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炉煮茶聊时代

 京都闻道阁 2024-09-13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丨师利国

我们几位老伙计,没事时喜欢聚在一起闲聊。说是关心国家大事也粘得上,说是关注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打发时间也贴切。上了年纪吗,开心就好。这不国庆节快到了,大家免不了聊聊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变化。要从宏观上,从大局上,也谈不出个子丑寅卯,但从微观上从自身上大家聊的可是头头是道。
但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普遍有个毛病,喜欢用对比的方式,诉说已经过去的历史痕迹,似乎只有用对比的方法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有感染力,才能说明问题。可年轻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老人忆往昔看今朝。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不愿意老人讲如何逃难躲壮丁,挑盐路上的艰辛,目睹战争的残酷,记工分时代的无赖,孩子多的压力,物质匮乏的苦恼。
我们的下一代也不愿意听什么上山下乡的岁月,动荡年代的荒谬,煤油灯下的劳作,土地到户的激情,为捕捉电视信号煞费苦心,基本建设劳务派工的付出,严打的震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交替的迷茫,下岗的惆怅,创业的困难,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欠农民工薪酬的无奈。
等这代年轻人步入老年,他们的孩子也不愿意听他们讲,市场竞争如何激烈,学习如何辛苦,就业房贷车贷养老生病压力,三年疫情的思考,计划生育政策的突变。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现在是棘手的问题,那时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讲了也没人愿意听。
68岁退伍兵老肖:“当年入伍到辽宁丹东,离家近二千公里,探家单程需要五天,从丹东坐车到北京,一天只有一趟车,下午三点多发车,第二天早上到北京,从北京到十堰只能坐到重庆的过路车,全程二十六小时。如果买不到票,还要在候车室蹲一晚上。如果一切顺利,到十堰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四点后,此时没有班车到竹山县,只能在三堰汽车站找个小旅社住一晚上。第二天早早起床到车站排队买票,那时一票难求,去晚了根本买不到。如果机会好买到回竹山票,也是下午三点后到县城,如果住乡下只能在县城住一晚上,第五天才能到家”。

当时的客运火车,没有那一趟轻松的,都是人满为患,火车连接处,走廊道,餐厅,座位下,货架上,厕所里全都是人。就是你买到票,也不一定能上得了车,因为车门边站的人太多,根本开不了门。火车到站停车,车厢里乘客早早把窗子关上,如果开窗旅客会蜂拥而上,很容易造成事故。有人形容探家一次,似乎是打一场战争,路上的行程自己无法控制。
现在从辽宁丹东回竹山,在大连周水子机场到武当山机场,最快一趟仅两个小时。回竹山就更方便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到家。坐动车也很快,从北京到十堰只需要六个多小时,历史上所谓的快车需要二十六小时。十堰到竹山班车也只需要三个小时,历史上八个小时是最短的,如果路况或车况出现故障,难以预料。每次探亲,路途都是煎熬。
65岁老古讲:“现在的小孩子比过去聪明多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比过去六年级还难。没有点文化知识的父母,很难辅导孩子,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靠边站”。
66岁老佟接话了:“现在叫优生优育,他们接触的是什么?是现代科技产品。我们在座的有几个上幼儿园的,不多吧,反正我生长在农村,没听过还有幼儿园一说。小学老师有几个是初中毕业的,很多老师也是种地农民,只是他们认识几个字才当老师。这些老师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什么见识。我这不是贬低老师,而是农村的真实状况。学生除了语文算术两本书,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书籍,想用报纸包书都很难。在这种环境下,农村孩子能学到什么?我不怕你笑话,18岁后我才认识钟表,小学毕业前没真正摸过表,闹钟没见过,挂钟没听说过。上学放学课间休息听老师安排,我猜测老师也是估计。上初中时学校堂屋墙上挂了一块钟,到底如何认识没人教我们,由于老师也没有表,这个挂钟就是唯一掌控时间的依据。值班敲钟的老师不在挂钟身边,会告诉某某学生,看挂钟长针到哪里了,而不是告诉你看几点几分,因为老师知道没有学生能看懂。偶尔家里亲戚有少数戴手表的,觉得好奇,但不敢去触摸,生怕弄坏了。也没有想了解如何看时间的意思,认为这是很难达到的高度,学了也没用”。
69岁老易说:“当时农民的时间主要是凭感觉,以太阳走向而定,以鸡叫为准,以队长吆喝为依据。直到八十年代电子表出现,少数年轻农民才戴上了手表,刚开始还是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了,有些人虽然手上戴了表,纯属显摆装门面,不排除自己都不认识,你要问他几点了?他会告诉你自己看”。
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有电话手表,里面的功能特别多,他们都搞得明明白白。

66岁老胡说:“现在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心灵慰藉。回想我的童年,看场电影要跑几公里,发电靠人工两脚踩,有点像骑自行车一样,如果电影屏幕出现花点,一定是踩发电车的人太累转速太慢,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人。如果说有音乐声音,那就是竹林里的鸟叫声,大院鸡鸣狗叫声,稻田青蛙声,河沟泉水声,拉牵人的吆喝声,特殊日子才能听到鞭炮锣鼓声,做饭时锅碗瓢盆声。自七十年代初有线广播到农村,才有喇叭声。七十年代末农村才通电,八十年代少数家庭有了黑白电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才发生了质的变化,谁家买了电视,谁家门前一定热闹,主人也扬眉吐气,热情的招待大家”。
70岁的老武讲:“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走到哪里,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因为做饭、取暖、烧木炭、烧砖瓦、牲畜喂养、培育香菇木耳。哪一样都需要山上的柴火,山上的树木杂草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农村小孩子放学后,主要工作是上山砍柴”。
现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蕴含经济价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的是“茂密森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湖泊湿地”。
只要谈起祖国的变化,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题,从工业到农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国际到国内,从教育到医疗,从外交到科技,无不彰显中国的实力。可惜我们年龄大了,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但我们能看清形势,更知道感党恩。我们也深知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这条巨龙将屹立在世界之巅。
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加油!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024.9.12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