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蛋会把母鸡叫母亲吗?

 走读生日记 2024-09-14 发布于浙江

突然间就想到这个很扯蛋的问题。

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答,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是心理学?亦或哲学?老子也好,孔子也好,庄子也好,孟子也好……都没有给我们提供过值得参考的参考。

我要说的是,有些人就跟鸡蛋一样,它们喊谁叫妈并不是一件确切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所有可以确切计算自己退休时间的人,毕竟,都是知道喊谁叫妈的人,终归也算有妈的孩子。在这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时代,就知足吧。说不准哪一天,老母鸡不再认任何一只鸡崽子,怨天尤人的恐怕就不是鸡蛋了。是谁,谁自然清楚。

继续分享枕边书带来的思考。

© 书名:《华杉讲透论语》 作者:华杉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孔子说的这句话,在我理解本质上还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做错事、说错话、交错人、选错行……都不要责备怪罪他人,要责怪就责怪自己,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错误的结果。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才是君子之风。

针鼻儿大点事,都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摘出来,这种人不论作为领队还是作为合作伙伴,都不招人待见。用不了多久,他自然成为孤家寡人。用俗话来说,屁大点责任都担不起的人,怎么可能担当大任。

按照君子之风行事,凡事从自身找原因,找解决办法,就没闲工夫怨天尤人。这样做,并不是懦弱,相反,恰恰是让自己快速“强大”的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当然,一以贯之的如此行事,自然也就招不来别人的怨恨。大概率上,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自己身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遇到什么样的人,龙找龙,乌龟找王八,这是永远不会变更的自然法则。

反躬自问,自己距离这样的境界还有多远?

孔子非常善于打比方,比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这里,孔子还是打比方:“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我见到有人赴汤蹈火,即便因此而死也在所不辞,却没见过有谁为了仁德而同样“赴汤蹈火”般去做。

仁德,比较抽象,不像水火,可观可感可用,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离开水火,人类的生存就会面临生死考验。如果离开“仁德”,却不会有这种风险,至少,短期内肉眼可见的风险不会存在。

在这个角度来说,短视,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基础设定”,常人很难打破这种局限。谁打破了这种局限,变得心胸宽广目光长远,谁就走在了通往圣贤的路上。

诡异的是,人类进化到如今,一个普遍现象出现:越是缺乏仁德的人,越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手画脚夸夸其谈。殊不知,这种人模狗样的作态,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表演者”是个伪君子。

孔子接着这句话又给出一个如何“仁德行事”的方法论——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也成为被误解曲解特别严重的一句孔子名言。

面对需要仁德行事的时刻,立刻去做,毫不犹豫,对老师都不用客气谦让。这是孔子的本意。

我们惯常的理解,往往是觉得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这事只能我来,一副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的神情。当仁不让,基本上是“当然不让”的一种姿态。这事是不是属于“当仁”范畴,根本没人考虑。©

▶ 枕边书系列笔记 
《论语》

北方,已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方向

脑子里装满铜臭的时候,罐子里装什么都不意外

清除滤镜看孔子,才更接近一张真实的脸

孔子这3句千古名言,你是怎么理解的?

见贤思齐,见不贤呢?

管不住下半身的教授,必然成为叫兽!

每天读点《论语》,可以治疗焦虑

人到中年读《论语》,是一种精神按摩

张口见人品,闭口见人心

但凡多读点书,也不会问潘展乐这种无脑的问题

读《论语》,发现自己苍白到无语

越啥也不是的人,逼逼的越厉害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做人才是最难通关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不是

孔子在世,也会为谷爱凌点赞

看、听、说、动的功夫,得跟颜回学习

一个不需要遮羞布的时代,四海之内皆韭菜

阅读《论语》,会不会让人越来越悲观?

两腿畜生,为啥越来越多?

牛逼吹得再好,也替代不了空调

孔子: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教师节,孔老师会心痛吗?

骗子、搞传销的、割韭菜的、卖垃圾课的……孔子面前原形毕露

 开哥李白铁杆粉丝,同道链接通道 

20249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