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陈红波:中秋抒怀

 阿拉善文学 2024-09-13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陈红波|内蒙古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甲辰中秋悄然而至,身处异乡已然半生,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人间五十翁,不知从何时起对任何节日失去兴趣,貌似过节跟我无关,对我来说只是徒增烦恼和悲伤而已,增加些许思乡之情罢了。不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我心中占位很重,各种习俗我还是很认真的坚持着。

这个中秋在阿拉善左旗度过。屈指一算,前前后后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九年时间,如果没有太大变化以后或许就是定居之地。我很喜欢这个西部小城,干净安逸、民风淳朴、生活节奏舒缓,除了干燥点其他方面都还不错。

大漠、戈壁、胡杨、草原,宛如一幅幅绝美画卷,行走在阿拉善大地上依稀可以倾听到无垠大漠的驼铃声、浩瀚戈壁的战鼓响,这个塞外小镇看似满眼的荒凉,其实堪称绚丽梦想的一块净土,因为荒凉本身就是一种美。

阿拉善的天空,苍茫静美、深蓝无垠。游人不远万里的执着,就是为了感受这灿烂热土上最蓝的天最白的云,遍游大漠体验广袤,会欣赏到西域秘境的沙漠风情,品味到贺兰山阙的草原文化。

阿拉善的夜空,纯净唯美、月朗星明。游人不问归期的探访,就是为了追寻这大漠戈壁中最美的月最亮的星,夜游大漠静观苍穹,会感受到弱水河畔的蒙古习俗,倾听到黑城故址的征战杀伐。

人生旅途,风景各异。不管最初的你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和多少美好的梦想,生活都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最后终是干了不想干的职业、去了不想去的地方、做了不想做的决定。凡人莫不如此,我也不例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遥望夜空,思绪万千,游子总是与月光联系在一起的,对漂泊的人而言那轮圆月总是绕不开的话题,透过月亮的清辉,寄予了游子无限的情思。曾经我们对月遥拜,期盼“蟾宫折桂”有前途、祈求“皓月普照”好光景,赋予月光带来吉祥之意;如今我们赏月遥思,仰望圆月想往事、回首人生有故事,让远游之人找到寄托思念之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五千年时光流淌,五千年文脉赓续,浩浩九州华夏子孙薪火相传,古人今人共赏同一轮明月,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月下独坐,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广寒宫里的嫦娥怀抱玉兔的孤独,想到了我们的先祖也曾在月光下欢聚、庆祝、团圆、畅聊,感谢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中秋文化和月光神话,生于华夏何其有幸,让我们知道来处明白去处。又是一年满月时,月光如思念细流洒在身上,总会让漂泊的游子感到故乡的温暖。

“月是故乡明”。无论是离家万里的游子,还是漂泊打拼的异客,无论是戍守边关的征夫,还是风餐露宿的行旅,只要抬头看到那轮明月,脑海中闪现的第一场景一定是童年的家乡,心中怀念的永远是家乡的过往。人生至味是团圆,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回不去的从前。中秋佳节,圆月不止象征着团圆,还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寄托着对家乡的向往,更传承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慢慢品味生活,淡淡回味人生。世上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迫不得已。人生真的就是一条只可回首望却无法回头走的单行道,人生也真的不都是按照最初的设计一路走来,有时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许每个人都曾面对过取舍难抉择、面对过进退难定夺,而人生总是在这两难中悄然而过。不知不觉间就要步入天命之年,想到有的儿时玩伴已辞世长眠、想到有的亲戚家人已变成故人、想到有的同事好友已阴阳两隔,不由感慨时光如水。

往日情怀酿作酒,余生长醉不复忧。漫漫人生路,看似几十年,其实最好年华也就二三十年,到了一定年龄如果条件允许身体康健,那就做一些喜欢的事让余生开心度过,不留遗憾才是最好的,否则等到头发白了、牙齿松了、走不动了,才突然觉得想去的地方还未去、想做的事还不曾做。人生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后悔又有何用?

等待终会成遗憾。

【作者简介】



陈红波,汉族,祖籍河北保定,现居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曾在新疆伊犁服役21载。工作之余喜欢阅读,用文字记录和感悟人生,爱好锻炼、散步、听歌、旅游等。

合作单位:阿拉善盟文联
主编:袁华年

投稿
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