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蜊爿爿”的故事——童年趣事(128)

 新用户2611oQLq 2024-09-13 发布于江苏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孩子们手里的“阿蜊爿爿”

  只有老江阴人才晓得啥个叫阿蜊爿爿,阿蜊爿爿就是蛤蜊的俗称,蛤蜊有许多品种,我们说的其实只是文蛤中的一种,壳铮铮亮,厚笃笃哩。我第一次看见绝对勿是吃着格,而是小卖部里买着格。阿蜊爿爿是一种护手霜的盒子,叫阿蜊油,几分钱一个,专门搽面孔或者手的,那个年代搞不懂怎么会这么多小孩子手生“紫血”(江阴人冻疮叫紫血)和崩尺(皲裂),紫油油的手黑漆墨塌,一条红鲎鲎里细小的肉裂缝在手背上,看得人汗毛凛凛。幸亏我从小到大从没有生过这个痛起来要命的“崩尺”和“紫血”,只是晓得,这阿蜊爿爿里的油可以救那个手。也有许多人用它做润肤霜的。我小时候当然也常备这个阿蜊爿爿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人家服务,或者一不小心掉了的,因为自己基本不用,大概天生我皮肤好,既没有“崩尺”也没有“紫血”。

       六十年代盛行的阿蜊油

   第一次晓得阿蜊爿爿竟然是好吃的东西,是小学一两年级的事。爸爸那时在北大街小学被批斗改造,父亲的心态好,每天倒是依然有机会去北门的浮桥菜场和闸桥菜场的。这一天带回家噼里啪啦的一堆阿蜊爿爿,我开始一惊,怎么阿蜊油要买这么多?仔细一看是潮的,这才知道见到宝了,看到了真正的阿蜊爿爿了。只听说阿蜊爿爿是海蚌的一种,只不过从来没有吃过,因为从小就不喜欢吃蚌的,自然这阿蜊爿爿也不稀奇了,只是好玩而已,看着丢到水里不一会就活健的阿蜊爿爿,竟然吐出了近乎透明的舌头,实在是太稀奇、太漂亮了。

  爸爸今天要做的是阿蜊爿爿笃豆腐,我们小时候江阴城里的豆腐就是好吃,乡下的豆腐豆滋气重,且粗屑哗啦,后来出现的内脂豆腐没有豆腥味和豆腐独有的盐卤味,关键还没有咬嚼,这就没有劲了。唯独江阴城里的豆腐兼而有之,实在好吃。也是江阴城里要靠早晨大清老早排队才可能买到。是那个年代介于荤菜和蔬菜之间最受欢迎的食材。

    阿蜊爿爿洗干净,盆里放一点盐,滴几滴菜油,到烧的时候基本就清爽了。阿蜊爿爿烧豆腐有许多种,我印象里最好吃的两种,一种是白艮艮的荤油烧的,一种是碧碧清的,我更喜欢荤油烧的,似乎味道更浓郁,我妈妈则更喜欢碧碧清的滴几滴麻油的。那一天自然是荤油开锅的了,一调羹的脂油下锅,放两瓣大蒜子,切两片生姜,稍微香一香,洗干净的阿蜊爿爿就倒进去了,噼里啪啦几下,油锅里的阿蜊爿爿就开壳了,这时快速倒入开水,顿时锅里的汤汁就已经有点奶白了,爸爸说,这就是脂油的功劳,碧碧清的烧法就是不经过这一环节,也不放脂油的,而是直接用水煮。

                文蛤豆腐汤

    阿蜊爿爿在水中煮的时间极短,父亲在手上快速完成切割豆腐成块的过程,也就是煮的时间,我父亲可是一流刀功哦,手上切豆腐一点切不到肉,而且豆腐一个个就像舅婆家看见的麻将牌一样方方正正。豆腐倒入,再滚一下,加上盐,胡椒粉,加一点点味之素吊阿蜊爿爿的鲜,放几片鸡毛菜,一海碗的阿蜊爿爿笃豆腐就好了。你想象不到那种独一无二的鲜味是多么吸引人了,在那个实在没什么吃的年代,这种味道简直就是王母娘娘的天庭才有的美味呀。我特别喜欢胡椒粉在那个汤里的感觉和味道,至今都忘不了。

   阿蜊爿爿的菜是不一会就全部消灭了,我惦记着的阿蜊爿爿的壳早被我洗得干干净净,那可是阿蜊油的盒子哦。等大人们都上班的上班,睡午觉的睡午觉,我就小心翼翼地擦干了阿蜊爿爿,把母亲医院里配的凡士林油取出来,挖到阿蜊爿爿里,不一会就和阿蜊油一样的腔调了,正当我似乎为家里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那样激动万分之时,发现这阿蜊爿爿怎么都合不拢,一不小心,干脆一分为二,再也合不上去,就是想方设法拿了万能胶水粘着了两头,这关起来像要它老命一般的困难,反复研究了阿蜊油的盒子,也搞不明白这里的机关,只能望洋兴叹歇国𠹔!

  晚上回家的大人看见到处都是油亮亮的凡士林,看看桌上一堆阿蜊爿爿,笑着告诉我,阿蜊油的阿蜊爿爿是经过机器加工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样的水平,不过,你为家里省钱的事倒是值得夸奖的,一席话说得我要紧逃出去。这小时候阿蜊爿爿的趣事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当然,我们那个年代的江阴人,其实是很少看得见真正的蛤蜊的,哪里知道蛤蜊有许多品种,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的这些东西才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人们才开始吃得到各式各样的阿蜊爿爿,才知道蛤蜊的营养价值是那么的高,才知道蛤蜊为什么特别鲜的缘故,才知道去了海边,吃到的各式各样的蛤蜊还要比江阴好吃,自然,今天的我,绝对是吃蛤蜊的老客了。

本文图片由网络朋友提供和豆包AI图画制作,特表谢意。因为文中许多江阴方言,请鉴别,尽可能少用语音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