卦”又往外或往后排列了一层(一圈)数列。也就是说,“先天八卦”中某卦所对应的数列,又增大了一层(一圈)比上一层更大的数的数列。
因此,同一个“先天”卦所对应的数与数值,无论其数或数值再大或者再小(自然数或正整数),其所对应的总体场(态),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先天”卦,只有8个,那么,它所对应的场态数,也只能有8种。这样,我们就把全部的数,无论其自然数或正整数的数值是如何的大小,都化简成了只有从1到8的这么8个数值。这充分的体现了,易学“象数学”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易简”地“极化”、“类化”与“集群”的“集化”的方法,作为观察、分析、研究、归纳、综合、对待、处理事物的规律的基础观念和思想方法。这是“易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普适性理论与数理理论及其重要的处理方法。
以上我想这也是邵雍邵康节先生,以“先天卦”为“体”而以“后天卦”为“用”来解卦、释卦的原因之一。即以“先天卦”来确定事物一般人所看不见、摸不到的相对固定的“先天”的(本质)场、态,然后再用与其卦相对应的“后天卦”相对应变化的具体(现象)内涵(数理、象数等内容),对事物做出看得见,摸得到的直观感知判断结果。这也是自古以来“易学”与“数术学”中,往往以“先天卦”为“体”(表示永久性相对固定不变的事物的本质――“道”),“后天卦”为“用”(表示受“道”的影响,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相对暂时、临时性的变化规律)的缘由。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先天八卦”,每卦所对应的数值的大小规律。
乾()=8n +1
兑()=8n +2
离()=8n +3
震()=8n +4
巽()=8n +5
坎()=8n+6
艮()=8n +7
坤()=8n +8
其中,以上“先天”各卦所对应数的公式里的n,应是0及任何的自然数值或正整数。
          
D、由1到104个连续数的分布来看,在“先天八卦分布”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下面仔细看看,我们按“先天八卦”数字分布规律所进行的数字分布构成,会有些什么规律与特点。
我们将1至104个自然数,按“先天八卦分布结构”中的“序数”分布规律顺次排列,就可得到以下与“先天八卦分布”相对应的8种分布序列状态。
①、先看正南(正前、正上)方向数与数层的分布状态(如图1所示)。
                          图片    
从正南(正前、正上)方向数与数层的分布状态,各层数值自行相加的最终结果来看,由内(下,正上)向外(上,更正上),按198765432的重复性规律在重复出现。其数正与“后天八卦”的9个卦序数对应相等。由此还可以看到“先天八卦结构分布”中的乾()1之卦内含有相应的“后天八卦”的9种卦。它们依次按坎()、离()、艮()、兑()、乾()、坤()、巽()、震()、坤()的次序,重复性出现。
②、东南(左前、左上)方向看“先天八卦”数与数层分布(如图2所示)。
图片                                  
由东南(左前、左上)方向数与数层的分布状态,各层数值自行相加的最终结果来看,从内(下,左上)向外(上,更左上),按219876543的重复性规律在重复出现。其数正与“后天八卦”的9个卦序数对应相等。由此还可以看到“先天八卦结构分布”中的兑()2之卦内,含有相应的“后天八卦”的9种卦。它们依次按坤()、坎()、离()、艮()、兑()、乾()、坤()、巽()、震()的次序,重复性出现。    
③、正东(正左)方向看“先天八卦”数与数层分布(如图3所示)。
图片
从正东(正左)方向数与数层的分布状态,各层数值自行相加的最终结果来看,由内(下,正左)向外(上,更正左)按321987654的重复性规律在重复出现。其数正与“后天八卦”的9个卦序数对应相等。由此还可以看到“先天八卦结构分布”中的离()3之卦内,含有相应的“后天八卦”的9种卦。它们依次按震()、坤()、坎()、离()、艮()、兑()、乾()、坤()、巽()的次序,重复性出现。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